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王连新;周健;季骊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0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病原菌情况,并制定相应预防对策。150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包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不明原因,分别占2.6%、6.9%、14.7%、23.9%、18.2%、26.7%、7.1%;病原菌分布场所包括家庭散发、酒楼食店、集体食堂,分别占18.7%、36.2%、45.1%;病原菌寄生于食品种类包括海产类食品、豆制品、米面制品、凉拌菜、肉及其制品、不明食品,分别占4.1%、8.5%、13.9%、22.3%、31.2%、20.0%。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较多,以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为主,分布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寄生于食品种类以凉拌菜、肉及其制品为主,临床可重点监测,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为治疗节约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曾德兴;黄思思;陈应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讨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对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肾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患者各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肾盂肾炎临床治疗上,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周冠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收治的10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SAS评分及焦虑检出率。观察组SAS评分及焦虑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焦虑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华清;陈春香;余旸弢;马绮文;林嘉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理念应用在严重腹部创伤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行损伤控制理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死亡率、住院时间等情况,并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能够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并且患者的死亡率也显著降低,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雷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分级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与肝炎分级的关系,评估平扫及增强CT对判断肝炎分级的价值。结果肝脏晕环征、静脉曲张、密度不均,脾肿大、胆囊壁增厚和胆囊水肿,腹腔积液及异常胸部改变等CT征象在不同等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出现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为判定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等级提供丰富的肝、脾、胆囊、淋巴结及胸腹腔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元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拥抱反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苯巴比妥治疗效果明确,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映昭;邓晓麟;曾丽韫;朱国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术后1d的出血量及术后出血率、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率及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并发症率无差异(P>0.05)。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降低了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效果好,且安全性可靠。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留置管道风险分级控制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胃癌带有多条管道的患者,应用管道风险分级评估表进行风险分级,针对不同结局的风险等级及置管中存在的高危环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管道风险分级控制前后患者发生管道脱管、管道移位、管道阻塞、扭曲、感染及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留置管道患者严格落实管道风险分级护理,能有效控制留置管道的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青;谢顺玲;周花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我院普通外科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接受选择性肝门阻断的方法下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手术,对照组接受经典Pringle肝门阻断的方法下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情况及并发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第3d总黄疸指数(35.3±17.1μmol/L)及谷丙转氨酶平均数232±65U/L均低于对照组的总黄疸指数(58.3±23.6μmol/L)及谷丙转氨酶(492±98U/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基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时选择解剖性肝门阻断的方法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手术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杨军;王连新;周健;季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行刮宫术治疗,研究组行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病因检出和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研究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子宫内膜息肉、不典型增生、癌变、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及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无显著差异,且病因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比行刮宫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阳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将68例体外震波治疗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逆行输尿管镜(URL)手术,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经皮输尿管镜(MPCNL)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手术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逆行输尿管镜手术,且术中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梁其仲;陈铭;余书广;叶向东;刘永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设为试验组,另选同期102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设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数值低于常规组,6min步行距离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实施心脏康复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对其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以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调节,且对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夏碧桦;李冀;韩克跃;刘贤铭;杨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行彩色超声进行相关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观察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值、斑块总数、不同斑块数及各斑块分布位置上的斑块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刚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研究氨甲环酸对降低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出血的影响,对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40例患者设计随机分组试验,分析氨甲环酸降低术后出血量的作用。由结果可知:通过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总失血量、术后第1d引流量以及术侧肢体周径变化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隐性失血量表现为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通过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置换后肢体周径变化。
作者:郭洲;洪曼杰;徐琳;朱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海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依就诊序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与心功能改善情况。试验组治疗后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VEDD、LVESD及LVEF等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在冠心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较阿托伐他汀更为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及心功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不伴心力衰竭的DCM病人按住院的先后顺序,单号设为试验组,双号设为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给美托洛尔治疗。治疗后,试验组的心率(HR)、左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E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估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均未见明显不良症状。美托洛尔对改善心功能有理想效果,较适用于不伴心力衰竭的DCM的临床治疗。
作者:陈栩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设为脑梗塞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中心6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并将脑梗塞组患者依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记录比较脑梗塞组和对照组DDIMER水平;并比较治疗3个月后脑梗塞组中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间DDIMER水平。结果脑梗塞组DDIMER 水平为378.54±36.4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预后不良组DDIMER 水平为736.56±64.23μg/L,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质量与DDIMER 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 DDIMER水平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冯宇剑;魏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出血量与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Neer评分显示其优良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钢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将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皮瓣修复术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疼痛和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针对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术后疼痛,加快恢复速度,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如;郝仕强;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