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定慈;姜琴
选取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序贯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阳性未变率、13C-UBT阳性下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C-UBT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83%,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疗法治疗胃溃疡较传统三联疗法更好,可以提高总有效率以及促进症状快速缓解,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湛佩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CT、MRI扫查资料。结果 MRI对膝关节损伤关节病变显示率为96.9%,CT显示率为75.4%,MRI敏感性显著高于CT(P<0.01);MRI对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积液、骨髓及软组织损伤显示率显著高于CT(P<0.05),但骨损伤显示率与CT基本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可清楚显示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等病理变化,MRI能够显示CT不能观察到的骨髓、滑膜病变。两者各有优势,MRI的病变显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但CT相对经济,适合于中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陶靓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支气管镜室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气道狭窄患者59例并予以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其中6例为肺炎致气道炎性狭窄、10例支架植入后肉芽组织增生致气道狭窄、43例气道插管引起的气道瘢痕性狭窄。59例气道狭窄的患者分别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3.5±0.2次。26例显效,29例部分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3.2%。近期1~3个月内随访,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部位气道未再狭窄。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气道狭窄对患者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郑志;韩青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机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按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流程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日间照料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前,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PANSS、BPRS与SDS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日间照料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社会功能与护理质量,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作者:江明;李买容;熊心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中的作用。选取收治的86例COPD患者,随机将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系统化护理,护理1年后比较两组肺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情况。通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得分为1.73±0.82分,焦虑得分为1.91±0.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3±0.67分与2.93±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调节其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南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母婴不良结局及其危险因素,为母婴不良结局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及跟踪妊娠结局的ART妊娠妇女100例作为ART组,另选取500例同期自然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不良结局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ART组早产、流产、剖宫产等不良母婴结局的总发生率(87.0%)高于对照组(59.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T妊娠母婴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为多胎妊娠、年龄、妊娠期糖尿病(GDM)、体质量指数(BMI)高、流产史,自然妊娠母婴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BMI高、流产史(P<0.05或 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DM、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年龄、GDM、流产史、多胎妊娠亦分别为自然妊娠和ART妊娠母婴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ART妊娠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与年龄、GDM、流产史和多胎妊娠有关,自然妊娠母婴不良结局则与年龄、GDM、流产史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应根据不同妊娠方式的不良母婴结局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避免高龄妊娠或流产、积极防治GDM和尽早行多胎妊娠干预有助于改善ART妊娠母婴结局。
作者:杨昱;钟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胃腺癌中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手段观察18例正常胃上皮组织,25例胃高/中分化及21例低/未分化腺癌组织中HDGF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级别的胃腺癌标本中应用卡方检验比较HDGF的表达,并分析HDGF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DGF表达率在正常胃上皮组织中为17%,而胃腺癌中上调为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P<0.05);HDGF表达与胃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χ2=4.76,P<0.05)、浸润深度(χ2=5.97,P<0.05)和淋巴结侵袭(χ2=8.81,P<0.05)有关。结论 HDGF相比正常胃组织在胃腺癌中明显上调,并且和其临床病理因素正相关,提示HDGF于发病进程的潜在促进作用。
作者:陈玲;陈晓燕;徐玉乔;田锐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4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5月治疗4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9例;年龄61~82(平均7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系统。EvansⅢA型19例,ⅢB型6例,Ⅳ型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13d,平均3.6d。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58~92(平均75)min;术中失血量280~570(平均360)ml;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平均14.6)个月;42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伤后2d患侧股深静脉血栓,给予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后骨折手术治疗;1例术后3个月钢板折断,经取出内固定、髂骨植骨、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治疗,3个月愈合;3例于术后12个月并发内科疾病死亡;余3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平均4.2)个月;无髋内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按 Harris评分,获优19例,良1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1%。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微创复位,软组织有限剥离,钢板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震;付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通过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功能方面的锻炼,通过树脂石膏进行固定,观察患者的手法治疗效果。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的优良率为93.42%。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通过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会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7例阴道炎患者,均于入院时采集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试验组采用凝集法检验,对照组采用显色法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念珠菌的检出效果并对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检出的念珠菌的耐药情况。结果试验组检出念珠菌36例,阳性检出率为67.92%,对照组检出念珠菌23例,阳性检出率为42.59%,试验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出的念珠菌中超过50%为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79.66%和83.05%。为提高临床上念珠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应该使用凝集法,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有较强的敏感性,临床上应根据念珠菌检验和药敏试验结果采取对症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邓洪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接收的33例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8例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将其分为治疗组,未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的15例患者(已达到损伤控制条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在肺部感染及粘连型肠梗阻,对照组患者发生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概率要高,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并发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时红云;鲁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检测84例RA患者、45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者的抗CCP抗体和RF水平,分析其在RA诊断中的价值。 RA组抗CCP抗体水平和RF水平显著高于非RA自身免疫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6%和76.2%,特异度分别为96.6%和81.8%。两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为90.4%,特异度79.5%。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在保证一定诊断特异度的同时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何穗;毛福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筛选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行常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那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A1c、AUCg、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水平。两组治疗前HbA1c、AUCg、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素、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高会敏;尚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选择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4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给氧联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给氧及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前后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PaO2/FiO2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双水平气道正压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气肿能迅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低氧血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效缓解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注射抑那通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注射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注射剂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选取2014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剖腹组46例和腹腔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机体应激性。结果88例卵巢囊肿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均术后随诊1个月。剖腹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机体应激性方面均明显高于腹腔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平均住院费用及手术时间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剔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临床治疗卵巢囊肿的较好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燕珍;彭雪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住院部收治的315例TCT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多点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分析TCT诊断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性。 TCT诊断ASCUS 及以上病变共315例阳性,经组织学诊断为CINⅠ60例、CINⅡ/Ⅲ60例、鳞癌14例、腺癌2例。其中LSIL与CINⅠ符合率72.73%(40/55),HSIL与CINⅡ/Ⅲ级符合率86.36%(38/44),鳞癌、腺癌符合率100%(11/11)。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手段,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具有极高的符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俞东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卵巢早衰的发病因素。方法将收治的117例特发性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117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调查结果与特发性卵巢早衰的关联性。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化学物质接触史、A型性格、人工流产史是特发性卵巢早衰的发病因素。结论特发性卵巢早衰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或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降低疾病发生率。
作者:黎凤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选取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从患者满意度、基本知识掌握率、住院天数和首次排气时间等角度,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为40.2±3.1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6±5.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0.47±0.73d和12.98±2.95d,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相关知识掌握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2.0%和96.0%,均比对照组的84.0%和88.0%要高,差异显著(P<0.05)。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了治疗费用,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推广使用。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将18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胃肠内喂养给予母乳喂养,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一样治疗外,胃肠内喂养的母乳同时加用母乳强化剂,定期比较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上臂围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静脉营养时间、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等。治疗组在体格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上臂围等)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治疗组的静脉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也均少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并发症无差异、住院期间死亡率无差异。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剂喂养能够有效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降低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减少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而且并不会增加喂养不耐受的并发症,不会增加死亡率,因而可以认为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张喜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