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苑莉;林晓岚;陈菲菲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配戴角膜塑形镜并且停戴一段时间的1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近视球镜度数分为 A 组、B 组,每组50例。A 组球镜度数≤-4.00D,B 组球镜度数>-4.00D。每组再根据角膜塑形镜停戴时间分为 A1、A2、B1、B2,每组39列。A1、B1停戴时间1-3个月,A2、B2停戴时间超过3个月。观察四组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结果四组球镜度数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电脑验光仪结果显示,A1、B1在角膜平、陡 K 值及平均 K 值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近视眼患者配戴3个月及以上角膜塑形镜,角膜形态和角膜中央厚度基本恢复原状,停戴后近视度数无明显增加现象,角膜塑形镜对中高度数效果并不明显。
作者:麦志昌;林沾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在老年重症肾衰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出1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24h 相比,治疗后24h 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APACHEⅡ评分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对象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本组研究对象的生存率为62.92%;而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肺炎、消化道出血以及多个器官损伤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尤其适合用于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治疗中,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迅速稳定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端;秦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 DR 患者(DR 组)60例作为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 组)及体检健康对照组各6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等。结果 DR 组血清胱抑素 C 及β2微球蛋白均高于NDR 组和对照组,而 NDR 组的β2微球蛋白水平又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 C 与病程、β2微球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TC 和收缩压(SBP)为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DR 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及β2微球蛋白均呈升高趋势,胱抑素 C 联合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病变的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胡丽;皮银珍;刘罗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老年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结果观察组碎石成功率、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应用于老年人泌尿系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世禄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回顾分析 Gartland III 型肱骨髁上骨折841例,男560例,女281例;年龄1~16年,中位数7.6年;伸直型692例,屈曲型149例;合并神经损伤119例(桡神经51例、正中神经46例、尺神经22例);受伤距整复时间短1h,长21d。均在 C 型臂 X 线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确定骨折端复位后,首先在肱骨远端尺骨鹰嘴桡侧,先向肱骨近端髓腔打入一根直径2mm“定位针”,C 型臂 X 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复位及钢针位置正确,然后自肱骨外髁进针,与肱骨纵轴呈45°向内上方打入一枚直径1.5mm 或2mm“抗旋针”穿透肱骨内侧骨皮质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患肢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60°~70°、肩关节外展外旋位,3~4周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及外观情况。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3年;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术后无一例出现骨折再移位;3例4周后定位钢针向肱骨近端髓腔移动,1例抗旋钢针断裂,造成取针困难。迟发出现 Volkmann 挛缩1例。参照 Fl年 nn 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739例,良41例,一般43例,差18例,优良率为92.53%。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可作为以往内外侧交叉钢针和外侧两枚钢针内固定方法的改良与补充,实用、简便、可操作性强。
作者:夏玉礼;马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1月诊治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小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选择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6%,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上看,观察组出现了5例,对照组出现了14例并发症,观察组的治疗安全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治疗老年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张艳丽;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均给予了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以此明确临床疗效。112例患者治疗后,肌酸激酶(CK)、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宋小宁;刘培健;陈德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8.4%,对照组是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留率是8.4%,复发率是12.5%,对照组残留率是4.2%,复发率是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均有着确切的疗效,但是后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及预后指标,减少并发症,可普及。
作者:唐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健康雌性 SD 大鼠40只,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制备碱烧伤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1mL 球结膜下注射,观察组给予5.0mg 枫香树提取物球结膜下注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4天、8天、14天,麻醉后处死大鼠,取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VEGF 蛋白及 mRNA 水平的表达、CNV 面积分析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 CNV 面积明显降低,且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碱烧伤后8d 左右生长速度达到高峰,之后生长缓慢,至2周时部分 CNV 停滞生长。碱烧伤后各时间点观察组 VEGF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相同时间点角膜基质层内 CNV 数目较少、管径较细、分布稀疏、显微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较少。探讨枫香树叶提取物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效果较好,且抑制 VEGF mRNA 的转录进而抑制 VEGF 的表达可能是枫香树叶提取物抑制 CNV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罗平;周光华;孙青青;邓小湄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急性创伤性患者120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试验组)60例和地佐辛注射液组(对照组)60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来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止痛效果进行比较;对用药后15min、30min、1h、2h、3h、4h 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评价给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用药后15min、30min、1h、2h、3h、4h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开始缓解平均时间为(15.0±10.0)min 与(30.0±10.0)min;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患者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用于急性创伤性骨折,镇痛效果明确,安全可靠,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霍延伟;隋小强;唐映利;李舻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知信行理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健康的信念及行为,促进护患关系。
作者:包德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模式,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情况。结果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加经济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临床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于亚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41),两组均先给予替普瑞酮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胃黏膜修复效果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黏膜修复效果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结果表明,对照组复发率为19.51%,观察组复发率为2.4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修复患者胃黏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段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罗湖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其体检结果。结果罗湖区老年人检出率较高的疾病或指标有甲状腺结节(或肿大)(55.64%)、主动脉硬化(52.38%)、高脂血症(52.23%)、高血压(43.77%)、高尿酸血症(41.90%)、超重或肥胖(41.50%)、心电图异常(36.06%)、脂肪肝(27.31%)、高血糖(26.50%)。男性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女性,女性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群中的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心电图异常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高脂血症、超重或肥胖以及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圳市罗湖区老年人群是一个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高发的人群,应据此采取各种方法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章敬芳;徐聪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触觉、运动、Cobb’s 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 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并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稳定情况和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矢明;李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足跟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9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跟骨 X 线指标、足痛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 B?hler 角为(32.86±5.63)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6.17±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1个月 VAS 评分为(1.95±0.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略高于对照组的8.5%,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改善跟骨骨折患者的足跟痛,加快患者足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复位良好,固定性可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罗小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月~2015年10月确诊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4例作为结肠炎组,依据治疗疗效分为有效组和难治组,同期选取体检科健康人员3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 PCR 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的表达,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结果结肠炎组和健康组巨细胞病毒阳性率分别为,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难治组巨细胞病毒阳性率分别为,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有关,且难治性患者的阳性率较高,提示医师应重点关注受感染的患者,以确保临床疗效。
作者:陈健;甘少光;陈铸雄;严衍伟;欧建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集的76例 TIAs 患者实施 DSA 检查,急性动脉栓患者选择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证。结果在76例患者中,有62例为血管异常者,有14例为血管正常者;在62例血管异常者中,有11例为脑动静脉畸形,有4例为后交通动脉瘤,有8例为大脑动脉闭塞,其余39例为大脑动脉狭窄,对动脉闭塞与狭窄47例患者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减小靶病区的直径与面积,并将靶病区中血管小直径与病变长度加大,术后出现发热等并发症供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对 TIAs 实施 DSA 检查可以为介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成厚丕;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 Schatzker Ⅳ、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功能康复的改善评价。方法2014年6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 Schatzker Ⅳ、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6例患者。比较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膝关节6个月和12个月的 HSS 评分,以此来评价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膝关节的功能康复。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膝关节 HS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比较和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膝关节 HS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组比较和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相差不大。但是术中对鹅足进行保护或者修复的患者术后膝关节 HSS 评分较高,患者生存质量较高并膝关节有较好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作者:吴福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对其 NT-proBNP、LVEF、LVEDD 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并分析 NT-proBNP 与 LVEF、LVEDD 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的 NT-proBNP 和 LVEDD 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 LVEF 则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 NT-proBNP、LVEDD 不断升高,而 LVEF 不断下降,不同分级患者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见,NT-proBNP 与 LEVF 呈显著负相关(r=-0.582,P<0.01),与 LVEDD 呈显著正相关(r=0.483,P<0.01)。心衰患者的血清 NT-proBNP 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且与左室结构、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血清 NT-proBNP 水平的测定为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煜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