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激光美容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郭晓静

关键词:外用,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激光美容科
摘要:以120名典型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有创、微创或无创等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将创面愈合时间作为治疗评价指标,将预后色素沉淀及瘢痕情况作为预后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组织修复创面愈合时间快,结痂脱落时间平均缩短2~3d,且后遗色素明显减轻,通常不会留下瘢痕。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5%,且局部未出现不良反应。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局部使用可以明显促进创面的重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减少色素沉着以及瘢痕的出现。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化疗后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选取湖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12年2月~2015年3月的住院病例4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在化疗后对照组给予昂丹司琼,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化疗后第5天恶心程度、呕吐程度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指数显示,治疗组的分值(91.4±6.48)分高于对照组(88.7±7.53)分,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化疗后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与西药相比较,费用低,疗效快,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顺尔宁联合万托林定量气雾剂配合储雾罐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探讨

    目的:顺尓宁联合万托林配合储雾罐辅助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安全性的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收治的98名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但对照组主要使用顺尓宁,而治疗组主要使用顺尓宁联合万托林配合 CWG-Ⅲ面罩(320ml)储雾罐辅助吸入,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9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16例。结论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方面,顺尔宁联合万托林配合储雾罐辅助吸入治疗效果明显,有助于降低住院率,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林俊芳;方炳武;黄炳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认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干预价值评析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手术应激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应激(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SBP、DBP)、心率(HR)、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开展认知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成功进行胸外科手术的1254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4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他的病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运用 Logistic 分析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54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单因素条件 Logistic 分析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骨折及骨科相关性疾病、脑血管病致卧床、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内留置管道,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发现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静脉内留置管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

    作者:任康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162例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及疾病转归分析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62例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发病特点,随访3个月,观察预后。结果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年龄15~35岁的体力劳动者患者显著多于其他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在0.8以上的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异物合并感染多发于青年体力劳动者,治疗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瞳孔区的异物,临床工作中应十分重视异物剔除的操作过程,尽量避免损伤异物周围的角膜组织,同时进行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降低角膜异物合并感染发生率,防止治疗后视力下降。

    作者:徐鑫;王智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 B 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来本院产检的孕妇中随机选出200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孕周35~37周时采集孕妇的阴道分泌和肛周分泌物,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和 PCR 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 B 族链球菌阳性率。并对 B 族链球菌阳性组(n=122)和阴性组(n=120,随机抽取)对象的分娩方式、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PCR 检测的阳性率为6.0%,明显高于采用细菌培养检测的阳性率4.45%(P<0.05);且阳性组的产妇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阳性组新生儿的感染、败血症、窒息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孕35~37周的孕妇采用 PCR 方法进行 B 族链球菌的检测检出率高,及早对 B 族链球菌阳性产妇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母儿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杨笑琼;肖翔;钟阳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胱抑素c及B2微球蛋白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价值研究

    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 DR 患者(DR 组)60例作为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 组)及体检健康对照组各6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等。结果 DR 组血清胱抑素 C 及β2微球蛋白均高于NDR 组和对照组,而 NDR 组的β2微球蛋白水平又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 C 与病程、β2微球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TC 和收缩压(SBP)为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DR 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及β2微球蛋白均呈升高趋势,胱抑素 C 联合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病变的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胡丽;皮银珍;刘罗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回顾性分析,对我进修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选取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BiPAP 治疗组插管率和病死率较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d 后 BiPAP 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H 值、PaCO2与 PaO2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BiPAP 组显效13例,一般16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常规治疗组显效6例,一般15例,无效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0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医院,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 pH 值、PaCO2与 PaO2等指标,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中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免缝型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选取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硬脑膜进行缝合修补,研究组采用免缝型硬脑膜进行修补,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硬脑膜破损例数、ICU 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和修补时间间隔。研究组 ICU 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5.6±60.2)ml,术中硬脑膜破损1例;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30.2±103.4)ml,硬脑膜破损10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硬脑膜破损例数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骨修补时间间隔(218.3±20.6)d,比对照组的(103.5±10.4)d 更长,且研究组颅骨修补手术时间(75.2±6.7)min,比对照组的(128.3±12.9)min 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使用免缝型硬脑膜,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硬脑膜破损次数,此外还为后期颅骨的修补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作者:李宝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分析

    选取产后6周经检查证实的 SUI 患者30例,均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育正常妇女30例,设为对照组,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对比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等指标。结果在指导下,两组 Valsalva 动作完成均较好,获取的图像质量理想,可对 Valsalva 动作后及静息状态下盆腔器官功能、位置的变化清晰显示。参数对比方面:观察组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18例,占60%;对照组3例,占1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盆底超声除可对产后 SUI患者盆底变化情况观察,得出尿道内口漏斗有无形成、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等相关超声参数外,还可作为对产后 SUI 形成诊断的客观影像学指标,为评估本病提供了一项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的途径。

    作者:宋丹琳;郑静;徐繁华;魏章洪;王英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全面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治疗阑尾炎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观察两组的排气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排气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4.10%,治疗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排气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来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研究

    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选取实施外科手术并采用七氟醚麻醉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和氯化钠组各40例,分别在手术结束前10min 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和氯化钠溶液,观察三组用药后的躁动情况、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三组的躁动率分别为10.00%、17.50%和35.00%,,右美托咪啶组的躁动预防效果好,其次为芬太尼组;三组苏醒时间比较,氯化钠组短,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恢复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术后患者躁动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躁动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无痛胃镜麻醉术前佳禁饮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选择拟行胃镜检查并并签字同意,自愿参与实验的成年病例270例,按检查前饮用5%葡萄糖溶液量(下称饮水量)分 A、B、C 三组,饮水量依次为 A 组300ml、B 组200ml,C 组100ml,每组90例。再按饮水后30、60、90min 三个不同时段在胃镜直视下观察胃排空情况,用胃镜吸尽残余水份与胃液,放置专用量杯中,及时分别记录收集各组参数,所获数据均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饮水30min 后,各组胃液量均大于空腹12h 后的基础胃液(P<0.05)。60、90min 后的饮水量在200ml 以下者镜下胃液量,均在20~45ml,而饮水300ml 者,其镜下胃液量在70~200ml,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60、90min 前饮水200ml,镜下胃液与基础胃液无显著差异,提示无痛胃镜及手术麻醉术前禁饮时间可缩短至60~90min。

    作者:何丽娟;申中秋;陈斌;卢如相;梁木馨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心衰患者的相关性及对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的价值研究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对其 NT-proBNP、LVEF、LVEDD 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并分析 NT-proBNP 与 LVEF、LVEDD 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的 NT-proBNP 和 LVEDD 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 LVEF 则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 NT-proBNP、LVEDD 不断升高,而 LVEF 不断下降,不同分级患者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见,NT-proBNP 与 LEVF 呈显著负相关(r=-0.582,P<0.01),与 LVEDD 呈显著正相关(r=0.483,P<0.01)。心衰患者的血清 NT-proBNP 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且与左室结构、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血清 NT-proBNP 水平的测定为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集的76例 TIAs 患者实施 DSA 检查,急性动脉栓患者选择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证。结果在76例患者中,有62例为血管异常者,有14例为血管正常者;在62例血管异常者中,有11例为脑动静脉畸形,有4例为后交通动脉瘤,有8例为大脑动脉闭塞,其余39例为大脑动脉狭窄,对动脉闭塞与狭窄47例患者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减小靶病区的直径与面积,并将靶病区中血管小直径与病变长度加大,术后出现发热等并发症供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对 TIAs 实施 DSA 检查可以为介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成厚丕;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应用不同诱导方法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安全性对比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4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2例。接受静脉快速诱导法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后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不同诱导方法后,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同参照组进行对比,前者明显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显著。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患者行健忘镇痛慢诱导法,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并广泛推广。

    作者:丁洁;张丽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41),两组均先给予替普瑞酮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胃黏膜修复效果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黏膜修复效果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结果表明,对照组复发率为19.51%,观察组复发率为2.4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修复患者胃黏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段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注射用骨肽定向透入辅助治疗尺桡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取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丹参及七叶皂苷钠等常规药物消肿化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注射用骨肽溶液加入定向透药治疗仪电极,对骨折部位进行定向透药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简化 McGill 疼痛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9%(P<0.05);治疗后观察组 BGP(30.65±2.16)μg/L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L-6(38.27±1.35)μg/L、McGill 评分(10.31±0.24)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9.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用骨肽定向透入辅助治疗尺桡骨骨折,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水平,降低疼痛及炎症因子,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旋峰;岑海洋;冯华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醋酸钙联合高通量低钙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分析

    随机选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高通量低钙透析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碳酸钙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醋酸钙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 iPT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磷和血钙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钙、iPTH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磷水平对比不明显。在组内的 F 检验中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钙水平较为稳定,但血磷、iPTH 水平呈现出降低趋势;对照组患者的血钙水平不稳定,有所提高,血磷水平和 iPTH 水平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 iPTH 水平下降的幅度略小于治疗组。在不良反应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将醋酸钙与高通量低钙透析联合治疗结合起来有助于使患者的血钙水平较为稳定,且降低血磷和 iPTH 水平,对于预防高磷血症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马益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一种新的跌倒风险分层方法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探讨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分层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病人跌倒的影响。应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表,对心内科一区(对照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对心内科二区(试验组)患者采用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住院人数26240人,发生跌倒4例(0.1524‰);对照组住院人数26260,发生跌倒12例(0.4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后护士能及时有效识别高危跌倒患者,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跌倒发生率。

    作者:王利华;叶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