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彦利;胡忠栋;唐咏
目的 对比研究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94例腹股沟疝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97例.微创组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疝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荐.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行综合药物治疗,测定患者BNP和LVEF(左心射血分数)水平.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BNP水平,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II、III、IV组,三组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水平随着BNP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作为诊断CHF的重要指标,同时该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志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共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将两组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我保健意识更优(P<0.05).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高其保健意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艳;高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产妇,按照生产方式划分为三组,分别为无痛组、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各100例,观察三组产妇产程用时及产后PRL值及24h哺乳次数情况.结果无痛组第二、第三产程用时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用时低于自然组,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10min、24h PRL值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h剖宫产组PRL值较低,且剖宫产组产妇24h内哺乳次数均低于无痛组与自然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对于产妇产后哺乳情况影响较小,产妇生产过程中主诉机体痛感较小,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产后哺乳次数较少,但产程较短,生产后产妇机体常伴有明显疼痛.
作者:魏时宁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加用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腹腔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灌注化疗应用于晚期胃癌合并恶性腹水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选取110例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临床观察,对比两组孕妇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并发症等.结果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采用阴道试产的孕妇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采用阴道试产,可以加速产妇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何洁云;候倩;管秋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656例肺炎患儿,对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6例肺炎患儿中,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患儿有81例,发生率为12.35%.年龄(3岁及3岁以下)、麻醉后反应、胃食管反流、喂养不当、疾病因素、操作不当、药物因素等因素与小儿吸入性肺炎密切相关;年龄≤3岁、疾病因素、胃食管反流、喂养不当是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小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小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儿健康.
作者:马兴灶;熊卫莲;伍成峰;詹萍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研究与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优越性.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等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减少,且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与对照组82.0%(41/5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既能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同时还能有效缓解其各种临床症状,因而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高彦利;胡忠栋;唐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四肢肌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均经手术或术后病理证实,且全部接受超声诊断,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或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四肢肌肉疾病经手术或术后病理证实主要有四肢肌肉局部或完全撕裂、肌肉血肿、肌腱断裂、肌肉脓肿、肌腱炎、肌层肿瘤(纤维瘤、脂肪瘤及血管瘤等),超声诊断符合55例、不符合5例,符合率高达91.67%.超声诊断在四肢肌肉疾病中能取得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率高达90%以上,而且能检出四肢肌肉疾病的具体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叶海燕;宋明月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常规组给予持续硝普钠泵入;观察组给予硝普钠联合艾司洛尔持续泵入.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用药前后以及两组之间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常规组血压在用药后10min及30min较用药前明显降低.达到目标值后调整药物泵入量,用药后60min血压仍较平稳.常规组心率各时间段有逐渐增快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和心率在用药后10min及30min较用药前均明显降低.达到目标值调整药物泵入量,用药后60min血压和心率仍较平稳.两组之间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心率在用药后各时间段均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泵入可以快速控制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率,临床应用调整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李江;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重型CCB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单侧颞额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试验组采用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以及随访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Glasgow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5、10dGlasgow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联合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CCBI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Glasgow评分,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在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对儿童保健体检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将在我院接受体检的95例儿童分成2组,46例展开常规护理为一般组,49例基于常规护理展开心理护理为心理组,对两组体检效果进行对照.结果心理组体检时间明显较一般组短、不确定感评分显著较一般组低、体检准确率明显较一般组高,心理组儿童配合度、家属满意度分别是95.92%、97.96%,与一般组的78.26%、80.43%对比显著较高,P<0.05.对接受保健体检的儿童实施心理可使儿童配合度提升,从而使体检效果、家属满意度提升.
作者:张丽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选取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9%(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采用中西医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朱平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收集接受子宫切除的患者共80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将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均更优;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需要切除子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阴式子宫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的负担,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英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不同术式子宫全切手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以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的主观症状、手术后盆腔脏器脱垂体征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2.4±46.4)min,术中出血量为(255.5±63.2)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4±2.4)d,手术后的性生活满意度下降率为(6.1%),阴道干燥、疼痛率为(4.1%),压力性尿失禁概率为(2.0%),便秘概率为(8.2%),膀胱膨出3例(6.1%),直肠膨出(8.2%),出现1例尿流不畅患者,1例腹痛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2/4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来说,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更显著,可有效的保持女性的盆底结构以及盆底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云滔;叶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析胃癌患者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51例因胃癌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9例)和无并发症组(42例).选取性别、年龄、肿瘤分期,KPS评分,分化层度,浸润深度,姑息性手术、以及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等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及KPS评分为影响预后的筛选出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根治性手术有45例,姑息性手术6例.术后病理TNM分期:I期17例,Ⅱ期12例,Ⅲ期18例,Ⅳ期4例.年龄大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但性别和年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2.56,P>0.05).TNM分期较晚是胃癌患者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胡凤龙;杨永刚;黄思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采用中医肝肾养护疗法和西药治疗,为期12周.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因子评分和临床疗效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和PSQI因子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中医肝肾养护疗法于慢性失眠治疗有明显效果,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芳;陈淑惠;尹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11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感染情况及手术前后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恢复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d,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3d,各项指标逐渐降低并趋于正常水平,但观察组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切口小、患者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全身反应较小等优势,可作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安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该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儿科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与血清学快速检验,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应用价值.结果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与血清学快速检验法检测出患儿阳性率分别为77.08%、54.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上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诊断阳性率更好,有利于临床尽快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刘典浪;甘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缺乏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25-OHD3,根据检测情况分为观察组(25-OHD3缺乏,<50nmol/L)32例和对照组(25-OHD3正常,≥50nmol/L)30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血糖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BMD)的表达差异.结果 两组FBG、2h-FB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β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BALP、N-MI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骨流失指标PT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腰椎L2-4BM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25-OHD3缺乏会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和减弱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虽对骨形成影响较小,但会增加骨流失量,导致骨代谢紊乱和骨密度下降.
作者:林娜;刘红斌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