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辉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急性脑血管病人58例,其中脑出血患者26例,脑梗死患者32例。患者进行轴位T1WI、T2WI以及DWI、SW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检出情况以及ADC、PW值。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均不一样,两组患者磁共振一般检查查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WI梗死组检出率100%, SWI出血组检出率100%,两组患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ADC值((0.54±0.22)×103)低于梗死组((0.64±0.11)×103),出血组PW值(-0.72±0.02)明显低于脑梗死(-0.22±0.12)(P<0.05)。SWI诊断脑出血更为敏感,DWI诊断脑梗死更为准确,只有将SWI和DWI联合起来,才可有效诊断出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作出有效参考。
作者:陈俊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7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手辅式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腹腔镜根治治疗。将两组手术情况、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等优势,针对肿瘤体积大、分期高患者,应给予手辅式腹腔镜手术治疗,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贾守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我院收治的十二直肠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出10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奥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和法莫替丁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8%高于法莫替丁组患者的80.39%,且用药后1周、2周、4周,奥美拉唑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比法莫替丁组低(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奥美拉唑组患者的7.84%与法莫替丁组的9.80%差异不大(P>0.05)。在十二指肠的临床治疗中,奥美拉唑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溃疡的愈合,可作为十二指肠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卓文锋;王佳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可视技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气管插管困难患者60例,按照抛硬币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acintosh可视喉镜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Artraq可视喉镜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所有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以及气管插管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插管后,两组患者MAP和HR参数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的MAP和HR参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Artraq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在困难气管插管中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名文;焦丰;黄重峰;陈文清;李铨华;吴文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取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中的各项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低,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文;付毅;鱼宁;拜都如拉·艾尼吐;周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南昌市生殖医院男性不育科住院患者18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90例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的9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对治疗的配合率、对治愈的信心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上的差别。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93%与65%)、对治疗的配合率(99%与76%)、对治愈的信心(89%与41%)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9%与68%)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强护患沟通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患者能够更大程度的配合治疗,从而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静雅;刘燕;魏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收治的4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30例上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合并症的心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超敏C-反应蛋白和乳酸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入院后即刻、入院后6h、12h、24h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11±1.08)mg/L、(2.09±1.48)mg/L、(2.49±1.46)mg/L、(2.31±2.11)mg/L,试验组分别为(4.52±1.62)mg/L、(7.07±1.42)mg/L、(7.82±1.76)mg/L、(10.91±2.37)mg/L,两组不同时刻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后即刻、入院后6h、12h、24h乳酸水平水平分别为(1.28±0.12)mmol/L、(1.40±0.41)mmol/L、(1.42±0.91)mmol/L、(1.49±0.81)mmol/L,试验组分别为(1.39±0.22) mmol/L、(1.68±0.55)mmol/L、(2.12±1.11)mmol/L、(2.52±1.17)mmol/L,两组不同时刻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和乳酸检测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广泛应用。
作者:马远明;余锦燕;曾康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新技术治疗,观察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传统内镜技术诊断准确率为71.05%(54/76),低于内镜新技术准确率96.05%(73/76);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0.00%,较对照组13.16%明显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44.21±6.23)min、(6.76±2.12)d、(14276.12±233.41)元,明显低于对照组(92.32±16.76)min、(13.41±3.72)d、(23187.08±568.99)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应用内镜新技术诊断,可明显提高准确率,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治疗组(n=39),对照组行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8.4%,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9%,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4.520,P>0.05)。痰热清注射液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促进了患儿的康复,可以应用。
作者:张予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手术及预后指标。观察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可显著改善手术和预后指标,可首选及推广。
作者:唐俊;徐晓忠;姚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麻醉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于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长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我院收治的360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分别行乳晕入路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方式切除肿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VSS评分及住院时间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但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瘢痕V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7%(P<0.01)。乳晕入路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通过对比三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的血常规参数,分析不同仪器间的相关性及应用效果,从而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以贝克曼·库尔特LH780 ANALYZER(Beckman COULTER LH 780 ANALYZER)作为参照仪器,两台贝克曼·库尔特 Ac.t 5diff血细胞仪作为比对仪器。连续8d收集低值、中值、高值的新鲜血液在三台血细胞仪上分别完成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的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分析比对结果的回归性及线性关系。参照仪器与比对仪器的RBC、WBC、PLT、HCT、HGB的CV%(相对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三组仪器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且比对仪器与参照仪器之间的相关系数均>0.975。不同仪器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无影响,可提供一致性的检测结果,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性。
作者:文碧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复发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宫腔形态恢复、月经改善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宫腔形态恢复、月经改善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粘连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龚琴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接受长期激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钙尔奇D治疗,研究组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治疗。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骨质疏松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23、15.11,可以看出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成本-效果比优势。本次研究认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中密固达疗更为肯定,钙尔奇D更具有成本-效果比。
作者:王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以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9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6例),两组均于介入或者手术治疗后,采用相应治疗方案,前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而后者采用高压氧,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高压氧的临床应用价值。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MMSE评分、VMCA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3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组间干预后对比,观察组ADL评分、MMSE评分、VMCA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上针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痉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高压氧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进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器官转移治疗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只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紫杉醇加顺铂的全身化疗结合胸部三维放疗,对两组治疗效果、预后因素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部原发灶计划靶区剂量和转移部位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在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器官转移患者时,采用全身化疗结合胸部三维放疗的效果突出,可以使疗效得以提高。
作者:丁金泉;张群贵;黄春兰;李为之;李晓静;朱淑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为了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探讨和研究运动反馈训练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根据随机原则从治疗的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一般作业疗法训练,而试验组则同时给予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对患者上肢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AROM、MBI、FMA评分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运动反馈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上肢和手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作者:王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2014年1~6月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6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7~12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6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Barthel 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分别为(22.4±3.8)d和(8320.6±680.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Barthel指数、满意度分别为(64.3±12.4)分、(73.6±2.8)、95.4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路径模式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自我康复意识和服务满意度。
作者:钟桂香;钟丽霞;林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患有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的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3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究体重质量指数、血细胞比容以及APACHE II评分、肺部感染评分和机械通气等因素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肺部感染评分﹥6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也是影响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未接受通气治疗的要比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死率高;其次,当患者的APACHE II的评分超过30分时患者的病死率也会明显提高。但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以及体重质量指数等因素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诸多临床因素中,患者的肺部感染评分是否大于6,APACHE II的评分是否超过30以及患者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可能是影响老年患者患有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的重要危险性因素。
作者:魏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