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孙倩

关键词:丙泊酚, 老年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摘要: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2例,按照建档顺序分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观察组予以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d,两组循迹连线测验指标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累加测验及数字符号测验指标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各项神经功能指标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3/41)低于对照组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影响较小,能明显改善预后.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射干麻黄汤联合沐舒坦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探究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对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予以沐舒坦雾化吸入+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胸闷、喘息、咳嗽、气急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闷、喘息、咳嗽、气急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射干麻黄汤加减及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可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王进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盐酸戊乙奎醚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副作用的临床效果,研究机制.方法 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3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A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min前先静脉滴注盐酸戊乙奎醚0.5mg,B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min前先静脉滴注盐酸戊乙奎醚1mg,对照组C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min前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整个手术过程中血清胃动素,血管紧张素浓度变化.结果 A组、B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A组、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C组胸闷、烦躁、面部潮红、心率和血压升高发生率较A组、B组明显,A组与B组相比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胃动素和血管紧张素随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入逐渐达到峰值,而在使用盐酸戊乙奎醚的A,B两组中相对C组中浓度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在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临床中副作用中,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胃动素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II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

    作者:姬乐婷;张建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哮喘患者应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观察

    临床观察加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对哮喘长期控制不佳老年患者症状改善及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10例重度哮喘长期控制不佳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为5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用药沙丁胺醇、氨茶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检测用药前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反应,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与对照组5.5%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炎性因子组间比较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炎性因子IL-8、IL-4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哮喘缓解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85.4%,观察组哮喘治疗效果优(P<0.05).临床对哮喘长期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治疗时加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用药安全性高、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好,炎症吸收快.

    作者:邹文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腺瘤治疗的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微创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与患者整体满意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4,P<0.05).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从手术治疗效果来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切除方式从手术治疗效果来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7/40);由此可知,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所取得的综合手术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仅有3(7.50%)例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不满意,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92.50(37/40);对照组有15(37.50%)例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不满意,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62.50%(25/40).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高于传统手术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

    作者:李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优化新生脉散方和新生脉散原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饮证中的效果对比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饮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在常规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新生脉散原方治疗,观察组应用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安全性等.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处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6min步行距离予以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饮证的临床效果优于新生脉散原方,安全有效,可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积极使用推广.

    作者:吴志贵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钛板内固定运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将我院接收治疗的41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经颌间结扎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21例实行手术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其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100.00%与75.0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及骨折复位,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武剑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狂犬病暴露者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的影响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狂犬病暴露者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的影响.选取收治的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种者6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狂犬病疫苗接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评估两组完成5次狂犬病疫苗定时接种的依从及对狂犬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照组6例未完成5次狂犬疫苗全程接种,18例未按时进行疫苗接种,不依从性为10.24%,观察组3例未按时进行疫苗接种,不依从性为0.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对狂犬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96,P<0.01).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狂犬病暴露者疫苗全程接种的遵医行为,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郑志女;李秋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DCE-MRI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应用分析

    分析卵巢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应用价值.选择收治的80例卵巢病变妇女进行研究,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接受DCE-MRI检查,评估后者在恶性、良性卵巢病变中的鉴别结果.结果:(1)病理诊断良性、恶性肿瘤分别为46、34例;DCE-MRI检出良性肿瘤41例、恶性肿瘤39例.(2)与恶性病变者相比,良性卵巢病变的增强幅度、大线性斜率更低,达峰值一半时间更高,差异显著(P<0.05);(3)良性卵巢病变女性的微血管计数低于恶性病变者,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4)DCE-MRI卵巢病变检出的敏感度为91.18%,特异度为82.61,准确度为86.25%.DCE-MRI对鉴别良性、恶性卵巢肿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助于尽早评估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玉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效果.选取收治的128例高危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精心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应激指标等.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应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充分掌握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干预后,能有效地提升护理效果,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孕妇的心理应激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洋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影响

    探究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肾功能改善及预后影响.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RNS患者97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8例予以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49例予以来氟米特与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并统计两组治疗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两组Scr、ALB、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并发症总发生率2.04%(1/49)低于对照组16.67%(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S予以来氟米特与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肾功能及患者预后.

    作者:吴玉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

    对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予以研讨.随机抽取从2014年10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并行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以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为主)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41例为本次研究标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健康者)与观察组(贫血者),并对两组研究标本的HB(血红蛋白浓度)、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MCV(细胞平均体积)等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检验后,观察组患者在MCH、MCV、HB以及RBC等各项相关指标中的检验数据均显著低于健康者,且两组研究对象在该系列数据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被检验者是否贫血的鉴别诊断中,HB、MCH、RDW及MCV等相关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意义重大,均可将其作为诊断或鉴别接受检验者贫血与否的检验标准,有效促进病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振周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骨科损伤控制治疗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对骨科损伤控制治疗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对骨科损伤控制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损伤控制可以提高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治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征乾;王爱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观察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中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的临床疗效.选取104例单眼患病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序贯平衡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保守治疗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裸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两组疗效分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远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治疗前两组裸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中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够显著改善疗效,提高裸眼视力,还可显著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作者:宋梅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我院10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81.13%(43/53),且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21%(7/53)与对照组9.43%(5/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奥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真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阿仑膦酸钠与钙尔奇D联合对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观察

    探讨阿伦磷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纳入此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取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阿伦磷酸钠治疗,观察组应用阿伦磷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痛情况及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股骨颈和腰椎的骨密度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股骨颈和腰椎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骨密度(P<0.05).阿伦磷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松症;阿伦磷酸钠;钙尔奇D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指的是患者骨密度降低、骨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大,增加了案.

    作者:张琳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影响

    研究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影响.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予以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无复流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状况.治疗后,观察组无复流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较低,LVEF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无复流率,并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贾建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肺癌化疗所致消化道症状的整体发生与分布及不同干预对呕吐的效果研究

    分析肺癌化疗后所致消化道症状的发生和分布,评估不同药物干预的效果.选取肿瘤科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5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于化疗当日即给予昂丹司琼,同时给干预组行胃复安+奥氮平+甲羟孕酮+麻仁软胶囊治疗;对比两组呕吐控制有效率.肺癌化疗后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83.02%,常见的症状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胀、便秘;发生≥2种以上消化道症状者占79.20%,其中常见的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干预组止吐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化疗药物导致消化道副反应率较高,胃复安+奥氮平+甲羟孕酮+麻仁软胶囊方案干预对止吐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卢建新;陈晓敏;陈作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探析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子宫肌瘤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实施20mg米非司酮治疗,予以观察组实施10mg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95%,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9.52%,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情况与观察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叶寒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舒适护理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影响

    探讨舒适护理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肝肿瘤106例临床案例,按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舒适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负面情绪均得到改善,而护理干预后舒适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舒适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患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探索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拟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对照组26例可采取全程吸入麻醉,观察组26例可采取全凭静脉麻醉,评价、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对照组患者术后6、12h时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而术后24、48h时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6h时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P<0.05),术后12、24、48h时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h时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全程吸入麻醉更小,安全性更高,可进行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梦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