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秀娟
目的:探究加味十全大补汤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充分补铁,同时采用叶酸、维生素B12以及促红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十全大补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Hb、Hct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b、Hc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十全大补汤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姚振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早产脑损伤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以及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校正胎龄第40w与第41w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并对两组患儿校正胎龄后第4~36w,每间隔4w进行一次52项运动神经检查,并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校正胎龄第40w与第41w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2项检查中异常例数为3例,占比12%,明显低于对照组40.0%(10例)的异常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5)。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对早产儿脑损伤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的恢复,并降低患儿异常症状的发生几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陈影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对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进行重建的患者资料。采用自体肌腱重建方法,显露腘肌腱附着点与肌腱交界点的关节镜入路以及隧道定位方法,控制外旋的稳定性。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规范的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7例患者无外旋不稳,其中2例屈膝30°出现内旋不稳,余3例未见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龚时国;廖建平;沈鑫;刘木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本院内科收治的71例不典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设成观察组;一并选择该段时期在内科入治的非心力衰竭患者59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检验科通过自动检测仪进行相关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指标检测,比较、分析其与不典型心力衰竭发作及在各级心功能衰竭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患者NT-pro BNP平均值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平均值高,而LVFF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心功能二级以上患者的NT-pro BNP平均值,显著比心功能二级及以下患者的NT-pro BNP平均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检测患者的NT-pro BNP指标可以用于不典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赖胜华;郭青峰;刘小辉;赖淑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机选取诊治的20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一时期体检的20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通过两组之间的差异证明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研究组尿糖含量为(3.58±0.32)mmol/L,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68.54±9.63) umol/L;对照组分别为(1.23±0.44)mmol/L、(17.12±1.64)umol/L;研究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较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因此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杨丽玲;朱翠琴;林环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选取42例重症中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42例重症中暑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昏迷、休克、心律失常。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中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休克、心律失常,集束化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解暑治疗,可行推广应用。
作者:符少平;刘先福;赖俏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收集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乳腺增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望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AECOPD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CRP,白细胞计数,X胸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AECOPD病人的CR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病人,AECOPD死亡病人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病人,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升高是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标志, CRP过高则提示预后不良,CRP也是观察抗生素即时疗效的重要指标,其敏感性要高于血沉和白细胞计数。
作者:陈晓曦;田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抽选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8例,联合组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后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6个月JOA评分[(12.1±0.5)分、(13.4±0.7)分]均高于对照组[(11.6±1.4)分、(13.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病较后路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多,但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相对较好,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涂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预防接种的12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选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C、D等四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方式,B组为音乐方法干预,C组为舒适体位干预,D组为舒适体位联合音乐法进行干预,预防接种后比较婴幼儿各指标状况。结果比较注射后MBPS评分、哭闹时间、心率增加评分等三方面,B、C、D组明显优于A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B、C、D三组中来看,又以采用舒适体位联合音乐法干预的D组更为良好。采用音乐干预、舒适体位、舒适体位联合音乐干预方式可一定程度上减轻婴幼儿预防接种的注射疼痛,而此三种干预方法中效果佳的则为舒适体位联合音乐干预方式。
作者:段海燕;沈冬敏;毕志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将12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30例。A组采用照射模式一(照射2s,间隔3s,照射强度70%),B组采用照射模式二(照射3s,间隔3s,照射强度70%),C组采用照射模式三(照射3s,间隔2s,照射强度70%),D组采用照射模式四(照射3s,间隔2s,照射强度80%)。10min/次,1次/d,双侧交替,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休息7d。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并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后各组VA的Vm均上升,PI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D组改善优于其它三组,C组改善优于A、B两组,B组改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模式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对患者VA的Vm、PI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延长照射时间和/或缩短照射间隔时间、提高照射强度对患者VA的Vm、PI影响显著。
作者:吴先平;洪顺垣;陈曼莉;冯丽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以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手术病人心理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及问题,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及改进方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自身的心理状况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状况。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与质量改进前比较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较改进前也显著提高,改进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效果显著,对患者因手术而出现的焦虑、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起到了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也改善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手术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利于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身体快速康复进而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柏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选择我社区2013年9月~2015年9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通过抽签随机分为C1组和C2组各50例。C2组:选择一般抗菌药物以及化痰镇咳药物实施临床治疗;C1组:针对患者合理选择抗生素以及配伍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所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同C2组患者进行比较,C1组表现为显著的提高(P<0.05)。针对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选择对应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终显著降低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概率,从而将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作者:温锦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应用黄芪粉与射干麻黄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入组例数相同的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均贯彻抗炎、祛痰、解痉、平喘、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追加黄芪粉联合射干麻黄汤治疗,疗程为14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相较于总有效率为75.0%的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喘息、胸闷与哮鸣音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EF、FEV1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的改善幅度明显更优(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黄芪粉及射干麻黄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适宜基层医疗实践采纳与推广。
作者:李松蔚;包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患者99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对患者CT血管造影或手术直观所见,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血栓形成组(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每组各33例患者。分析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三组患者临床应用上的价值。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测定的白细胞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静脉血栓形成组与动脉栓塞组和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随着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栓塞组和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二聚体水平3.0μg/ml为截断参照值,三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出现明显增高,可以作为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呈阳性的诊断依据。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辉超;廖立安;李胜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住院期间发生临床感染者,对照组为住院期间未发生临床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女性、年龄、开放性手术、糖尿病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菌培药敏结果显示存在耐药菌株,但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为常见。导致泌尿外科患者发生临床感染的因素较为多样,临床应根据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临床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新诊断并治疗的150例T2DM患者,对150例T2DM患者进行诺和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治疗4w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给予了诺和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患者的血糖、hs-CRP以及TNF-α指标水平均有显著的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150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并发低血糖,发生率为2%。对于新诊断的T2DM患者,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方案能够有效监测患者血糖,促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也对hs-CRP、TNF-α等炎性因子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
作者:林晰敏;李舜;刘菊花;宋文明;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5例,分别采用餐时门冬胰岛素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睡前甘精胰岛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治疗前后FBG、2hFBG及HbA1c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 T2DM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糖水平。
作者:谭敏;陈世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C反应蛋白是临床常见的炎症因子,可反应机体内的炎症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心血管病的发生和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CRP水平可用来反映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CRP在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中检测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将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122例肩关节盂唇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诊断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诊断治疗,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05%,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差距明显小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采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肩关节唇损伤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患者的肩关节盂唇损伤,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有优越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苏松森;刘永青;余海滨;李裕强;黄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