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穿刺管置管引流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观察

舒昱立;张清祥;邱汉辉;李先

关键词: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穿刺管置管, 顺铂,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管置管引流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予以中心静脉穿刺管置管引流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予以传统方法胸腔穿刺抽液,并应用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28/35),对照组为52.94%(18/3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穿刺次数、胸水基本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恶心呕吐、I度白细胞减少、II度白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管置管引流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确切,可显著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术后1d的出血量及术后出血率、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率及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并发症率无差异(P>0.05)。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降低了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效果好,且安全性可靠。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对比观察

    选取收治的重度痔疮患者15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PH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在治疗重度痔疮中优于外剥内扎术,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选取收治的48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均行尿道成形术,术后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4例,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家属对护理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应用尿道成形术及综合护理措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安全性高,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林雪华;甘瑞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来曲唑联合黄体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来曲唑口服,而观察组给予来曲唑联合黄体酮口服,对比不同方案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比例、妊娠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优势卵泡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改善程度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卵泡刺激素(FSH)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因PCOS导致不孕的患者,给予来曲唑联合黄体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患者卵巢的功能和妊娠成功率。

    作者:吴雨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T诊断6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价值观察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61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诊断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患者选择CT诊断,对照组26例患者选择X线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观察组患者中有33例诊断准确,3例诊断失误,诊断准确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有19例诊断准确,7例诊断失误,诊断准确率为73.08%。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采用CT诊断,诊断的准确率高,可针对诊断结果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因误诊、漏诊而造成的病情延误。

    作者:李家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症状、肺功能等,并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48例患者发病诱因中吸烟、运动不当、吸入因素、其他分别占85.4%、50.0%、14.6%、10.4%,其中以吸烟为主要因素;临床表现中咳血、咳大量黄脓痰、部位固定湿啰音、杵状指分别占31.3%、97.9%、79.2%、20.8%,支气管扩张部位在双上肺、双下肺、左舌叶、肺气肿、大泡周围,肺功能呈轻中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治疗后的FEV1%、FEV1/FVC、运动耐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可同时存在,肺功能、影像学、临床表现可协助诊断,应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月4年收治的1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入院时及入院后1个月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定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出现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及拒绝治疗等相关心理及生理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行一般心理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症状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入院时,患者焦虑、抑郁及综合测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后1个月时,干预组各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早期实施综合全面的心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抑郁焦虑水平,帮助其树立重新面对社会的信心,减轻心理负面情绪,对疾病预后有帮助,具有临床意义,所有患者都应接受相关心理护理,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作者:陈庆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脏康复治疗在女性冠心病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设为试验组,另选同期102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设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数值低于常规组,6min步行距离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实施心脏康复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对其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以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调节,且对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夏碧桦;李冀;韩克跃;刘贤铭;杨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脾肿瘤61例外科诊治体会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1例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61例中,良性肿瘤33例,包括脾囊肿5例,脾血管瘤1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其他13例;恶性肿瘤28例,包括脾恶性淋巴瘤17例,脾血管肉痫1例,淋巴肉瘤2例,脾转移瘤8例。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良性肿瘤随访除2例失访余均健康存活;恶性肿瘤中,淋巴瘤17例均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6年(中位时间32个月),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76.47%,其中4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其余11例恶性肿瘤均于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脾脏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通过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术前判断良恶性较困难,治疗上主要采用脾切除术,根治性脾切除结合有效的化疗可改善脾淋巴瘤预后。

    作者:孙程明;李广浩;张玉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儿保医生体格检查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对我市2010年9月~2011年8月5780例<6个月的新生婴儿实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和体格检查,将得到的结果对比,对儿保医生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在DDH筛查诊断的价值进行了解。结果下肢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婴儿组对髋关节实行超声检查的结果为异常的检出率要高于没有受限的婴儿组,双下肢不同长婴儿组的髋关节实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异常的检出率要高于双下肢同长婴儿组,臀纹不对称的婴儿组在检查时为异常的检出率要高于臀纹对称的婴儿组,而腿纹不相称组和相称组进行对比,其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保医生在临床上实行体格检查有一定的价值与诊断意义,使早期的医治和诊断更加有利。但是儿保医生进行检查时不能检测出所有的情况,并且检查时阳性体征在临床意义中不完全,所以不能按照儿保医生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的结果后就对髋关节有无异常下结论,应该把有关的辅助检查相结合起来,所以对月龄小的婴儿实行DDH的超声筛查,效果会更好。

    作者:徐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精神病患者的电子病例及其处方,统计针对这些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应用的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结果1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有71例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又包含着52例应用单独的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以及19例联合应用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精神病患者。经过分析,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日剂量上将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与慢性乙醇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将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二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用药剂量在精神病患者性别上进行比较,女性精神病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平均日剂量为7.11±5.71mg,男性精神病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平均日剂量为6.70±7.38mg,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病时应格外注意,并且做到定时定期的调查研究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

    作者:林永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数字化钼靶X线与彩超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价值比较

    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65例经乳腺B超检查发现直径≤2cm病灶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超声检查方法及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证实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4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1例为浸润性小叶癌、8例为导管原位癌、5例为基底细胞癌。钼靶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6.5%(49/65);彩超诊断准确率为89.2%(58/65),明显更高,二者确诊率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与高频彩超在早期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均有较大价值,而后者可结合血流成像及多普勒频谱等技术获得诊断准确性的提高,且适用范围更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林少毓;蒋飞宇;叶志;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对照分析

    收治的8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法,试验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两组结石清除率、复发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吴友科;潘斌;刘绍勇;李超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电图、双源CT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疑似患有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所患有的病症进行诊断分析。在对患者检查结果的分析中发现,在利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型糖尿病时有126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在对患者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有74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在对患者进行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查时,有118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利用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有效地检查出2型糖尿病是否患有冠心病,值得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宇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158例右肺中叶肺不张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选取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8例右肺中叶肺不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对其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58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其中1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支气管分泌物、纤维支气管镜下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确诊,另13例患者经手术或结合胸腔镜等辅助检查、随访观察等手段确诊,2例未明确诊断。且本组153例患者中非特异性炎症81例,肿瘤45例,结核23例,血块堵塞3例,异物3例,占1.9%;结节病1例,未明确诊断2例。纤维支气管镜是临床上诊断肺不张较为常用的方式,对于原因不明的中叶肺不张患者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诊断。

    作者:张彦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含卷曲霉素化疗方案联合胸腺五肽和复方氨基酸双肽治疗重症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含卷曲霉素化疗方案联合胸腺五肽和复方氨基酸双肽治疗重症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研究条件的200例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D四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含卷曲霉素的抗结核化疗方案;B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C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氨基酸双肽注射液;D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和复方氨基酸双肽。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A组与D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结束6个月后,A 组与D 组比较,肺部病灶吸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之间P>0.01;(3)治疗结束后3、6个月时B、C、D组痰菌转阴率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D组痰菌转阴率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采用含卷曲霉素化疗方案联合免疫调节剂胸腺五肽和营养制剂复方氨基酸双肽治疗重症肺结核,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免疫调节、促进结核病灶吸、加快痰菌阴转等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戚世钦;杨荣;吴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声介导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CT/MRI确诊的123例脑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手术基础上,于术中采用超声介导检查,以观察并确定肿瘤的位置、手术切除范围、切除术后是否有肿瘤残余以及术后复发等等,比较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肿瘤病灶定位准确63例,准确率高达100.00%,术后肿瘤残余3例,残余率为4.76%,而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3.1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00%(51/60)、16.67%(10/60)、13.33%(8/60),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超声介导能准确对颅内肿瘤病灶进行定位,实现对病灶切除的实时监测,对于准确彻底切除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练伙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疗护理,观察组则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肺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恢复,从而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辉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微创手术治疗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比较

    将68例体外震波治疗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逆行输尿管镜(URL)手术,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经皮输尿管镜(MPCNL)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手术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逆行输尿管镜手术,且术中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梁其仲;陈铭;余书广;叶向东;刘永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择收治的286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及痰细菌培养、解脲脲原体(Uu)培养及沙眼衣原体(Ct)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病原学阳性检出率为63.28%;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22.38%、30.07%,解脲脲原体检出率为9.09%,沙眼衣原体检出率为1.75%,病原不明者为36.72%。共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43例(67.18%),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9例(14.08%)。痰细菌培养以大肠埃希菌(40.70%)常见。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以出生后感染居多,占75.52%。而宫内感染性肺炎仅占13.27%,产时感染占11.19%。新生儿各种病原体感染性肺炎患儿发热(χ2=56.96,P<0.01)、咳嗽(χ2=25.56,P<0.01)、吐白沫(χ2=10.35,P<0.05)、双肺湿啰音(χ2=16.09,P<0.01)及缺氧征(χ2=19.31,P<0.01)、感染中毒症状(χ2=11.95,P<0.01)有显著差异;而不同病原体感染性肺炎在发病日龄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63.28%可明确病原,细菌感染多于病毒感染,而Uu、Ct占一定比例;各种病原体感染各有其临床特点。

    作者:蔡丽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