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刘圆;宋晶年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龋齿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高速牙钻车针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微创去腐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时间以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剧烈疼痛现象发生,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填充物的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继发龋齿的概率和龋齿脱落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和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微创去腐技术对龋齿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章小梅;任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取被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且进行治疗和未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孕产妇各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对两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及新生儿孕周、体重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孕周和体重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孕产妇进行治疗,可有效纠正孕产妇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情况,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陈映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将我院收治的96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实时荧光PCR及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检测患者样本,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方法不同宫颈病变HPV检出率及HPV阳性检出率的差异;PCR对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检出率为93.8%稍高于HCII 8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R对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HPV检出率为64.3%显著高于HCII 35.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对HPV阳性检出率为71.9%(69/96)高于HCII 62.5%(60/96),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HCII 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82.3%(79/96),在(CINII级及III级患者中上述两种方法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53),同时PCR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显著高于HCII,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时荧光PCR 法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效果好,其对HPV特异性及灵敏性均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古旭东;薛春玲;汪云霞;徐少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将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1和手术组2。其中,手术组1采取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手术组2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术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和手术治疗优良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手术组2手术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手术组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P<0.05)。手术组2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术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跟手术组1比较均有明显优势(P<0.05)。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手术简便、安全、可靠,可减少操作时间和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的发生,对加速机体康复和骨折愈合有益,有利于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周吉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选取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76.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对照组为3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廖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招募104名志愿献血者,用Trima血细胞分离单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评估献血者捐献后的血小板计数水平,献血不良反应,以及献血者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抽样质量控制分析。104名双份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集后的血小板计数平均为(221.04±44.987)×109/L,符合国标要求(>100×109/L);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小板计数与性别、身高、体重无关;随机抽检53例,符合质量标准42例(79.2%),符合要求(>75%)。对于体重≥55kg,PLT≥250×109/L,压积≥0.38的多次献血者,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是可行的,不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产品质量抽检也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要求,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站的血小板供给能力,同时也可节约招募和采集成本。
作者:张健;陈晓燕;罗晓婷;刘永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透患者62例,主观营养评分(SGA)等级均为A级,按照皮质醇检测结果分为皮质醇节律正常组及节律异常组,两组均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摄入标准严格饮食控制3个月,比较相同饮食下各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转铁蛋白、铁蛋白、未饱和铁、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组间及前后差异。结果在基础水平一致的前提下,比较两组3个月后各个营养指标,皮质醇节律正常组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异常组(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组内比较,皮质醇节律异常组所有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炎症评分明显升高(P<0.01)。皮质醇节律正常组内所有营养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皮质醇节律性的紊乱消失可能导致蛋白质肌肉消耗加快,营养状态进一步恶化。提示皮质醇节律性可以作为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态的预测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甄别预后差及具有营养不良高危倾向的患者。
作者:刘永恒;刘裕;林旋霞;霍世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采用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配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措施有助于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藜;高志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择我科于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7例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创面处理方面,试验组采用每日或者隔日冲洗清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每周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并观察创面情况4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第1、2、3、4w,试验组创面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分别为48.4%,95.2%,98.4%,98.4%,对照组为2.2%,31.1%,73.3%,88.9%,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第1、2、3w,P<0.01,第4w0.01<P<0.05)。试验组创面炎症反应明显较轻,创面上皮化速度快。冲洗清创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罗斌杰;李罗珠;陈传俊;田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择7例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案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对抗感染治疗的经验及有效药学监护方法。对于某些感染病例临床药师参与其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疗效,更佳合理用药,也能加强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还能分担临床医生的重担,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姜义武;夏宇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注射的规范、细节要点,拍照、制作成视频、讲义,发放给患者,给予讲解,指导,对比两组胰岛素注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出院3个月后监测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空腹与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图文及视频教育可有效控制其血糖与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梁婉红;袁衬香;黄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VEGF和NOS表达变化。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椎板切除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损伤组)、脊髓损伤后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组)。免疫组化检测脊髓损伤后1d、3d、7d、14d、21d的 VEGF和NOS的表达;WB检测各组各个时间点VEGF的表达。结果 BBB评分:治疗组大鼠BBB评分明显优于损伤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脊髓损伤后VEGF的表达升高,于3d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治疗组VEGF的表达较损伤组降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损伤后NOS的表达升高,7d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治疗组NOS的表达较损伤组增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结果:脊髓损伤后VEGF的表达升高,于3d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治疗组VEGF的表达较损伤组降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可以下调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VEGF的表达并上调NOS的表达,促进病症恢复。
作者:何莉;刘圆;宋晶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患者住院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阴道镜下联合应用利普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微波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与治疗3个月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4±3.8)分低于对照组(61.8±7.3)分,对比差异显著(t=50.2604,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8±2.8)ml低于对照组(84.2±6.3)ml,对比差异显著(t=89.2097,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对比差异显著(χ2=8.0863,P<0.05)。在阴道镜下联合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效果显著,值的在临床中推广利用。
作者:钟琼兰;曾艳芳;李丹;黄小美;陈秋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将70例确诊为痞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疗程均为2周,2周后对比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传统西医疗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文生;李卫青;马全庆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便、低成本的临床实用型ApoE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技术。方法通过基因文库获取ApoE基因全序列;以Primer Primer 5.0设计探针和引物,oligo6验证。摸索PCR扩增条件,产物测序确认;质粒构建并测序确认。探针点样在含链亲蛋白的基因芯片(专利技术)上,待检样品以生物素dUTP标记3'端进行扩增,然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洗脱,阳性结果为纳米金紫红色的圆点状,肉眼即可判断实验结果。以本法检测160例临床样本,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完毕后通过肉眼识别紫色点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biotin-streptavidin systems,BSAS)分布位置,由此可准确分辨ApoE基因型。临床样本实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具高度一致性(kappa=0.971, P<0.001)。结论在具备标准基因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应用此技术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可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许睿;宋家武;乔薇;黄小燕;郭国威;魏涛;杨永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搜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低剂量(80kv、200mAs)及常规剂量(120kv、200mAs)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比较两种剂量下病灶中心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及辐射剂量。两种剂量下病灶中心比较可得,组间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及峰值时间不存在差异(P>0.05);但两种剂量下辐射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菊芳;梁立华;陈志军;冯晓荣;李锦;壬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本组共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42(27.52±7.13)岁。全组病例符合地贫诊断标准[1]:家族史、长期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实验、基因检测确诊9例β型,1例α型。通过多种化验室检查、手术及活检病理、长期影像随访监测等[2]判定髓外造血灶,并完全排除其它原发性疾病。影像检查方法:10例DR、CT平扫(2例增强)检查,5例MR (2例增强)检查。影像设备为西门子AXIOM Aristos VX DR机,PHILIPS Bril-liance 120层螺旋CT,GE Signa EXCITE HD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胸部CT扫描:螺距0.798,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重建层厚3mm,层距1.5mm。腹部CT扫描:螺距1.014,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重建层厚3mm,层距3mm,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团注优维显80ml,注射速度3.0ml/s,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颅脑MR 扫描:SE T1WI 轴位、FSE T2WI 轴位+矢状位、FSE FLAIR 轴位、SE-EPI DWI轴位。脊柱MR扫描:frFSET2WI矢状位、轴位、冠状位及抑脂矢状位、FSE T1WI矢状位。腹部MR扫描:FSPGR T1WI、DWI 轴位、FRFSET2WI 及抑脂轴位+冠状位、FSPGR T1WI三方位增强,经肘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用量0.1mmol/kg体重,速率2ml/s,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图像分析:靶向分布情况、外形、数目、大小、密度/信号、强化幅度、进程变化,邻近结构受累情况。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深医师双盲法阅片,有分歧时,商讨后达成一致印象。
作者:区俊兴;张得旺;沈君;唐光健;杨洪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iis评分)。手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显著(χ2=4.590,P<0.05)。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龙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联合生大黄对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炎性细胞因子(IL-1、IL-2、IL-6、IL-8、TNF-α)和肝功能(ALT、AST)进行检测,对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生大黄对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焕城;马炎松;张弢;吴文海;黄艺芳;梁湖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苏醒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主观评价法,观察组采用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手术前、拔管时、拔管后15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呛咳、呼吸抑制及全麻苏醒过程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客观监测组拔管时、拔管后15min、30min的MAP、HR无明显变化,无呛咳、呼吸抑制、肌松残余发生;主观评价组在拔管时MAP、HR水平明显升高,中、重度呛咳发生率为13.95%;拔管后60min,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1.63%,肌松残余发生率为37.21%;客观监测组全麻苏醒过程躁动发生率、躁动时间大于15min发生率均小于主观评价组,平均躁动评分低于主观评价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全麻苏醒过程躁动的发生,对于提高麻醉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明飞;刘丽;石浩文;何俊永;李仁宰;王华;何仁亮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