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作用

莫文辉

关键词: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摘要: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性血液透析方式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腹膜透析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3302,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治疗后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8065,P=0.0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确切,可有效确保患者内环境平稳,降低治疗并发症,提升患者生存率。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1例及护理体会

    患者,女,60岁。因腹痛,恶心,呕吐4天而于2014年4月10日拟“急性胰腺炎”收入急诊科。既往有“胃病”史30余年,“慢性咽喉炎”5年,“胆囊结石”1年。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93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30/78mmHg。腹部皮肤无黄染,腹部皮肤未见Grey-Turuer征(腰部)/Cullen征(脐周),腹部明显膨隆,未见肠型和胃肠蠕动波。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中上腹明显,反跳痛可疑,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消失,双下肢未见浮肿,查随机末梢血糖14.4mmol/L。立即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化验,查血淀粉酶17560温氏单位,血清淀粉酶107.8Iu/l血常规中白细胞为18.54×109/L,中性粒细胞百min比91.5%,电解质K+3.40mmol/L。肝胆脾胰磁共振提示: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胰周渗液较多);2.左肾小囊肿;3.腹腔少量积液,双侧胸腔积液。4月10日18时体温37.3℃,置胃肠减压及空肠管,禁食。4月11日体温37.6℃,肠鸣音消失。4月12日大便未解,给予生大黄保留灌肠后解大便一次。肠鸣音1~2次/min,腹痛缓解给予糖盐水空肠内注入。4月13日肠鸣音1~2次/min,腹痛缓解给予流质饮食空肠内注入。4月14日肠鸣音2~3次/min,给予白普利250ml空肠内泵入。4月19日拔除胃肠减压管。遵医嘱予以抗炎、解痉、护胃抑酸,抑制胰腺分泌,生大黄保留灌肠,肠内营养支持,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等对症处理于4月25日复查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5月1日痊愈出院。

    作者:张小妹;胡谍燕;方小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肠穿孔疗效观察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胃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观察组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肠穿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更具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建;岑立成;罗江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加味十全大补汤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体会

    目的:探究加味十全大补汤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充分补铁,同时采用叶酸、维生素B12以及促红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十全大补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Hb、Hct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b、Hc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十全大补汤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姚振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城市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应用评价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向某三甲级医院内科或者是从某三甲级医院内科转向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自行到某三甲级医院内科或者是自行到某社区就诊,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就诊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满意度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将双向转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对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作者:郑壮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卡托普利不合理用药7例分析

    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7例卡托普利不合理用药病例进行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卡托普利与保钾利尿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非甾体解热镇痛剂、抗酸药、口服降糖药等合用的合理性。要注意卡托普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罗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选取我院2013年2~8月出生的96例健康婴儿,抽签随机分为母乳组和混合喂养组各48例。观察两组喂养2、4个月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Hb)含量以及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喂养2个月两组相关发育指标相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4个月母乳组身高(62.7±1.8cm)、体重(7.2±1.5kg)、Hb(118.5±11.5g/L)、MDI(107.2±5.2分)、PDI(102.4±4.9分)相较对照组(60.3±2.0cm、6.6±1.7kg、112.8±10.8g/L、105.6±8.4分、101.3±7.8分)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早期母乳喂养有利婴儿身高体重智力发育,提高Hb含量和运动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历波;裴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给予黄芪粉及射干麻黄汤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应用黄芪粉与射干麻黄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入组例数相同的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均贯彻抗炎、祛痰、解痉、平喘、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追加黄芪粉联合射干麻黄汤治疗,疗程为14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相较于总有效率为75.0%的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喘息、胸闷与哮鸣音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EF、FEV1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的改善幅度明显更优(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黄芪粉及射干麻黄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适宜基层医疗实践采纳与推广。

    作者:李松蔚;包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探究

    选取86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液冲洗阴道,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克霉唑阴道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疗效好,起效迅速,母婴安全性高,是安全而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管理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选取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社区高血压管理和普通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压改善、服药种类及脑卒中发生情况。两组管理后血压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服药种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管理期间观察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高血压管理对高血压患者作用显著,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规范患者服药,同时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毛柳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胎膜早破孕妇的焦虑状况的影响观察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胎膜早破孕妇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焦虑状况及分娩方式。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5.29±0.76)分、(45.85±0.69)分,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32.29±0.76)分、(45.14±1.34)分,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胎膜早破孕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颜友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模式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将12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30例。A组采用照射模式一(照射2s,间隔3s,照射强度70%),B组采用照射模式二(照射3s,间隔3s,照射强度70%),C组采用照射模式三(照射3s,间隔2s,照射强度70%),D组采用照射模式四(照射3s,间隔2s,照射强度80%)。10min/次,1次/d,双侧交替,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休息7d。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并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后各组VA的Vm均上升,PI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D组改善优于其它三组,C组改善优于A、B两组,B组改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模式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对患者VA的Vm、PI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延长照射时间和/或缩短照射间隔时间、提高照射强度对患者VA的Vm、PI影响显著。

    作者:吴先平;洪顺垣;陈曼莉;冯丽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新诊断并治疗的150例T2DM患者,对150例T2DM患者进行诺和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治疗4w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给予了诺和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患者的血糖、hs-CRP以及TNF-α指标水平均有显著的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150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并发低血糖,发生率为2%。对于新诊断的T2DM患者,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方案能够有效监测患者血糖,促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也对hs-CRP、TNF-α等炎性因子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

    作者:林晰敏;李舜;刘菊花;宋文明;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分析

    选择我社区2013年9月~2015年9月高血压患者102例。通过抽签随机分为D1组和D2组各51例。D1组给予高血压社区管理;D2组按照常规给予血压控制治疗;比较所有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指标、治疗满意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完成干预后,在血压指标、治疗满意度等方面,同D2组患者进行比较,D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给予高血压社区管理,除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之外,可以将患者的就诊时间有效缩短,将患者的就诊费用有效减少,终将患者的生活习惯有效改善。

    作者:练咏红;方来喜;徐晓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将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甲氨蝶呤治疗方案,试验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1.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芸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95.92%)明显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2.04%、16.33%,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青宇;陈蕴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1年9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43例,均接受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进行治疗,对影响手术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加以讨论和分析。结果并发症分级2级及以上患者15例,构成比34.88%,纳入并发症组;2级以下患者27例,构成比65.12%,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并发症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并发症组脊柱骨折、糖尿病以及吸烟史患者的比例46.67%、73.33%、66.67%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8.52%、33.33%和33.33%,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导致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脊柱骨折、糖尿病以及吸烟史三方面,手术前应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尽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揭牧夫;欧冠周;王浩杰;祝最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以接收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各30例,对两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不明显,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的次数,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潘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差异

    以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缺铁性贫血组,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地中海贫血组,5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比较分析三者MCV、RDW、MCHC、MCH及筛选符合率。结果缺铁性贫血组MCV、MCHC及MCH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中海贫血组MCV、MCHC及MC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MCHC显著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而RDW显著高于后者(P<0.05);缺铁性贫血组RDW相符率为100.0%,显著高于地中海贫血组80.0%,两者筛查相符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可作为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手段,其中RDW方法可于诊断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冯建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孕中期与临产期孕妇的D-Dimer、凝血四项变化及临床意义

    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常规体检的妊娠中期孕妇68例(时间在怀孕16w左右)与临床期(时间为怀孕40w前后)孕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时期妊娠妇女的D-Dimer及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其中凝血四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结果妊娠中期、临产期妊娠妇女血浆中D-Dimer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血浆中FIB指标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P<0.05);血浆中TT水平在不同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中PT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APPT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动态监测孕中期和临产期妊娠妇女的D-Dimer、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对预防产后出血及静脉血栓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萍;冯宇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住院期间发生临床感染者,对照组为住院期间未发生临床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女性、年龄、开放性手术、糖尿病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菌培药敏结果显示存在耐药菌株,但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为常见。导致泌尿外科患者发生临床感染的因素较为多样,临床应根据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临床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