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肠穿孔疗效观察

黄建;岑立成;罗江伟

关键词:腹腔镜, 胃肠穿孔, 修补术, 疗效观察
摘要:选取2010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胃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观察组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肠穿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更具安全性,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肠穿孔疗效观察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胃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观察组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肠穿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更具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建;岑立成;罗江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胎膜早破孕妇的焦虑状况的影响观察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胎膜早破孕妇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焦虑状况及分娩方式。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5.29±0.76)分、(45.85±0.69)分,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32.29±0.76)分、(45.14±1.34)分,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胎膜早破孕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颜友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3d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有昌;饶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作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明显缓解患者生理与心理痛苦,明显降低颅内压,并发症少,预后佳,临床疗效安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平;邹艳群;佘万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白质疏松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3.8~2014.8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各疾病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白质疏松发生率及影响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均于脑白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血尿酸浓度和脑白质疏松没有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临床上需要针对性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赵美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室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400份消毒样品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消毒科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400份样本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物品送达科室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等。结果对照组清洗质量不合格率2.0%、包装质量不合格率15.0%以及灭菌质量不合格率12.5%明显低于观察组47.5%、50.0%、57.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37.5%高于对照组7.5%,物品送达科室时间(60.6±15.4)min长于对照组(42.6±12.4)min,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供应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提升清洗、包装、灭菌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对控制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强化降糖治疗对糖尿病肾病进程影响的新综述

    糖尿病肾病现在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一个常见的和复杂问题。近年,有很多学者对强化降糖对糖尿病肾病进程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有些研究认为强化降糖可以明显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程(如:降低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但是有些研究认为,在本身已经有了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由于肾脏对胰岛素排泄功能的减弱,强化降糖极易引发低血糖,由此带来的危害反而会加快肾功能的恶化。本文综述近年来强化降糖治疗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及相关机制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何琪;朱艳;熊琪辉;邓波;盛霞;秦淑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妇幼保健团队模式在产后访视中的应用

    随机选取分娩的产妇3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社区产后访视,观察组开展社区妇幼保健团队模式产后访视。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母婴的保健效果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访视后,观察组产妇的保健知识掌握率、乳房疾病保健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褥感染率、乳腺患病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新生儿臀红湿疹、消化不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社区妇幼保健团队模式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我保健知识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降低产妇及婴儿患病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珍;郑定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术。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术中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半年疗效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肖玉霞;罗惠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奈达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行奈达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注射治疗,对照组行奈达铂胸腔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84.62%)高于对照组(58.97%),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I级、II级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奈达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光新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一次性根管与分次根管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110颗牙)牙髓根尖周病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及乙组各55例,甲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分次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成功率92.45%,与对照组9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炎症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一次性根管和分次根管治疗均能实现不错的治疗效果,但一次性根管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社区门诊2013年9月~2015年3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疾病知晓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社区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扩大糖尿病防预知识的普及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为患者预后提供良好指导,值得推广。

    作者:师文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作用分析

    随机选取诊治的20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一时期体检的20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通过两组之间的差异证明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研究组尿糖含量为(3.58±0.32)mmol/L,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68.54±9.63) umol/L;对照组分别为(1.23±0.44)mmol/L、(17.12±1.64)umol/L;研究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较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因此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杨丽玲;朱翠琴;林环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内镜保胆术胆囊息肉拆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接受胆囊息肉摘除术的78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胆囊切除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6%(P<0.05)。结论内镜微创保胆摘除术对胆囊息肉的疗效显著,创伤面较小,对胆囊功能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术后较快恢复,安全性高,在广大基层医院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赖越元;古维立;伍兆锋;林帆;温敏杰;徐波;朱光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80例的疗效分析

    2012年10月~2014年12月,以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80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采用保妇康栓治疗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与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5.0%、痊愈+显效率78.8%高于对照组6.3%、51.3%,无效率3.8%低于对照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糜烂面积积分、糜烂程度积分、白带清洁度积分、伴随症状积分、总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可全面增进疗效,加速糜烂面愈合,减轻伴随症状。

    作者:庄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双人核对护理模式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选取进行急诊静脉输液的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实施双人核对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单人护理模式,经输液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并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评分。观察组差错事件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静脉输液中实施双人核对护理模式,避免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利于医院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CRP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C反应蛋白是临床常见的炎症因子,可反应机体内的炎症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心血管病的发生和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CRP水平可用来反映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CRP在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中检测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住院期间发生临床感染者,对照组为住院期间未发生临床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女性、年龄、开放性手术、糖尿病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菌培药敏结果显示存在耐药菌株,但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为常见。导致泌尿外科患者发生临床感染的因素较为多样,临床应根据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临床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七氟烷在小儿耳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七氟烷在小儿耳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择期作全耳再造术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B两组分别持续泵注0.1μg/(kg·h)舒芬太尼,复合吸入1.7%、2.2%浓度七氟烷作维持麻醉,C、D两组持续泵注0.15μg/(kg·h)舒芬太尼,复合吸入1.7%、2.2%浓度七氟烷作维持麻醉,比较4组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镇静、谵妄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C组T1、T2时间点镇静适宜比例分别为80.0%、65.0%,明显高于A、B、D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2时间点谵妄评分显著高于A、C、D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C、D两组组间T1、T2时间点MAP、H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2时间点BIS值明显低于A、B、C三组(P<0.05)。结论在小儿耳部手术中,采用0.15μg/(kg·h)舒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吸入1.7%浓度七氟烷维持麻醉方案,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好,麻醉安全性高。

    作者:曾宪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孕中期与临产期孕妇的D-Dimer、凝血四项变化及临床意义

    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常规体检的妊娠中期孕妇68例(时间在怀孕16w左右)与临床期(时间为怀孕40w前后)孕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时期妊娠妇女的D-Dimer及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其中凝血四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结果妊娠中期、临产期妊娠妇女血浆中D-Dimer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血浆中FIB指标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P<0.05);血浆中TT水平在不同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中PT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APPT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动态监测孕中期和临产期妊娠妇女的D-Dimer、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对预防产后出血及静脉血栓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萍;冯宇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