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方军;云永兴;郑广平;陆普选;王立非
目的:研究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在老年重症肾衰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出1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24h 相比,治疗后24h 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APACHEⅡ评分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对象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本组研究对象的生存率为62.92%;而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肺炎、消化道出血以及多个器官损伤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尤其适合用于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治疗中,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迅速稳定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端;秦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 HypoPP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辅助治疗和常规补钾对症治疗,测定两组血清钾浓度和肌力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钾恢复速度和肌力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补钾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黄芪注射液治疗 HypoPP,可提高患者血清钾浓度和肌力恢复速度,短期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演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120例手术室麻醉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结果两组血压、心率情况和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稳定其生命体征,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刘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回顾分析 Gartland III 型肱骨髁上骨折841例,男560例,女281例;年龄1~16年,中位数7.6年;伸直型692例,屈曲型149例;合并神经损伤119例(桡神经51例、正中神经46例、尺神经22例);受伤距整复时间短1h,长21d。均在 C 型臂 X 线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确定骨折端复位后,首先在肱骨远端尺骨鹰嘴桡侧,先向肱骨近端髓腔打入一根直径2mm“定位针”,C 型臂 X 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复位及钢针位置正确,然后自肱骨外髁进针,与肱骨纵轴呈45°向内上方打入一枚直径1.5mm 或2mm“抗旋针”穿透肱骨内侧骨皮质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患肢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60°~70°、肩关节外展外旋位,3~4周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及外观情况。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3年;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术后无一例出现骨折再移位;3例4周后定位钢针向肱骨近端髓腔移动,1例抗旋钢针断裂,造成取针困难。迟发出现 Volkmann 挛缩1例。参照 Fl年 nn 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739例,良41例,一般43例,差18例,优良率为92.53%。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可作为以往内外侧交叉钢针和外侧两枚钢针内固定方法的改良与补充,实用、简便、可操作性强。
作者:夏玉礼;马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12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干预前后遵医率、生活质量(QOL)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控制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运动疗法、血糖监测、按时检查、并发症观察等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等 QOL 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遵医率及血糖控制良好率。
作者:汪字红;熊艳;陈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个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同时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方面的变化。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均发生变化,观察组干预后“面对”评分为16.35±2.51分,“畏惧”评分为0.02±2.51分,“逃避”评分为0.56±2.12分;对照组分别为14.17±2.0分、2.56±3.00分、2.63±3.25分,观察组评分结果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等方面的水平,可以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蒋淑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腺样体肥厚临床常见症状表格,选择愿意参与科研的学校发放问卷,由家长指导填写表格,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儿童行鼻内窥镜检查(不配合者行鼻咽侧位 X 线检查)确诊。终确诊人数为180人,需手术治疗者为100人,将手术儿童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每组50人,A 组在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时立即手术治疗,B 组在出现反复或者慢性渗出性中耳炎、鼻窦炎时,立即手术治疗。结果不同性别之间腺样体肥厚的发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评分不同Ⅰ级、Ⅱ级、Ⅲ级以及Ⅳ级的总体发病率分别为1.0%、4.6%、15.6%、23.5%,总发病率为7.4%;当学龄儿童评分表评分处于Ⅲ级或者Ⅳ级时,发病率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机手术的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总体发病率为7.4%,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时机选择对手术并发症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龙冬秋;吴细黄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笔者所在社康中心2013年3月21日~2014年3月21日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信封抽取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常规内科治疗+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和常规内科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率及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药清金化痰汤治疗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学敬;韩云;郭继红;廖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对其 NT-proBNP、LVEF、LVEDD 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并分析 NT-proBNP 与 LVEF、LVEDD 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的 NT-proBNP 和 LVEDD 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 LVEF 则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 NT-proBNP、LVEDD 不断升高,而 LVEF 不断下降,不同分级患者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见,NT-proBNP 与 LEVF 呈显著负相关(r=-0.582,P<0.01),与 LVEDD 呈显著正相关(r=0.483,P<0.01)。心衰患者的血清 NT-proBNP 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且与左室结构、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血清 NT-proBNP 水平的测定为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就诊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证实为Ⅲ期、Ⅳ期且无脑转移的NSCLC 患者72例,且确诊当时伴有肿瘤相关性疼痛(数字评分量表评分≥4分),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手术治疗, KPS 评分>60分,局部晚期患者未针对原发部位行放射治疗,知情并同意接受化疗及热疗,随机将其分成三组,每组24例。A 组采用热疗结合化疗共同治疗,B 组采用单纯热疗治疗,C 组采用单纯对症治疗,A 组与 B 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爆发疼痛时仍予以对症处理,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KPS 评分及爆发痛次数情况,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采用主诉疼痛分级(VRS)进行评定,采用卡方检验法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发现,B 组的疼痛情况、KPS 评分情况明显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疼痛情况、KPS 评分情况明显优于 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B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高温全身热疗在晚期 NSCLC 癌痛治疗中有确切疗效,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癌痛,减少爆发痛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合化疗疗效更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炎标;叶燕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3年3月始笔者所在科住院的尿道损伤患者24例,患者需经直肠指检、尿道造影、诊断性导尿确诊为尿道损伤。所有患者均在诊断性导尿失败后行急诊手术,手术方式为应用 B 超定位经皮膀胱穿刺联合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术。结果23例Ⅰ期成功会师,1例因后尿道长段损伤及合并严重骨盆骨折,仅作膀胱造瘘尿流改道,待病情稳定3个月后行尿道成形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出现尿道狭窄2例。复查残余尿量均<20ml,大尿流率为12.5~24.8ml/s,平均20.5ml/s,无尿瘘、无尿失禁和无勃起功能障碍。应用 B 超定位经皮膀胱穿刺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会师成功率高,临床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急诊治疗尿道损伤的首选方法。
作者:江方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2月间来本院进行胎儿畸形产前筛查的部分孕妇5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 STIC 技术检查,记录两者的检查时间并对比单纯的二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 技术两种检查方法在房室连接异常、房室间隔异常、动脉与心室连接异常等准确率。结果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 STIC 技术诊断符合率为99.40%,单纯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为95.29%。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 STIC 技术可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更准确了解胎儿心室、心房异常情况,判断胎儿的心室-动脉连接是否异常,为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秋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湖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12年2月~2015年3月的住院病例4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在化疗后对照组给予昂丹司琼,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化疗后第5天恶心程度、呕吐程度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指数显示,治疗组的分值(91.4±6.48)分高于对照组(88.7±7.53)分,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化疗后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与西药相比较,费用低,疗效快,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知信行理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健康的信念及行为,促进护患关系。
作者:包德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模式,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情况。结果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加经济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临床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于亚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定当地的一家甲等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8个不同科室的64台医用电脑作为样本,分别于消毒前后,对医用电脑鼠标和键盘的表面进行采样,分析医用电脑鼠标和键盘消毒前后的染菌状况、染菌量,并统计医用电脑鼠标和键盘消毒前携带菌分类情况及其构成比。结果与消毒前相比较,对8个不同科室64医用电脑进行消毒后,鼠标和键盘污染细菌量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台医用电脑的带菌谱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其中,鼠标及键盘受表皮葡萄球菌污染的数量多,构成比高。医院电脑鼠标和键盘细菌污染严重,消毒前鼠标和键盘均分布大量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有效的消毒措施,可发挥明显的杀菌效果,降低鼠标及键盘的细菌数量。
作者:刘艳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各科室护士,每个科室选择1~3名护士,一共选择护士60名。将护士组成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并对所有组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待小组成员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知识后,让组员去带动非糖尿病科室护士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结果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成立前后其护理技能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且成立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成立前(P<0.05)。通过为糖尿病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后,能够对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罗明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机选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高通量低钙透析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碳酸钙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醋酸钙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 iPT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磷和血钙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钙、iPTH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磷水平对比不明显。在组内的 F 检验中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钙水平较为稳定,但血磷、iPTH 水平呈现出降低趋势;对照组患者的血钙水平不稳定,有所提高,血磷水平和 iPTH 水平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 iPTH 水平下降的幅度略小于治疗组。在不良反应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将醋酸钙与高通量低钙透析联合治疗结合起来有助于使患者的血钙水平较为稳定,且降低血磷和 iPTH 水平,对于预防高磷血症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马益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硬脑膜进行缝合修补,研究组采用免缝型硬脑膜进行修补,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硬脑膜破损例数、ICU 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和修补时间间隔。研究组 ICU 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5.6±60.2)ml,术中硬脑膜破损1例;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30.2±103.4)ml,硬脑膜破损10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硬脑膜破损例数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骨修补时间间隔(218.3±20.6)d,比对照组的(103.5±10.4)d 更长,且研究组颅骨修补手术时间(75.2±6.7)min,比对照组的(128.3±12.9)min 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使用免缝型硬脑膜,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硬脑膜破损次数,此外还为后期颅骨的修补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作者:李宝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30例,两组在年龄、经期时间、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A 组在月经来潮第1d 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空腹服用,1次/d,连续治疗6个月,用药期间定期来院复诊。B组在月经中期第14d 开始口服米非司酮6.25mg,空腹服用,1次/d,连续服药4d,治疗6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定期来院复诊。经过6个周期的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 组的显效率高于 B 组,A 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 B 组,两组间的显效和无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B 组,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且临床效果明显,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陆贯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