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瑞瑞;张文龙;邱南海;苗戍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52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于入院1w后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入院48h内接受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治疗前Berg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认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项功能,对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淼霞;陈钢;左若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54例)在其基础上加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β-HCG、血孕酮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包块直径比对照组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率均较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的甲氨蝶呤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分娩后因宫缩乏力而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B组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欣母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总有效率、用药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止血总有效率(88.57%)低于B组(97.22%),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高于B组(2.78%),在用药后2h、12h的出血量上,A组均多于B组(P<0.05)。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欣母沛的止血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促进产妇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燕;周俐琼;杨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收治的4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30例上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合并症的心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超敏C-反应蛋白和乳酸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入院后即刻、入院后6h、12h、24h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11±1.08)mg/L、(2.09±1.48)mg/L、(2.49±1.46)mg/L、(2.31±2.11)mg/L,试验组分别为(4.52±1.62)mg/L、(7.07±1.42)mg/L、(7.82±1.76)mg/L、(10.91±2.37)mg/L,两组不同时刻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后即刻、入院后6h、12h、24h乳酸水平水平分别为(1.28±0.12)mmol/L、(1.40±0.41)mmol/L、(1.42±0.91)mmol/L、(1.49±0.81)mmol/L,试验组分别为(1.39±0.22) mmol/L、(1.68±0.55)mmol/L、(2.12±1.11)mmol/L、(2.52±1.17)mmol/L,两组不同时刻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和乳酸检测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广泛应用。
作者:马远明;余锦燕;曾康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手术及预后指标。观察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可显著改善手术和预后指标,可首选及推广。
作者:唐俊;徐晓忠;姚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回顾分析收治的120例年龄大于70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资料,分为干预组(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及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均行冠脉造影术明确存在冠脉显著病变,其中干预组60例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药物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1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及种类。1个月后发现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3%。1年后发现干预组心脑血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10%VS 18.3%),干预组1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6% VS 36.7%)。经皮冠脉介入术对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降低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陆志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以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接诊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通过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通过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有显著优势(P<0.05)。空心螺钉固定手术创伤小,耗时短,患者恢复快,骨折愈合效果显著。
作者:刘中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取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中的各项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低,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文;付毅;鱼宁;拜都如拉·艾尼吐;周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利用改良膀胱灌注法进行膀胱灌注对B超引导下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生殖中心在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共120个周期,试验组60例采用改良膀胱灌注法使膀胱充盈后移植,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方式使膀胱充盈后进行移植,比较分析两组方式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患者的膀胱充盈时间、膀胱充盈度、子宫屈度改变、患者满意度、妊娠率等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改良膀胱灌注法充盈膀胱对B超引导下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妊娠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提高,妊娠结局圆满。
作者:薛洁;熊跃婕;李琳;熊玉凤;陈名;宋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2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联合1组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联合2组除联合1组所用的两种药物外,另加以尼莫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联合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较之于联合1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联合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2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0%,联合1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可促进神经功能与病灶范围的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利用。
作者:王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讨论亮丙瑞林比照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疗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参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分别给予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治疗,完成3个疗程后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差异,同时评析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对比各组用药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P<0.05),但不论用药前还是用药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各组用药前后E2、FSH、LH、P等各项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相比下试验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子宫肌瘤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有助于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血清激素水平,比照亮丙瑞林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理想用药方案在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张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2014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阴式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阴式组患者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阴式组患者少(P<0.05),治疗费用较阴式组患者多(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h VAS评分(疼痛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疾病患者,各有利弊,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郑志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1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3/41),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组穿孔愈合良好,均未见溃疡复发。胃十二指肠穿孔经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黎细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2015年1~12月收治于我院儿科住院部治疗的82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进行退热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的同时,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持续降温,此外,给予两组患儿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并评估两组的临床降温状况。观察组降温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仪对手足口病患儿的降温疗效显著,不适症状较少,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尽快控制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卢长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140例儿科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患儿临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而且还可强化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向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临床资料,均单胎。按照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3.33%)比对照组(70.00%)高,并且胎儿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积极影响,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谷秀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筛查的8600例妊娠中期孕妇,比较产前超声筛查结果与产后随访结果。同时,对产前超声筛查出的复杂性心脏畸形儿童四腔心切面(4VC)、左室流出道切面(VOTV)、右室流出道切面(VOTV)、三血管气管切面(3VVT)和三血管平面(3VV)对畸形类型和复杂性心脏畸形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纳入本研究的385例妊娠中期胎儿中,共检出先天性复杂性心脏畸形340例,其中严重畸形244例(71.8%),非严重畸形96例(28.2%),与随访结果符合率为88.3%。单纯4CV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234例,占68.8%;4CV+(AR-SAV)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270例,占79.4%。研究结果显示,单纯4CV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4CV+VOTV、4CV+3VV及4CV+3VVT切面,它们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4CV+3VV及4CV+3VVT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4CV切面、4CV+(AR-SAV)切面和4CV+VOTV切面(P<0.05)。产前超声检查是识别妊娠中期先天复杂性心脏畸形胎儿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指导孕妇终止妊娠从而降低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出生率,对国家实现优生优育的政策具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采用多切面超声筛查可更好的提高检出率,降低漏检率。
作者:程军;吴爱华;夏炜;吴新民;周洋;徐嵩;杨丽;胡文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140例骨科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并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照组实施骨科护理常规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发生风险2例,对照组13例。两组患者发生风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通过提高骨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防范骨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徐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站检验科收检的80例健康患者进行研究,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并用离心机分离血清,采集后的1、6、12、24h应用上海科华卓越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糖、肌酐、谷丙转氨酶等生化项目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健康患者空腹静脉采血1h的测定血糖(GLU)、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5.02±1.14)μom/L、(64.8±5.97)μom/L、(27.02±2.01)U/L,以健康空腹静脉采血1h的测定结果为标准,患者采血后的6h测定血糖(GLU)、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4.81±1.20)μom/L、(65.62±5.91)μom/L、(30.32±2.07)U/L;12h测定血糖(GLU)、肌酐、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4.11±1.31)μom/L、(65.51±5.82)μom/L、(32.82±2.71)U/L;24h测定血糖(GLU)、肌酐、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3.62±1.11)μom/L、(66.21±6.22)μom/L、(38.62±1.85)U/L,血液标本放置6h,血糖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液标本放置12h,血糖和谷丙转氨酶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肌酐放置24h后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大部分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及时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减少误差的发生。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常规工艺中挥发油是直接喷洒在制剂中,但由于挥发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影响药物的疗效。由于本方所含挥发油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应稳定存在于制剂中,故本实验采用了β- CD包合,使挥发油稳定性增强,且提高了制剂的药效。
作者:李瑾;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