李颖嫦;罗小娟;黄少珍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70例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术中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护理配合,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术中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的效果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可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故应予推广.
作者:刘一卓;余霞;孙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自控镇静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128例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进行分组;在腰-硬联合麻醉完善后,观察组74例采取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对照组54例按说明书泵注右美托咪定;评价两组镇静效果.在泵药前、泵药后5min、泵药后10min、手术开始、术毕,两组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AP先升高后降低,HR持续降低;观察组达适宜镇静时间短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BIS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中采取右美托咪自控镇静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准确控制使用剂量,实现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镇静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鲁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在行人工晶体置入术后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共223患眼,对比两组在术后、术后1w、术后3个月时的视力分布情况、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在经过白内障手术后,对比患者的视力分布情况,发现200例患者在术后1w、术后3个月中视力达0.3以上的比例分别是85.65%(191/223)、93.72%(209/223),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手术前的视力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术后1w、术后3个月的视功能均要明显优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3个月的视功能恢复程度要优于术前1w(P<0.05);在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发现,术后1w、术后3个月均要明显优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3个月患者的QOL评分优于术后1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轮白内障患者选择白内障手术治疗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和视功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并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帮助患者恢复回归社会的信心.
作者:林婉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用于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抽取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略少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直肠癌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符合该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应尽量优先选择该术式.
作者:都敏;张环;黄海球;熊进文;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表随机区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单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经血常规、心肝肾等检查未出现异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给予高血压病患者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镇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等指标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活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评价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对肝功能、内毒素等指标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肝硬化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硬化,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均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在肝硬化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内毒素(ETX)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均较治疗前增加,酵母样真菌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14.32±1.38lg cfu0g-1,12.96±1.28lg cfu0g-1,1.90±0.24lg cfu0g-1)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PT、ETX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40.2±14.1U/L,51.2±18.3U/L,13.3±2.6s,3.0±2.6EU/ml)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ETX水平,疗效显著.
作者:黄耀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行LEEP术式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患者120例,根据病变情况实施不同术式,包括浅宫颈环切术(SRE)、深宫颈环切术(DRE)和宫颈锥切术(LEEPC).观察不同LEEP术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三种术式治疗后6个月CIN的疗效为SRE组治愈率88.4%,DRE组治愈率89.5,LEEPC组治愈率87.2;治疗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分别为90.7%、92.1%、89.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治疗中,根据不同病变程度选取不同的LEEP手术方式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几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将在我院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连续16h以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2例患儿给予每次8h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和9.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72h后再次进行比较,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相当,其中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可优先选用.
作者:苏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为临床预防新生儿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探讨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值的价值.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要求选取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同孕期且血糖正常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借助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电化学方法测量两组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5min进行Apgar评分测定.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S100B蛋白、GFAP和NSE值明显增加,而出生后5minApgar评分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应重视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水平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脑损伤并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做出评价,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应金;梁凤潇;苏永棉;李剑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知识、行为改变及复发再入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遵医服药、自测脉搏、心力衰竭知识合格率、血压、控制摄盐量等方面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坚持适量运动、饮酒、吸烟等方面改变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9.80%,对照组为4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和健康行为依从性,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琼;胡艳芬;许卓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研究在门诊实施多媒体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对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与科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我院门诊科室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实施多媒体健康教育模式,同时选取上述时间段内门诊输液患者80例,分别为传统组40例与改进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价.结果传统组患者满意度为75%,改进组为92.5%,改进组满意度较高,P<0.05.传统组患者对门诊输液常识宣教、药物作用讲解、遵医行为与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等指标评分低于改进组,P<0.05.通过在门诊输液大厅运用多媒体宣传模式,提高患者对各种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度,患者主诉对临床服务满意且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
作者:李晓英;钟惠梅;郑秀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46例结直肠恶性梗阻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治疗)和对照组23例(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病人采用肠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方式进行治疗后其成功率高达100%;术后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率发生情况方面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内镜下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因此应在临床上大力普及.
作者:林华强;黎卓江;陈创杰;张晓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对比分析TAS与TRS在诊断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超声体检的15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性出血、月经失调、停经、痛经、闭经、腹部疼痛、腹部包块等,对所有患者先进行TAR检查,再进行TRS检查,后经术后病理结果验证.患者通过TRS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AS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妇科疾病的检查中,采取TRS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TAS,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新华;倪厚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观察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2012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呼吸暂停的患者87例,两组患者均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兴奋呼吸的药物,其中枸橼酸咖啡因组44例(观察组),枸橼酸咖啡因首次按20mg/kg剂量给药,注射方法为静脉滴注(30分钟),24h后给予维持量5~8mg/kg(咖啡因2.5~4.0mg/kg)持续静脉滴注(10分钟),24h呼吸暂停仍然持续,可再额外给10mg/kg,并将维持量增加20%;氨茶碱组43例(对照组),采用首剂5.0mg/kg静脉滴注,间隔12h后给予1次2.0~2.5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呼吸暂停的症状消失时间、发作频率及临床副作用.结果枸橼酸咖啡因组的疗效优于氨茶碱组,副作用小于氨茶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在治疗结束后的症状消失时间、发作频率均少于对照组,临床副作用小于氨茶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首先药物.
作者:肖景霞;张成云;安丽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将90例胃大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缩短,并发症减少,遵医行为提高、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胃大切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利于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利患者康复.
作者:刘飞燕;李荣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皮肤基底细胞癌版淋巴结转移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诊的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点.结果 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约有18例(90.0%)患者发生于面部,其中鼻周6例(30.0%)、头皮4例(20.0%)、眶周3例(15.0%)、唇部3例(15.0%)、耳周2例(10.0%);仅有2例(10.0%)发生于四肢,其中小腿1例(5.0%)、手臂1例(5.0%),说明面部为基底细胞癌多发部位.20例患者中,有男性7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说明女性在基底细胞癌发病率方面高于男性;年龄<30岁仅有1人(5.0%),30~50岁有4例(20.0%),>50岁有15例(75.0%),说明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人群.结论 老年女性患者在该病中的发生率要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且面部是基底细胞癌的高发区域.
作者:戎锡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诊断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资料以及临床的处理办法进行的分析.结果所有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在经过相关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心动过速现象得到了平缓,可以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起搏器介导性心跳过速是起搏器在植入后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能够严密的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以能够及时的发现该类情况,尽早的进行并发症的处理工作.
作者:沈世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研究不同方法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中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清除修补术,观察组行阴式剖宫产瘢痕妊娠清除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度,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同时观察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60.36±1.25)min、住院时间(4.15±1.37)d、排气时间(30.27±1.89)h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28±2.21)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2.01±0.33)分、β-HCG(189.64±19.55)U/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6.67%、13.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阴式剖宫产瘢痕妊娠清除修补术治疗外生型CSP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疼痛及β-HCG水平,同时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晓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成功撤机后机械通气治疗72h动脉血气变化[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中有25例被成功拯救,拯救成功率为83.33%(25/30);成功撤机后机械通气治疗72h后PaO2、PH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aCO2显著减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肝性脑病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拯救成功率较高,并对患者动脉血气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森观;刘侃;谭佰和;余煜豪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