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雄;肖光文
在分娩后因宫缩乏力而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B组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欣母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总有效率、用药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止血总有效率(88.57%)低于B组(97.22%),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高于B组(2.78%),在用药后2h、12h的出血量上,A组均多于B组(P<0.05)。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欣母沛的止血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促进产妇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燕;周俐琼;杨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的表达,探讨IGF-1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相关性的关系。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10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IGF-1基因的mRNA,观察IGF-1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观察组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恶性组涎腺恶性肿瘤患者中IGF-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腺体组织(P<0.05);多形性腺瘤中有包膜浸润的IGF-1表达高于无包膜浸润患者(P<0.05)。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IGF-1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包膜浸润程度相关。
作者:向航;马洪;段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观察经筋取穴疗法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取穴疗法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循经针刺治疗。两组均可参与现代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筋取穴疗法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陈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机抽取2482例女性患者,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进行HPV 基因型检测,选取部分病例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HPV阳性率为25.7%。高危型HPV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2、HPV16、HPV58、HPV39、HPV53;低危型前三位分别为HPV81、HPV6、HPV1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病变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付向春;余艺萍;刘春菊;梁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接治的74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于化疗前应用托烷司琼;对照组于化疗前应用昂丹司琼。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观察组的呕吐总有效率、恶心总有效率分别为81.08%、75.68%,均高于对照组的59.46%、51.3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托烷司琼预防含顺铂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邓昆;段辉;刘锦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次试验对象选取我院76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在关节镜下进行带袢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下带袢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显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可靠的保障。
作者:许鹏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便探究严重脓毒症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小板(PLT)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PLT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因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未见明显的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提升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何盛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产检的孕妇(检查项目为产前筛查、产前咨询、超声检查、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对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追踪围产儿结局。2014年检查出异常的情况低于2015年检查出的异常,在孕妇产前筛查结果比较中,产前筛查、产前咨询、超声检测的比例,2015年的数据远高于2014年,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年的随访情况中,2014年随访1179例(98.25%),失访21例(1.75%),2015年随访1391例(99.35%),失访9例(0.64%)。产前筛查和产前检查,可以有效的诊断出孕妇及胎儿的情况,发现存在的异常和潜在的风险,提高新生儿的素质,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要重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作者:李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就诊并且有RSA病史的孕妇中随机抽取70例纳入研究组,从同时期于我科就诊的健康孕妇中随机抽取50例纳入对照组,以美国唯美血液技术公司HAEMONETICS 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TEG检测,对比血栓弹力图中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固角(α)、大振幅(MA)以及综合凝血指数(CI)等参数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在研究组中流产孕妇与未流产孕妇之间的变化情况。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R值、K值、α角、MA值以CI值等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孕妇后有47例再次发生流产,23例未流产,流产孕妇与未流产孕妇的TEG各项参数除R值与CI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TEG指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孕妇复发性流产情况,并较为敏感地早期反映孕妇复发性流产的倾向,对复发性流产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悦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骨细胞CD44和纤连蛋白的表达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8只SD大鼠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同时选取28只建立Ⅱ期骨折愈合模型SD大鼠作为对照,分别于骨折后10、20、40 d进行取材,分别对骨痂进行HE染色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细胞CD44及纤连蛋白,观察各自分布情况。结果在骨质疏松性骨折SD大鼠的不同时间段其CD44及纤维表达具有一致性,且随着骨折愈合,其表达逐渐增加,接近正常SD大鼠组织水平。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SD大鼠骨细胞CD44和纤连蛋白均显著减少,且随着骨折的恢复,水平逐渐上升。提示骨细胞CD44和纤连蛋白在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可能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之一,为骨质疏松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作者:陈健;郑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2014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阴式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阴式组患者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阴式组患者少(P<0.05),治疗费用较阴式组患者多(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h VAS评分(疼痛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疾病患者,各有利弊,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郑志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进口恩替卡韦片与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7月,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进口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清HBV DNA下降水平、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以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期的HBV DNA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且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效与采用进口恩替卡韦片治疗疗效相当,但国产恩替卡韦治疗成本低于进口恩替卡韦。
作者:冯霞;李声方;刘贵章;赵登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我院收治的360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分别行乳晕入路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方式切除肿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VSS评分及住院时间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但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瘢痕V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7%(P<0.01)。乳晕入路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肢体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静脉滴注甘露醇和抬高患肢方案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基础上辅以活血止痛汤。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另外,通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止痛时间与消肿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辅以活血止痛汤,能够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作者:徐为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以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接诊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通过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通过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有显著优势(P<0.05)。空心螺钉固定手术创伤小,耗时短,患者恢复快,骨折愈合效果显著。
作者:刘中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连线测试A(TMTA)、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SC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在TMTA、DSCT和CPT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叶片联合奥氮平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陈娟茹;程茜;徐强;杜群丽;杨远坚;鲍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薇拉美辅助下除皱术患者,分析其疗效,并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面中部松弛下垂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本组患者效果基本满意,术后釆访3~6个月,面部松驰现象明显改善且无感染、皮肤坏死、面神经损伤及片状脱发等并发症。微拉美拉提整形带应用于面部松垂老化治疗、创伤小,效果明显,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会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使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视觉模拟评估值超过7分的患者6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予以羟考酮注射液5mg稀释至5ml后静脉给药,对照组患者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5ml静脉给药,应用视觉模拟评估法分析患者疼痛情况。并统计用药前后每间隔5min的NT评分,同时密切关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用药5min后VAS分数明显降低,于20min后降低至0分;对照组患者在用药10min后VAS分数升高到10分,并维持至离开麻醉恢复室;试验组患者在给药10min后出现NT值得一过性降低,但很快就恢复到原先水平;实验患者生命体征在用药后未出现明显改变,未延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PACU使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效果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明显增多,能够在PACU的镇痛管理中广泛开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送检的66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联合检测,衣原体抗原检测采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支原体检测及其药敏试验则采用培养法,回顾性分析检测及药敏分析结果。送检的66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Uu阳性患者324例,阳性率为48.50%;Ct检测阳性患者87例,阳性率为13.02%;Uu和Ct混合感染患者51例,阳性率为7.63%。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集中在21~30岁年龄阶段,感染212例,占阳性患者的比率为45.89%;Uu药敏结果显示,Uu阳性的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Uu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加替沙星较为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和甲砜霉素耐药性较高。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与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进行筛查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生,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廖桂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PaO2、PaCO2等血气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0%,常规组的为64.0%,说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
作者:赵峥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