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

侯玉一;侯玉泽

关键词: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 种植牙技术修复, 临床效果
摘要:研究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68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活动义齿修复方法;新技术组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就两组患者修复牙齿稳定性、牙齿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自我舒适感、修复牙美观评分、满意评分和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并比较修复前后牙槽骨骨吸收量.新技术组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技术组患者修复牙齿稳定性、牙齿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自我舒适感、修复牙美观评分、满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前两组牙槽骨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新技术组跟对照组比较,牙槽骨骨吸收量变化更小(P<0.05).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提高稳固性,改善语言和牙齿咀嚼功能,美观度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钼靶联合超声鉴别诊断早期微钙化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探讨乳腺钼靶联合超声鉴别诊断早期微钙化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经X线钼靶检查出现早期微钙化乳腺病灶患者106例,并经超声检查乳腺病变区内的微钙化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钼靶、超声及病理诊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以及乳腺钼靶联合超声对乳腺微钙化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术后切除肿块进行病理检查,证实恶性肿块78例,良性肿块28例;乳腺钼靶对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76.92%,特异度50.00%,准确度86.79%;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69.23%,特异度71.43%,准确度69.81%;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93.59%,特异度89.29%,准确度92.45%.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微钙化病灶有较高的敏感度,超声检查对肿块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异度较高,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互补作用,提高早期乳腺微钙化灶的诊断准确率,对早期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柏燕;张凯钟;张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5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25例,分析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临床特点.记录患者癫痫发作的时间、类型和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脑电图特征.迟发型癫痫发生率于脑梗死患者中较高,而早发型癫痫发生率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患者中较高,迟发型癫痫中部分性发作高于早发型癫痫,而早发型癫痫中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高于迟发型癫痫(P<0.05),迟发型癫痫中全面性发作早发型癫痫中无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作期间3例脑电图正常、2例边缘状态脑电图改变;20例脑电图异常,脑电图异常患者中以癫痫样放电为主.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类型及时间具有密切联系,不同类型脑卒中导致癫痫的发生率有明显不同,而脑电图检查多以癫痫样放电为主.因此实施脑电图监测能有效为医师诊断、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柳要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临床效果观察

    浅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临床效果观察.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共7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仅单纯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抑郁情况评分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实施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且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伟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效果分析

    研究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效果.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16例、中期手术组14例及晚期手术组14例.比较三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内复发率.早期手术组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分别为(3.26±2.53)d、(9.37±5.94)d、0.0%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的(7.58±3.62)d、(17.54±7.48)d、42.9%(P<0.05).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良好的疗效,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进行辅助检查,把握手术时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谢海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热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恶性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以上,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差异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68.33%,两组疗效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天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探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右胸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选取接受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行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分析两组的效果.研究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0.64±6.58)枚、(209.64±11.52)ml、(1563.25±36.61)ml、(2.21±1.26)分、(10.75±1.8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腹膜后淋巴结复发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23.33%)相比,差异明显(P<0.05).食管癌实施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钱世国;戴佳鸿;张源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硬膜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肛肠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观察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肠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选择我院择期肛肠手术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三组,每组50例.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泵方案A组0.08%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B组为0.1%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C组为0.12%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采用持续背景剂量加PCA量的给药模式;术毕均在创面外敷太宁栓软膏10g.观察各组不同时间段的镇痛效果及尿潴留发生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疼痛程度,A组在4h、8h、16h 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毕24h及36h VAS无明显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各时间点的静息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的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潴留发生率C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略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模式镇痛下肛肠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罗哌卡因浓度采用0.1%较0.08%的镇痛效果好,尿潴留发生率罗哌卡因浓度0.1%较0.12%低,0.1%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的镇痛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尿潴留的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吴泽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模式对多形红斑治疗疗效及远期复发的影响

    观察综合护理模式对多形红斑治疗疗效及远期复发的影响.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住院的68例多形红斑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随访方式可采用电话随访或面访.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44.12%(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多形红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防止并发症发生,降低远期疾病复发率.

    作者:陈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对比临床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疾病中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5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25例.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脑积水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脑积水消失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8.00%,该数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00%,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在观察组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近,均可促进脑积水消失,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该手术方法.

    作者:叶飞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术后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状态及应对能力的影响

    探讨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术后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状态及应对能力的影响,探索提升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术后生活质量的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五病区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并经Miles手术术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观察组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心理疏导.运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量患者Miles手术术后的抑郁状况和应对能力,比较干预前后二组间的抑郁状况和应对能力评分.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积极应对能力大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术后,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状况,大幅提升其应对能力,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奠定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作者:姬燕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治疗的356例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术后腹腔出血、PC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2.25%、0.56%、4.49%、17.98%,均低于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泻、术后肠梗阻、胆汁瘘、肝外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高斌;姚艳花;王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半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9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安全有效,可较好缩短主动脉的阻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体外循环,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丁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外置固定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探讨锁定钢板外置固定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2013年8月~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外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0.11±3.19周,表浅感染、深部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0.11±2.94)w,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调查,观察组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与HSS功能评分分别为(116.34±20.79)°和(91.68±10.23)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76±17.68)°和(80.69±9.11)分(P<0.05).锁定钢板外置固定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乔;谭进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研究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临床纳入95例我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其中5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作为腹腔镜组,另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4%、95.45%,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6%、15.91%,腹腔镜组明显较低(P<0.0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明显缩短患者预后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庞学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RA与DWI联合应用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探析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联合运用MRA与DWI的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DWI以及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果显示DWI、FLAIR以及T2WI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67/67)、16.42%(11/67)以及0;MRA显示,37例为动脉硬化、30例为靶血管狭窄,且MRA病变血管分布定位与DWI责任病灶相符;同时,脑梗死灶中央区与对侧部位的ADC值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临床上运用DWI与MRA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以将靶血管受累和责任病灶清晰显示出来,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林荧;曾国清;刘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和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彩色多普勒指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HR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E/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郑忠爱;周琼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价值.将于我院住院的60例CHF患者抽签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心衰自我护理量表(SCHF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进行评分.护理后两组GSES(31.45±8.43)分、SCHFI(34.63±5.82)分评分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23.84±7.68)分、(30.76±5.14)分显著较高(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6.23±0.64)分、抑郁评分(5.47±0.87)分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7.04±0.46)分、(6.82±0.69)分显著较低(P<0.05).对CHF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消除影响患者自护能力的负性情绪,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促使患者健康行为的维持,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何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ECT联合B超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CT)联合B超检查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疑为甲状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ECT和B超检查,ECT、B超及二者联合检查的影像学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果.65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出甲状腺癌58例,甲状腺癌检出率为89.23%,另外7例均为甲状腺良性病变.B超检查诊断出甲状腺癌46例,44例与病理结果相符,ECT诊断出甲状腺癌44例,41例与病理结果相符,B超+ECT联合诊断出甲状腺癌52例,与病理结果相符51例.B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6%、71.43%、95.65%、26.32%;ECT分别为70.69%、57.14%、93.18%、19.05%;ECT+B超检查分别为87.93%、85.71%、98.08%、26.09%.ECT+B超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纯B超检查和单纯ECT检查.B超与ECT都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癌的理想手段,但单项检查的诊断特异性并不高,将二者联用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凤华;罗文平;李虎;敖红梅;邓艳芬;江钜秦;曾水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头孢噻肟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分析

    探究临床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治疗时,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联合糖肺气肿的皮质激素,疾病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经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入院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仅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肺气肿的皮质激素,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用药前后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情况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PaCO2、PaO2差异无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气恢复好(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8.2%,治疗组临床病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水平改善效果好(P<0.05).老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临床治疗时,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联合糖皮质激素药物,能有效促进肺功能恢复、症状改善.

    作者:陈启明;何春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脑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探究脑外科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就治的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各100人,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前中后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在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率和血压等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针对手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5.00%)与对照组(7.0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脑外科手术中应用麻醉药物时,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两类药物均有一定的临床成效,虽然前者起效迅速、苏醒快、气管拔管时间短,但舒芬太尼麻醉持续时间更长、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二者均可作为脑外科手术麻醉用药且各有优势.

    作者:全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