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赋;杨燕婷
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24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痰液或咽拭子标本,分别行16SrDNA、VITEKMS、APINH、V+X因子检测,以16SrDN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鉴定方法的临床价值。VITEKMS的检出率为94.59%,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明显(P<0.05);VITEKMS相比其他两种鉴定方法,具有经济成本低、操作方法简单、时间短、结果判读准确等优势。VITEKMS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流感嗜血杆菌,在临床中可应用该方法进行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及指导治疗。
作者:蔡国雄;肖光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140例骨科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并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照组实施骨科护理常规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发生风险2例,对照组13例。两组患者发生风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通过提高骨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防范骨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徐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麻醉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于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长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2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联合1组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联合2组除联合1组所用的两种药物外,另加以尼莫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联合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较之于联合1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联合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2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0%,联合1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可促进神经功能与病灶范围的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利用。
作者:王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接收治疗的96例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心功指标。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的心功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以常规治疗为前提,对中轻度心衰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采用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提升心功,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业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114例实施药物流产的早期孕妇随机分为3组,包括研究组A、研究组B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孕妇连续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3d,在第3d服用24h后加用米索前列醇(0.2mg)3片;研究组A、研究组B均按对照组方法口服米非司酮,第3d 24h后分别加米索前列醇(0.2mg)6片及9片。于胚囊排出后第8、15及30d随访,比较三组孕妇引产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A、研究组B引产成功率更高,胚囊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及阴道出血量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用药后仅研究组B出现2例恶心、呕吐,孕囊排出后自然缓解,其余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米非司酮常规剂量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以1.2mg为宜)可显著提升引产成功率及胚囊排出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及出血量。
作者:卢敏;全冬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讨论亮丙瑞林比照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疗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参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分别给予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治疗,完成3个疗程后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差异,同时评析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对比各组用药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P<0.05),但不论用药前还是用药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各组用药前后E2、FSH、LH、P等各项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相比下试验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子宫肌瘤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有助于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血清激素水平,比照亮丙瑞林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理想用药方案在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张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科40例急腹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有利于早期拔除胃管,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梁涛;刘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探讨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对连枷胸患者疗效的影响。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连枷胸患者9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早期组和择期组,每组46例,择期组患者行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早期组患者给予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包括大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肺总量(TL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0、TLC明显高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和择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13%、63.0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肋骨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连枷胸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黎伟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我院收治的360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分别行乳晕入路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方式切除肿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VSS评分及住院时间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但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瘢痕V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7%(P<0.01)。乳晕入路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的表达,探讨IGF-1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相关性的关系。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10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IGF-1基因的mRNA,观察IGF-1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观察组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恶性组涎腺恶性肿瘤患者中IGF-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腺体组织(P<0.05);多形性腺瘤中有包膜浸润的IGF-1表达高于无包膜浸润患者(P<0.05)。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IGF-1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包膜浸润程度相关。
作者:向航;马洪;段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观察并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的影响。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本院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70例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其接受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并进行对比。治疗后患者龈沟液中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中IL-4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对比治疗前后血清中的TNF-α、IL-4水平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牙周基础治疗重度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其不会对血清中TNF-α、IL-4水平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影响较大。
作者:侯玉一;侯玉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首诊卵巢肿瘤患者200例,将7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和12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外周血中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 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对卵巢癌的诊断及监控中的意义。卵巢癌患者治疗前CA25、HE4、D-二聚体、PLT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Ⅲ~Ⅳ期)CA125、HE4、DD、PLT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的指标检测中,以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争取及早诊断与治疗。
作者:吴蕴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进行电切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能够在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欧阳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我院收治的十二直肠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出10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奥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和法莫替丁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8%高于法莫替丁组患者的80.39%,且用药后1周、2周、4周,奥美拉唑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比法莫替丁组低(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奥美拉唑组患者的7.84%与法莫替丁组的9.80%差异不大(P>0.05)。在十二指肠的临床治疗中,奥美拉唑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溃疡的愈合,可作为十二指肠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卓文锋;王佳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肢体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静脉滴注甘露醇和抬高患肢方案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基础上辅以活血止痛汤。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另外,通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止痛时间与消肿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辅以活血止痛汤,能够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作者:徐为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1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消毒,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比两组手术细菌数和术后情况。观察组手术室术前10min、术中20min、结束手术时的细菌数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WBC异常例数、术后发热例数、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例(P<0.05)。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颅脑外伤手术时手术室细菌数,降低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方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为了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探讨和研究运动反馈训练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根据随机原则从治疗的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一般作业疗法训练,而试验组则同时给予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对患者上肢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AROM、MBI、FMA评分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运动反馈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上肢和手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作者:王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观察经筋取穴疗法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取穴疗法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循经针刺治疗。两组均可参与现代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筋取穴疗法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陈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回顾分析收治的120例年龄大于70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资料,分为干预组(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及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均行冠脉造影术明确存在冠脉显著病变,其中干预组60例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药物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1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及种类。1个月后发现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3%。1年后发现干预组心脑血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10%VS 18.3%),干预组1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6% VS 36.7%)。经皮冠脉介入术对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降低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陆志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