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弹力图改变对复发性流产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刘悦珠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复发性流产, 早期诊断
摘要: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就诊并且有RSA病史的孕妇中随机抽取70例纳入研究组,从同时期于我科就诊的健康孕妇中随机抽取50例纳入对照组,以美国唯美血液技术公司HAEMONETICS 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TEG检测,对比血栓弹力图中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固角(α)、大振幅(MA)以及综合凝血指数(CI)等参数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在研究组中流产孕妇与未流产孕妇之间的变化情况。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R值、K值、α角、MA值以CI值等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孕妇后有47例再次发生流产,23例未流产,流产孕妇与未流产孕妇的TEG各项参数除R值与CI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TEG指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孕妇复发性流产情况,并较为敏感地早期反映孕妇复发性流产的倾向,对复发性流产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早期拔除胃管与正常拔胃管中的护理应用体会

    选取我科40例急腹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有利于早期拔除胃管,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梁涛;刘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A125、HE4联合D-二聚体、血小板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选取首诊卵巢肿瘤患者200例,将7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和12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外周血中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 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对卵巢癌的诊断及监控中的意义。卵巢癌患者治疗前CA25、HE4、D-二聚体、PLT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Ⅲ~Ⅳ期)CA125、HE4、DD、PLT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的指标检测中,以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争取及早诊断与治疗。

    作者:吴蕴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改良膀胱灌注法对B超引导下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用改良膀胱灌注法进行膀胱灌注对B超引导下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生殖中心在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共120个周期,试验组60例采用改良膀胱灌注法使膀胱充盈后移植,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方式使膀胱充盈后进行移植,比较分析两组方式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患者的膀胱充盈时间、膀胱充盈度、子宫屈度改变、患者满意度、妊娠率等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改良膀胱灌注法充盈膀胱对B超引导下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妊娠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提高,妊娠结局圆满。

    作者:薛洁;熊跃婕;李琳;熊玉凤;陈名;宋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阻滞麻醉下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麻醉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于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长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胃十二指肠穿孔经腹腔镜修补术对比开腹手术疗效及预后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1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3/41),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组穿孔愈合良好,均未见溃疡复发。胃十二指肠穿孔经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黎细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男性不育患者护理效果的分析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南昌市生殖医院男性不育科住院患者18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90例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的9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对治疗的配合率、对治愈的信心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上的差别。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93%与65%)、对治疗的配合率(99%与76%)、对治愈的信心(89%与41%)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9%与68%)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强护患沟通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患者能够更大程度的配合治疗,从而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静雅;刘燕;魏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进行电切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能够在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欧阳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优势研究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复杂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结肠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复杂性结直肠息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9%(P<0.05)。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治疗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宁琦彪;李庆忠;杨军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PACU应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使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视觉模拟评估值超过7分的患者6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予以羟考酮注射液5mg稀释至5ml后静脉给药,对照组患者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5ml静脉给药,应用视觉模拟评估法分析患者疼痛情况。并统计用药前后每间隔5min的NT评分,同时密切关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用药5min后VAS分数明显降低,于20min后降低至0分;对照组患者在用药10min后VAS分数升高到10分,并维持至离开麻醉恢复室;试验组患者在给药10min后出现NT值得一过性降低,但很快就恢复到原先水平;实验患者生命体征在用药后未出现明显改变,未延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PACU使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效果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明显增多,能够在PACU的镇痛管理中广泛开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在降低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感染率中的应用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1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消毒,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比两组手术细菌数和术后情况。观察组手术室术前10min、术中20min、结束手术时的细菌数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WBC异常例数、术后发热例数、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例(P<0.05)。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颅脑外伤手术时手术室细菌数,降低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方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P阳性根除率未出现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相比,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整体护理配合在改善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采用血液透析法治疗的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研究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病死3例。整体护理配合在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中具有显著效果,患者的治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瑞花;吴敏慧;曾雪英;陈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100例临床效果分析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2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联合1组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联合2组除联合1组所用的两种药物外,另加以尼莫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联合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较之于联合1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联合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2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0%,联合1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可促进神经功能与病灶范围的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利用。

    作者:王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运动反馈训练干预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为了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探讨和研究运动反馈训练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根据随机原则从治疗的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一般作业疗法训练,而试验组则同时给予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对患者上肢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AROM、MBI、FMA评分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运动反馈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上肢和手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作者:王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观察组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29%,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倍他乐克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促进患者心功能更快恢复,起到较高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作者:陈光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连枷胸92例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

    探讨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对连枷胸患者疗效的影响。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连枷胸患者9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早期组和择期组,每组46例,择期组患者行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早期组患者给予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包括大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肺总量(TL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0、TLC明显高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和择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13%、63.0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连枷胸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黎伟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分别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优良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FDP、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优良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FDP及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临床优良率较佳,可能是通过显著降低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血浆FDP及DD水平而发挥作用,应加以推广。

    作者:苗瑞瑞;张文龙;邱南海;苗戍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便探究严重脓毒症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小板(PLT)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PLT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因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未见明显的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提升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何盛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展开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接收的60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沐舒坦治疗,研究组接受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后,研究组FiO2(0.31±0.11)、PaO2(64.48±8.22)、OI(134.12±29.21)相较于对照组(0.37±0.15)、(79.63±11.30)、(169.55±21.15)显著更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呼吸机时间(30.8±5.6)h、住院时长(30.8±5.6)d、0病死率相较于对照组(91.7±22.3)h、(40.6±10.2)d、20.0%显著更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满意,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具备临床借鉴普及意义。

    作者:马萍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将我院9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差异,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显著提高,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增加,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89.4%高于对照组70.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孙玉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