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洁;熊跃婕;李琳;熊玉凤;陈名;宋莉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因高危因素进行剖宫产术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中在胎儿娩出后,预防性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然后处理胎盘的50例为研究组;术中仅按常规处理胎盘的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病率未增加,卵巢功能恢复正常。术中对预防性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术后失血量,止血成功率高,该方法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敏红;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分析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效果,总结应用经验。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椎体前房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0.0%,但未见症状体征;术后末次随访(6.8±2.1)个月,再骨折1例;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平均高度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度低于术前,末次随访前缘高度低于术后、后凸Cobb角度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射量与前缘高度(r=0.346)、中部高度(r=0.675)、平均高度术后高度(r=0.471)增长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末次随访VAS与ODI低于术前,末次随访VAS高于出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疗效较好,有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椎体高度丢失、再骨折。
作者:陈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的16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共16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牙采取常规断牙修复术,试验组患牙加施牙体牙髓正畸术,比较两组患牙整体治疗效果与不良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牙治疗成功率(51.25%)与总有效率(96.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30%,82.5%),无效率(3.7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7.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牙疼痛、牙冠移位与牙周炎单独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牙治疗后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3.7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3.7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作者:孙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分娩后因宫缩乏力而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B组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欣母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总有效率、用药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止血总有效率(88.57%)低于B组(97.22%),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高于B组(2.78%),在用药后2h、12h的出血量上,A组均多于B组(P<0.05)。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欣母沛的止血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促进产妇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燕;周俐琼;杨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便探究严重脓毒症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小板(PLT)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PLT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因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未见明显的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提升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何盛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以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9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6例),两组均于介入或者手术治疗后,采用相应治疗方案,前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而后者采用高压氧,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高压氧的临床应用价值。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MMSE评分、VMCA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3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组间干预后对比,观察组ADL评分、MMSE评分、VMCA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上针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痉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高压氧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120例静脉采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等候时间、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等候时间、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舒适化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过程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鄢云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观察并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的影响。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本院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70例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其接受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并进行对比。治疗后患者龈沟液中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中IL-4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对比治疗前后血清中的TNF-α、IL-4水平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牙周基础治疗重度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其不会对血清中TNF-α、IL-4水平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影响较大。
作者:侯玉一;侯玉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09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治疗72h后心电图是否存在fQRS波情况分为非fQRS组和fQRS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fQRS组fQRS出现的位置情况。90例fQRS组患者中fQRS波出现在ⅡⅢ avF导联90例,占100.00%,明显高于碎裂QRS波出现在Ⅲ avF导联(14.44%)、ⅠavF导联(37.78%)与V4~V6导联(45.5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LVEF降低(26.67%)、再发型心绞痛(21.11%)、心源性死亡(2.22%)、心律失常(4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fQRS组的(61.11%)、(46.67%)、(27.78%)与(64.4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对预测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具有莫大的帮助,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预后与生存率,在临床检查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地中海贫血应用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量的筛查价值。方法纳入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体检者和住院患者,共有240例,检测受检者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分别单独用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量作为筛查地中海贫血的指标,联合应用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血红蛋白量作为筛查指标,比较分析非地贫患者和地贫患者检测情况,评价地中海贫血应用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的筛查价值。结果经检测,240例受检者中有18例为地中海贫血,阳性率为7.5%,通过基因型分析可知,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有5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有12例,α与β地中海贫血基因同时携带者1例。和正常者相比,地中海贫血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比较低,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和单独用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量筛查地贫相比,联合应用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量筛查地贫,特异度较高。结论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检测机体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量,可为地中海贫血鉴别筛查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价值较高。
作者:杨三珍;何洲;古超群;陆彩香;彭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复发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宫腔形态恢复、月经改善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宫腔形态恢复、月经改善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粘连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龚琴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探讨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对连枷胸患者疗效的影响。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连枷胸患者9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早期组和择期组,每组46例,择期组患者行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早期组患者给予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包括大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肺总量(TL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0、TLC明显高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和择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13%、63.0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连枷胸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黎伟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探讨康复新液在小儿外科感染伤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本院近年来治疗的150例具有外科感染伤口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伤口愈合时间、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5.38±0.59)、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4.32±0.41)、总有效率(9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7.08±1.03)、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5.02±1.12)、总有效率(84%)、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小儿外科感染伤口,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疗效显著,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胡友娥;李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均采用四联疗法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铝碳酸镁片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较大改善,溃疡直径均有缩小或痊愈迹象,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观察组无不良反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冯云赋;杨燕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9例。A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2.5mg/d口服;B组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25.0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体内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凌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分别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优良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FDP、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优良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FDP及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临床优良率较佳,可能是通过显著降低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血浆FDP及DD水平而发挥作用,应加以推广。
作者:苗瑞瑞;张文龙;邱南海;苗戍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进口恩替卡韦片与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7月,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进口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清HBV DNA下降水平、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以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期的HBV DNA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且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效与采用进口恩替卡韦片治疗疗效相当,但国产恩替卡韦治疗成本低于进口恩替卡韦。
作者:冯霞;李声方;刘贵章;赵登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采取外科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指标、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ALT、AST、γ-GT等指标,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时间53.25±11.39min,术中出血量为402.17±110.36ml,住院时间5.34±1.06d;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治疗后ALT、AST、γ-GT等指标均有改善。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治疗,不仅疗效明显,而且可明显改善ALT、AST、γ-GT等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黄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情况。治疗后两组的血磷、钙磷乘积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的钙磷乘积下降更明显,并与观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血钙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的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的血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而对照组的为16.67%,其中大部分为低钙血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化三醇能够有效促进钙的吸收,纠正血液透析期间的低钙血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我院9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差异,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显著提高,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增加,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89.4%高于对照组70.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孙玉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