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梅;邓丽婵;程丽敏;钟秀娩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内分泌门诊就诊的建立完善档案资料的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不合并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一般资料上观察组女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上观察组患者的 TG、TC、LDL-C、TSH、hs-CRP、TG-Ab、TPO-A、UAER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36.19%高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比上组间相差不大。高促甲状腺激素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并及早治疗,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珍梅;钟义春;陈晓正;何健敏;林慧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各科室护士,每个科室选择1~3名护士,一共选择护士60名。将护士组成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并对所有组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待小组成员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知识后,让组员去带动非糖尿病科室护士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结果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成立前后其护理技能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且成立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成立前(P<0.05)。通过为糖尿病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后,能够对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罗明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依据轻型颅脑外伤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 组,各40例。A、B 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和单纯中医治疗治疗,C 组采用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混合治疗。临床疗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RPQ)和运动功能量表(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进行脑电图监测。结果 C 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症状改善效果显著,RPQ 总分降低,其治疗前得分55.9±20.3分,治疗后为21.4±6.0分。脑电图 BIS 得分低于治疗前及 A、B 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治疗对轻型颅脑外伤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和脑电图指标,对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敏玲;卢虹;李译蓉;黄天华;彭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探讨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分层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病人跌倒的影响。应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表,对心内科一区(对照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对心内科二区(试验组)患者采用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住院人数26240人,发生跌倒4例(0.1524‰);对照组住院人数26260,发生跌倒12例(0.4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后护士能及时有效识别高危跌倒患者,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跌倒发生率。
作者:王利华;叶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知信行理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健康的信念及行为,促进护患关系。
作者:包德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7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 NE 组与 DA组,每组37例。NE 组与 DA 组分别用 NE 与 DA 干预治疗,比较两组心率(HR)、心排出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乳酸清除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60%的比例。结果治疗12、24、48h 后 NE 组 HR 分别为(106.0±10.0)次/min、(95.0±9)次/min、(92.0±10.0)次/min,CI 分别为(4.28±0.46)L/(min·m)、(4.23±0.36)L/(min·m)、(4.18±0.41)L/(min·m),均低于 DA 组,SVRI 分别为(104.36±12.35) kP/(L·m)、(115.36±11.65)kP/(L·m)、(113.57±12.67)kP/(L·m),均高于 DA 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 MAP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48hNE 组乳酸清除率及 SvO2≥60%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NE 能更有效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显著提高乳酸清除率及 SvO2≥60%的比例,改善氧代谢,NE 较 DA 更适合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
作者:颜友春;胡瑞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通过常规推拿手法,联合髂胫束压痛点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常规推拿手法,联合髂胫束压痛点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安全、可靠,可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梁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30例,两组在年龄、经期时间、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A 组在月经来潮第1d 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空腹服用,1次/d,连续治疗6个月,用药期间定期来院复诊。B组在月经中期第14d 开始口服米非司酮6.25mg,空腹服用,1次/d,连续服药4d,治疗6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定期来院复诊。经过6个周期的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 组的显效率高于 B 组,A 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 B 组,两组间的显效和无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B 组,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且临床效果明显,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陆贯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新型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肛周尖锐湿疣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三阶段疗法,包括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治愈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06%,对照组治愈患者的复发率为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L-2、LTN、TNF-α以及 CD4+/CD8+比值分别为(84.45±6.67)μg/L、(468.34±76.61)pg/ml、(0.781±0.02)μg/L 和(1.79±0.17),而对照组为(63.23±7.01)μg/L、(352.51±80.21)pg/ml、(0.401±0.02)μg/L 和(1.02±0.0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三阶段疗法可以提高肛周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满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笔者所在社康中心2013年3月21日~2014年3月21日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信封抽取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常规内科治疗+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和常规内科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率及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药清金化痰汤治疗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学敬;韩云;郭继红;廖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 GCS 昏迷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 A 组(GCS 评分13~15分)、B 组(GCS 评分9~12分)、C 组(GCS 评分3~8分)。另外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经肘静脉血,检测血清 hs-CRP、TNF-α、IL-10水平。比较急性颅脑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清 hs-CRP 水平、TNF-α水平、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A 组血清 hs-CRP、TNF-α、IL-10水平更高,但是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和 C 组血清 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A组对比,B 组和 C 组血清 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B 组对比,C 组血清 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清 hs-CRP、TNF-α、IL-10水平能够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和病情程度进行准确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华;梁明华;袁荣军;黄安金;陈睿;叶泽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个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同时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方面的变化。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均发生变化,观察组干预后“面对”评分为16.35±2.51分,“畏惧”评分为0.02±2.51分,“逃避”评分为0.56±2.12分;对照组分别为14.17±2.0分、2.56±3.00分、2.63±3.25分,观察组评分结果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等方面的水平,可以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蒋淑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药物联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的21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患者有无阴道残端感染分为观察组(有阴道残端感染)和对照组(无阴道残端感染),对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观察组患者术后药物联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相关影响因素中年龄≥50岁,合并有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类型为急诊,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71例病例患者术后均有阴道残端感染情况,其中研究组病例患者整个围术期均进行药物联合干预,比较组仅术后给予头孢菌素药物干预,其中研究组术后较比较组阴道清洁度、阴道 pH 值、过氧化氢浓度阳性率、念珠菌所占比例均改善显著,研究组较比较组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50岁,合并有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类型为急诊,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围术期药物联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
作者:莫春梅;邓丽婵;程丽敏;钟秀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272例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误诊误治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仿,但发生率较成人偏低。77.6%患者有两种或以上临床症状。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分期早晚与病程呈的相关性(P<0.001),而早期诊断率低(5.1%),误诊误治率高(17.6%)。49.6%的患者体重指数(BMI)异常。结论对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涕血及颈部肿物等常见临床表现进行规范的诊疗,特别需要对同时出现两种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鼻咽部的检查。推荐使用 EB 病毒检测、鼻咽纤维镜对出现两种临床表现的儿童与青少年进行鼻咽癌排查。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体重指数相关。
作者:李家祥;何柱光;梁煜;李绮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足跟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9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跟骨 X 线指标、足痛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 B?hler 角为(32.86±5.63)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6.17±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1个月 VAS 评分为(1.95±0.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略高于对照组的8.5%,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改善跟骨骨折患者的足跟痛,加快患者足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复位良好,固定性可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罗小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中晚孕合并前置胎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剖宫取胎术,观察组实施子宫动脉栓塞后再行剖宫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术中及产后出血量,并比较产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及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评价生育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3.48±3.21)min、产后 LH(6.92±0.46)IU/ml、FSH(7.18±0.66) IU/ml、E2(377.04±18.31)pg/ml、RI(0.62±0.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87.56±18.79)ml、产后出血量(297.6±31.53)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11.4%、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可有效降低前置胎盘术中及产后出血量,同时对女性血清性激素及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子宫切除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孟庆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取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丹参及七叶皂苷钠等常规药物消肿化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注射用骨肽溶液加入定向透药治疗仪电极,对骨折部位进行定向透药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简化 McGill 疼痛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9%(P<0.05);治疗后观察组 BGP(30.65±2.16)μg/L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L-6(38.27±1.35)μg/L、McGill 评分(10.31±0.24)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9.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用骨肽定向透入辅助治疗尺桡骨骨折,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水平,降低疼痛及炎症因子,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旋峰;岑海洋;冯华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140例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观察两组胃张力及血清指标变化,包括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黏膜酸碱度(PHi),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结果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中,观察组术后,MAP、HR、PaCO2、PetCO2等指标上升,分别为(87.7±6.6)mmHg,(81.1±7.1)次/min,(4.87±0.14)kPa,(4.52±0.13)kPa,较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胃张力及血清指标中,观察组术后 PgCO2、I-FABP 明显上升,PHi 下降,分别为(5.61±0.47)kPa、(143.21±34.5)μg/L、(7.26±0.02),较组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中,相对于七氟醚更能减弱胃肠道缺血,对胃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永亮;刘晖;黄风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集的76例 TIAs 患者实施 DSA 检查,急性动脉栓患者选择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证。结果在76例患者中,有62例为血管异常者,有14例为血管正常者;在62例血管异常者中,有11例为脑动静脉畸形,有4例为后交通动脉瘤,有8例为大脑动脉闭塞,其余39例为大脑动脉狭窄,对动脉闭塞与狭窄47例患者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减小靶病区的直径与面积,并将靶病区中血管小直径与病变长度加大,术后出现发热等并发症供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对 TIAs 实施 DSA 检查可以为介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成厚丕;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6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血栓通治疗2周,观察两组血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观察组 ET-1较对照组下降,NO 升高,尿微量蛋白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可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血栓通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二者联用,可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少尿蛋白生成。
作者:吴跃冠;赵凡;李粮;梁焯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