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日间连台手术衔接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罗雁平;张兰梅;陆燕弟;任杰平

关键词:小儿日间手术, 手术连台衔接效率, 手术室管理
摘要:收集并分析小儿日间手术每一次接台手术周转周期中各环节所占时间比例及影响小儿日间手术连台衔接效率的因素.采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提出整改措施及监控整改流程.整改3个月后,通过与整改前的对比,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整改前小儿日间手术平均接台时间为50.4±8.1min,流程能力指数为0.90±0.26;改进后平均手术接台时间为32.5±5.4min,流程能力指数1.37±0.38.手术台日均手术量增加,手术周转时间缩短.在确保小儿日间手术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流程的稳定性,充分利用日间手术室资源,可实现小儿日间手术室高效、安全运转.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响对比

    对比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7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以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予以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组C1、C2型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B2、B3型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宜采用保守方案治疗,B2、B3型骨折患者宜采用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作者:董秀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浓度负荷量的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在无痛分娩中应用不同浓度负荷量的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新会区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90例,均使用罗哌卡因,依据负荷量使用浓度不同分为A组(0.1%,n=30)、B组(0.15%,n=30)及C组(0.2%,n=30),比较3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结果 C组总产程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A、B、C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自然分娩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BromageI级镇痛2h内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2h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负荷量使用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镇痛效果佳,母婴双方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杨桂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科96例垂体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实施经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生长激素(GH)与泌乳素(PRL)水平.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H、PR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垂体瘤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能有效降低生长激素与泌乳素水平.

    作者:李恩;朱永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联合亮丙瑞林对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的影响

    评价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联合亮丙瑞林对卵巢储备功能、生育的影响.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双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患者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入院治疗.随机性分组,对照组予以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共40例;观察组同时予以亮丙瑞林治疗,共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以及生育情况.结果在术后性激素水平方面,观察组FSH水平比对照组低,E2、LH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随访方面,观察组的再次妊娠率比对照组高,再次妊娠时间比对照组短,复发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应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联合亮丙瑞林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推荐.

    作者:傅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广州市荔湾区2011~2015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控策略探讨

    分析2011~2015年广州市荔湾区性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性病防控制措施.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11~2015年广州市荔湾区性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荔湾区5种性病总报告发病率为183.22/10万,2015年为162.8/10万,各种性病发病报告数呈波动下降趋势.5种性病构成比为梅毒39.6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35.81%、尖锐湿疣11.89%、淋病9.42%和生殖器疱疹3.50%.性病性别构成男女比为0.78:1.5种性病主要发病年龄段集中在20~39岁,占60.57%.梅毒发病报告多为≥60岁(33.23%).荔湾区性病报告发病率未见明显下降,仍应加强对青壮年和重点人群(≥60岁)的健康教育和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张传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运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观察运动疗法在帕金森病(PD)治疗中的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D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运动疗法,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以及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治疗后,观察组的PD主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为(14.24±7.58)分、LOS为(11.47±5.39)分、BBS评分为(44.27±6.37)分;对照组的PD主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为(19.62±6.25)分、LOS为(7.25±1.36)分、BBS评分为(31.08±7.6.37)分;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步宽以及步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缓解P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步行功能,提高平衡能力.

    作者:颜昌云;刘杰元;李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尿动力学膀胱冷水反射试验在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析尿动力学膀胱冷水反射试验在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女性OAB患者研究对象,给予A型肉毒素200IU+生理盐水30ml膀胱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h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及OABSS评分变化,膀胱冷水反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OABSS评分显著降低,平均每次排尿量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大尿流率、初尿意膀胱容量、大膀胱容量显著改善/降低,残余尿量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动力学膀胱冷水反射试验用于肉毒素治疗OAB的效果评价,能准确检验出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能够综合判定药物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曾庆战;潘楚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奇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对感染性荨麻疹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奇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对感染性荨麻疹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诊治的感染性荨麻疹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酸苷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抗过敏、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和500mg阿奇霉素+3.0g头孢曲松+80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治疗,1次/d,酸苷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75mg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2次/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γ干扰素(IFN-γ)水平.酸苷联合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酸苷联合组患者血浆IL-4、IgE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血浆IFN-γ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酸苷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奇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可有效减少感染性荨麻疹患者炎性反应介质释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郑文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老年精神科治疗的224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护理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NNSE)、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老年痴呆症状及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作用,可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改善精神症状,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美玲;关素芳;郑玉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7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接受全脑放疗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洛替尼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控制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病灶控制率62.86%,显著高于对照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总计发生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总计发生6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可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治疗,不但能显著控制病灶转移,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梁宪斌;张雅慧;张燕玲;王艳;张维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输卵管性不孕症采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中医四联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输卵管通畅度高,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中医四联疗法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输卵管通畅度,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研究

    探究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均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治疗,治疗后检测闭塞再通情况,并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A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再通率(97.44%)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再通率(93.75%)显著高于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再通率(72.2%)、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再通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对有效治疗不同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具有显著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探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的依从性及心理健康水平.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率为84.45%,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理后的65.91%(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护理后的评分(P<0.05).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袁平;李丽;陈启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氟比洛芬酯配合腹针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

    探讨氟比洛芬酯配合腹针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我院收治64例产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2例对照组和32例观察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消炎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腹针治疗,评定止痛效果和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62%)高于对照组(65.6%),治疗后观察组VSA、ODI评分(3.9±0.24)、(41.52±3.42)明显低于对照组(4.61±0.23)、(44.03±4.12),且P<0.05;止痛药氟比洛芬酯联合腹针治疗产后腰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覃庆媛;王迎光;贺青蓉;黄彩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观察分析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脂、抗凝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LVESVI、LVEDVI水平较对照组更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接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有利于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普;白冬阳;王蔚蔚;刘博雷;马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2013年3月~2016年3月,选择本院接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普通肺炎患儿1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支气管肺炎发病率高,支气管炎次之,多表现为高热,发热持续1~7d,阵法性连声咳嗽,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X线检查多见小斑点状模糊影;观察组患儿年龄、季节、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居住环境、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季节、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秋冬发生,多为阵法性连声咳,高热,有流行接触史,对存在上述症状的患儿应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中CEA、NSE与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评估

    目的 探究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5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癌患者为观察组,4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为对照A组,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B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CEA、NSE与CYFRA21-1水平,并统计148患者CEA、NSE、CYFRA21-1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肺癌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CEA、NSE与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单一检测特异性高于3种方法联合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清CEA、NSE与CYFRA21-1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度,有助于肺癌的诊断鉴别及预后评估,但联合检测时诊断特异性降低,因此应对肿瘤指标物水平正常患者,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进行诊断,以避免出现漏诊.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选取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我院治疗患者,分组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观察指标、并发症.观察组手术中指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好,但手术时间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时间较长,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胡德洪;彭仲华;谢学文;韦昌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心肺脑复苏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心肺脑复苏流程进行抢救,其中依据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分为即时组(n=52例)和常规组(n=64例),常规组患者均等待其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即时组患者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即时通过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即时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NAP、SpO2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窦性心律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患者7d、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医护人员即时气管插管可有效缩短心肺脑复苏患者插管时间和提高患者NAP、SpO2水平,有利于改善复苏、窦性心律恢复效果和生存预后,且对一次插管成功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晨霞;罗宇彬;唐碧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多模式镇痛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

    目的 分析研究多模式镇痛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减轻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感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 抽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62例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0.3ug/kg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0.2ug/kg舒芬太尼复合双侧股神经单次阻滞,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训练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d及术后2d RVAS、E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25.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镇痛基础上,复合双侧股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段艳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