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气肿护理体会

梁雁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护理
摘要: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选择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4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给氧联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给氧及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前后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PaO2/FiO2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双水平气道正压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气肿能迅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低氧血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效缓解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预防保健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探讨中医预防保健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随机整群抽样东莞市莞城街道社区的86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护理模式分为保健组(n=46)和常规组(n=40),保健组接受中医预防保健护理,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和COP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OPD-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SGRQ和COPD-QO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保健组SGRQ和COPD-QOL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中医预防保健护理应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护理中,可显著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巧儿;黎凤珍;陈妙玲;萧庆林;张淑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罗哌卡因浓度选择

    81例择期单侧上肢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B、C三组患者分别给予0.25%、0.375%和05%的罗哌卡因各30ml,观察三组患者注入麻醉药物后15min和30min各部位神经痛觉阻滞情况,统计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并比较对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麻醉15min后,A组患者各部位神经发生痛觉阻滞的人数明显低于B组和C组,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较B组和C组长,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恢复时间明显较B组和C组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麻醉30min后,三组患者各部位神经发生痛觉阻滞的人数和总麻醉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0.375%的罗哌卡因30ml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且在一定范围内可延长阻滞持续时间。

    作者:胡格吉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观察组实施LISS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62%,与对照组91.49%无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恢复为优占74.47%,与对照组65.9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及骨折端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LISS与股骨髁支撑钢板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效果相似,但是LISS手术创伤小,可促进骨折端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洪;唐长友;贺健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分辨率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10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高分辨率CT资料,并与该患者的胸片结果作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周围型肺癌患者高分辨率CT资料与胸片在检测肺部肿块、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胸腔积液等指标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明显看出高分辨率CT扫描检出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在显示肺部肿块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优势明显,较胸片能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检出率,从而为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临床应用价值显著[1]。

    作者:辜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气道狭窄59例临床回顾分析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支气管镜室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气道狭窄患者59例并予以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其中6例为肺炎致气道炎性狭窄、10例支架植入后肉芽组织增生致气道狭窄、43例气道插管引起的气道瘢痕性狭窄。59例气道狭窄的患者分别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3.5±0.2次。26例显效,29例部分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3.2%。近期1~3个月内随访,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部位气道未再狭窄。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气道狭窄对患者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郑志;韩青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双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选取行双瓣膜置换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灌注方式分为顺行灌注组(n=21例)、逆行灌注组(n=18)及顺逆联合灌注组(n=23),比较三组心肌乳酸释放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三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当术中主动脉阻断60min时,顺行组与顺逆联合组心肌乳酸浓度明显低于逆行组,而主动脉开放20min及术后第1d时顺行组、顺逆联合组CK-MB、cTnI水平明显低于逆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心肌保护方法在双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均安全可靠,并可提供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但顺行灌注与顺逆联合灌注的保护效果更为显著,并且顺逆联合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作为双瓣膜置换术中心肌首选保护方法。

    作者:尚勇;高会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研究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的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喘息缓解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对症状消失时间减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叶定慈;姜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无痛条件下纤支镜肺泡灌洗在机械通气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

    127例机械通气下肺部感染随机分为无痛灌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常规吸痰,机械通气等支持对症治疗,无痛灌洗组予镇静,镇痛下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在病原菌培养阳性率,血气改善,机械通气时间,肺部炎症基本吸收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有效率,治愈率、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操作术中躁动、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中仅有5例出现轻度的一过性低氧血症,2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血压明显下降等。无痛BAL技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可反复进行,在重症肺炎的诊疗中能更准确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治疗,改善有效通气,同时又降低了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施斌;张玲;高俊;阮辉;张工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84例老年肺炎患者经振动排痰治疗的临床体会

    探讨84例老年肺炎患者经振动排痰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体会。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医院接收的老年肺炎患者共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老年患者采取一些相应的体位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老年患者进行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42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愈率为23.81%,好转率为64.29%,痊愈率和好转率比对照组显著高,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老年肺炎患者采取振动排痰进行治疗,同时正确分析和诊断肺炎致病菌和有关的临床指标,选取恰当的抗生素,以及正确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减缓患者呼吸道疼痛,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文雄;汪金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正骨手法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通过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功能方面的锻炼,通过树脂石膏进行固定,观察患者的手法治疗效果。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的优良率为93.42%。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通过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会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观察

    对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方式治疗;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肱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肱骨骨折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周尧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RI与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对比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CT、MRI扫查资料。结果 MRI对膝关节损伤关节病变显示率为96.9%,CT显示率为75.4%,MRI敏感性显著高于CT(P<0.01);MRI对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积液、骨髓及软组织损伤显示率显著高于CT(P<0.05),但骨损伤显示率与CT基本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可清楚显示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等病理变化,MRI能够显示CT不能观察到的骨髓、滑膜病变。两者各有优势,MRI的病变显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但CT相对经济,适合于中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陶靓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中的作用分析

    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中的作用。选取收治的86例COPD患者,随机将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系统化护理,护理1年后比较两组肺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情况。通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得分为1.73±0.82分,焦虑得分为1.91±0.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3±0.67分与2.93±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调节其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南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回顾性分析接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检查费等观察指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检查费分别为10.72±3.73d、5338.75±1952.17元、1135.63±98.52元,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为9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实施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洪长发;梁建平;陈新权;张小平;翟全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拟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将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自拟养心汤联合西药,评估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EF、E/A及 BNP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治疗副作用。自拟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明确,毒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作者:赵坚;黎庆;李月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喉罩通气下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研究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和茂名市中医院行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50例患儿。给予喉罩通气下七氟醚麻醉,观察插入喉罩前、插入喉罩即刻及插入喉罩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以及相关麻醉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插入喉罩前、插入喉罩即刻及插入喉罩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插入时间为5.2±1.3s,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未超过10min,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6.0%。喉罩通气下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并发症少,可作为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的首选麻醉方法。

    作者:赖晓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LEEP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探讨

    随机抽取妇科门诊收治的重度宫颈糜烂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评价两组手术指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1)对照组治疗时间和阴道排液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8/35),低于观察组的97.14%(34/35),组间差异显著(P<0.05)。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同时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艳;陈海霞;徐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年肌阵挛癫痫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中年肌阵挛癫痫患者预后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收治200例中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资料,经治疗后200例中103例病情缓解,另97例病情未见好转,分别列入缓解组及未缓解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预后发作次数、患者文化程度、离院距离、肌阵挛癫痫发作类型、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接受手术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肌阵挛癫痫发作次数5次以上、患者距离医院的距离在100km以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阳性、手术方式等是中年肌阵挛癫痫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中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有针对性地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广兰;唐兴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措施分析

    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理存在管理方面、术前、术中和术后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应进行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和规定进行手术室护理,有效的改善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在妊娠中晚期胎儿生长受限治疗中的作用

    选择住院治疗的100例胎儿生长受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能量合剂及氨基酸滴注补充营养。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脐动脉血流、胎儿生长状况等。试验组宫高、胎儿双顶径的生长、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脐带动脉血流PI、RI、S/D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中晚期胎儿生长受限效果值得肯定,能够有效改善脐带动脉血流指数,增加胎盘灌流,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作者:郭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