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廖锐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摘要: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选取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76.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对照组为3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光动力疗法对耐药性宫颈癌患者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的影响

    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实验中心保存及提供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96株,依据随即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对比两组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凋亡率,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中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疗法可有效抑制耐药性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具有灭杀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宫颈癌组织中耐药性因子的表达,有利于提高耐药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燕;周莉君;兰秀秀;姜侃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

    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单孔手术组(B组)和腹腔镜双孔手术组(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腹腔镜双孔组和腹腔镜单孔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确切,可予以推广。

    作者:肖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大鼠VEGF及NOS的表达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VEGF和NOS表达变化。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椎板切除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损伤组)、脊髓损伤后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组)。免疫组化检测脊髓损伤后1d、3d、7d、14d、21d的 VEGF和NOS的表达;WB检测各组各个时间点VEGF的表达。结果 BBB评分:治疗组大鼠BBB评分明显优于损伤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脊髓损伤后VEGF的表达升高,于3d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治疗组VEGF的表达较损伤组降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损伤后NOS的表达升高,7d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治疗组NOS的表达较损伤组增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结果:脊髓损伤后VEGF的表达升高,于3d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治疗组VEGF的表达较损伤组降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可以下调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VEGF的表达并上调NOS的表达,促进病症恢复。

    作者:何莉;刘圆;宋晶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整体治疗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疼痛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疼痛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治疗措施,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和VAS疼痛评分。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2.12±0.03)分,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为(5.09±0.04)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治疗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疼痛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比较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妊娠期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积极液体复苏,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组血压值及血气剩余碱(BE)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及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输液量及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救治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助于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谭燕玲;杨保珍;李慧敏;朱娉怡;王春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96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经阴道彩超与经腹彩超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是95.8%,对照组为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异位妊娠的典型超声影像学表现如盆腔积液、附件区团块、胚芽反射、子宫内假孕囊、原始心血管搏跳等方面,观察组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中,与经腹彩超比较,经阴道彩超的诊断价值更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可推广普及。

    作者:朱成德;欧燕琴;吴金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化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操作中的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120例静脉采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等候时间、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等候时间、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舒适化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过程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鄢云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美托洛尔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动态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以及美托洛尔联合中药治疗,对比2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有效性。试验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症状评分(盗汗、胸闷、心烦、口干、心悸)均与对照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较好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不良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值得应用。

    作者:陈玉环;邓永宏;周运东;叶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股沟管解剖结构重建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对202例次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A组92例采用网塞+平片式手术,B组110例采用双层补片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进行重建,共110例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术后自主能力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顽固性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4~24月,平均13个月,A组患者病情复发率6.5%,B组患者病情复发率0.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层补片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进行重建,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华;郭中叶;邹云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地中海贫血髓外造血的影像特征(附10例分析)

    本组共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42(27.52±7.13)岁。全组病例符合地贫诊断标准[1]:家族史、长期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实验、基因检测确诊9例β型,1例α型。通过多种化验室检查、手术及活检病理、长期影像随访监测等[2]判定髓外造血灶,并完全排除其它原发性疾病。影像检查方法:10例DR、CT平扫(2例增强)检查,5例MR (2例增强)检查。影像设备为西门子AXIOM Aristos VX DR机,PHILIPS Bril-liance 120层螺旋CT,GE Signa EXCITE HD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胸部CT扫描:螺距0.798,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重建层厚3mm,层距1.5mm。腹部CT扫描:螺距1.014,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重建层厚3mm,层距3mm,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团注优维显80ml,注射速度3.0ml/s,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颅脑MR 扫描:SE T1WI 轴位、FSE T2WI 轴位+矢状位、FSE FLAIR 轴位、SE-EPI DWI轴位。脊柱MR扫描:frFSET2WI矢状位、轴位、冠状位及抑脂矢状位、FSE T1WI矢状位。腹部MR扫描:FSPGR T1WI、DWI 轴位、FRFSET2WI 及抑脂轴位+冠状位、FSPGR T1WI三方位增强,经肘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用量0.1mmol/kg体重,速率2ml/s,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图像分析:靶向分布情况、外形、数目、大小、密度/信号、强化幅度、进程变化,邻近结构受累情况。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深医师双盲法阅片,有分歧时,商讨后达成一致印象。

    作者:区俊兴;张得旺;沈君;唐光健;杨洪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分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与康复治疗策略研究

    目的:根据不同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采用改良的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l)量表分期,制定不同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策略,观察按治疗策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住院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按不同期肩周炎治疗策略治疗)、空白对照组40例(自愈组)、常规对照组40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疼痛症状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参照肩关节活动Melle评分,并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1年后疼痛评分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1年试验组疼痛症状的改善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好(P<0.05)。试验组、常规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1年后功能活动评分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治疗后1年功能活动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半年、1年试验组功能活动评分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高(P<0.05)。3组1年后临床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常规对照组为75%,空白对照组为57.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肩周炎可以自愈,但时间长、功能恢复慢。采用不同期肩周炎的不同治疗策略,能尽快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恢复运动功能,是治疗肩周炎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蔡郁;许恩超;席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艾司洛尔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

    探讨艾司洛尔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86例,ASA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以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对照组患者静注生理盐水10ml,试验组患者静注艾司洛尔1.0mg/kg。记录用药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1min(T2)、3min(T3)、5min(T4)SBP、DBP、HR,并进行组间比较。给药前,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1、T2时 SBP、DBP、HR和T3时DBP、HR及T4时HR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联合瑞芬太尼可更好地预防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高玉兰;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实时荧光PCR法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将我院收治的96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实时荧光PCR及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检测患者样本,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方法不同宫颈病变HPV检出率及HPV阳性检出率的差异;PCR对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检出率为93.8%稍高于HCII 8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R对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HPV检出率为64.3%显著高于HCII 35.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对HPV阳性检出率为71.9%(69/96)高于HCII 62.5%(60/96),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HCII 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82.3%(79/96),在(CINII级及III级患者中上述两种方法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53),同时PCR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显著高于HCII,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时荧光PCR 法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效果好,其对HPV特异性及灵敏性均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古旭东;薛春玲;汪云霞;徐少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微创去腐技术对龋齿治疗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龋齿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高速牙钻车针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微创去腐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时间以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剧烈疼痛现象发生,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填充物的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继发龋齿的概率和龋齿脱落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和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微创去腐技术对龋齿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章小梅;任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腱鞘囊肿的小针刀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对比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腱鞘囊肿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综合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活动恢复时间及VAS评分方面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上在为腱鞘囊肿患者开展治疗时,采用小针刀保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伤口愈合,提高预后质量,是腱鞘囊肿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镇铿;夏暴权;卢成海;陈穗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妊娠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选取被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且进行治疗和未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孕产妇各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对两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及新生儿孕周、体重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孕周和体重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孕产妇进行治疗,可有效纠正孕产妇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情况,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陈映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分析

    将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试验A组[尿微量清蛋白(UmAlb)排出量<30mg/24h]35例、试验B组(UmAlb排出量=30~500mg/24h)31例和试验C组(UmAlb排出量>500mg/24h)30例,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四组入选者UmAlb、血清胱抑素、RBP、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结果四组入选者随着临床分期增加UmAlb、血清胱抑素以及RBP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入选者随着临床分期增加HbAlc、Scr、TC以及TG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mAlb、血清胱抑素和RBP可作为评估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黄琨明;江志坚;刘爱云;赖争;宁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穴位注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效果分析

    将选取的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利用随机数字生成软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肌注注射尿促性腺激素(HMG),治疗组进行穴位注射HMG。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卵状况,妊娠结局和患者满意度。穴位治疗组48例患者中34例为单个优势卵泡,13例均未超过3个卵泡。而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13例为单个优势卵泡,卵泡数量超过3个者达到24例。穴位治疗组优势卵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穴位治疗组48例,33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42%(17/4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穴位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穴位注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显著提高优势卵泡数量,提高妊娠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莫燕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析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取内镜手术治疗,同时手术矫正鼻腔解剖变异者,本组所选病例均接受术后为期半年的病情追踪随访,参照海口标准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86例(76.8%),好转24例(21.4%),无效2例(1.8%),治疗总有效率为98.2%。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取内镜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内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视野清晰、安全可靠,术中对鼻腔内的解剖变异进行矫正能促进远期疗效的提高。

    作者:张承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胃肠减压引流治疗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收治的30例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早期持续胃肠减压引流疗法,对比两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恢复排便时间以及病死率。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6.8±0.9)h,腹胀缓解时间(8.6±1.4)h,恢复排便时间(12.2±1.5)h,病死率为13.3%,对照组分别为(9.2±1.6)h、(10.3±0.9)h、(15.8±1.2)h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早期胃肠减压引流疗法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恢复时间,降低病死率,可普及使用。

    作者:王佩君;吴文海;黄艺芳;张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