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斌
选取72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全面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7.2%、91.7%,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27.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结石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全面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吴晓虹;匡姣;钟瑞莹;张焕玲;谢小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9例。A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2.5mg/d口服;B组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25.0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体内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凌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妇科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12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各64例。常规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延续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支持,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比较:延续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延续组一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延续性护理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谢小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均采用四联疗法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铝碳酸镁片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较大改善,溃疡直径均有缩小或痊愈迹象,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观察组无不良反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冯云赋;杨燕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5年5月住院的700例孕妇,按有无自然流产史分为观察组(有自然史孕妇组)和对照组(无自然史孕妇组)各350例,两组孕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血清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孕妇TORCH的阳性率及孕妇不良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四种病毒的阳性率,如单纯疱疹病毒(HSV-Ⅱ)、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弓形虫(TXO)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情况,如早产、流产、死胎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妇产前进行TORCH感染检测在预防自然流产及预测出生胎儿是否畸形或患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可能性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简晓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连线测试A(TMTA)、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SC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在TMTA、DSCT和CPT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叶片联合奥氮平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陈娟茹;程茜;徐强;杜群丽;杨远坚;鲍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经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6例,经脂肪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44例评价为有效,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患者36例评价为有效,总有效率为78.26%(36/46),观察组评价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w后,两组患者的ALT、AS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脂肪乳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而且安全性高,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郑浪宁;吴新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进行电切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能够在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欧阳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2014年1~6月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6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7~12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6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Barthel 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分别为(22.4±3.8)d和(8320.6±680.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Barthel指数、满意度分别为(64.3±12.4)分、(73.6±2.8)、95.4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路径模式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自我康复意识和服务满意度。
作者:钟桂香;钟丽霞;林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探讨康复新液在小儿外科感染伤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本院近年来治疗的150例具有外科感染伤口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伤口愈合时间、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5.38±0.59)、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4.32±0.41)、总有效率(9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7.08±1.03)、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5.02±1.12)、总有效率(84%)、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小儿外科感染伤口,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疗效显著,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胡友娥;李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慢性心衰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参竹心康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内皮素、每分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以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等指标。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在内皮素、每分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以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的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慢性心衰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之参竹心康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收缩、舒张功能,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和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我院收治的360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分别行乳晕入路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方式切除肿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VSS评分及住院时间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但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瘢痕V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7%(P<0.01)。乳晕入路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分娩后因宫缩乏力而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B组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欣母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总有效率、用药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止血总有效率(88.57%)低于B组(97.22%),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高于B组(2.78%),在用药后2h、12h的出血量上,A组均多于B组(P<0.05)。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欣母沛的止血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促进产妇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燕;周俐琼;杨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临床资料,均单胎。按照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3.33%)比对照组(70.00%)高,并且胎儿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积极影响,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谷秀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昏迷患者,所有患者行动态脑电图检查,对患者脑电图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脑电图分级与Glasgow评分为负相关,前者越高,后者越低。EEG类型与昏迷患者的预后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动态脑电图变化观察,可以准确判断昏迷患者的脑电功能损害程度,对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大鸿;李燕;刘志远;吴文娟;刘唯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产检的孕妇(检查项目为产前筛查、产前咨询、超声检查、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对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追踪围产儿结局。2014年检查出异常的情况低于2015年检查出的异常,在孕妇产前筛查结果比较中,产前筛查、产前咨询、超声检测的比例,2015年的数据远高于2014年,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年的随访情况中,2014年随访1179例(98.25%),失访21例(1.75%),2015年随访1391例(99.35%),失访9例(0.64%)。产前筛查和产前检查,可以有效的诊断出孕妇及胎儿的情况,发现存在的异常和潜在的风险,提高新生儿的素质,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要重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作者:李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12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先实施抗HP三联治疗方案一周,随后治疗组给予黛力新和洛赛克治疗;对照组给予谷维素和洛赛克治疗,均连服4周。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胃镜检测、14C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不良反应和患者情绪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第2、4w治疗有效率为87.5%和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和8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HP根除率分别为85.9%和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和8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黛力新联合洛赛克较谷维素联合洛赛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效果好,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明显提高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的表达,探讨IGF-1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相关性的关系。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10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IGF-1基因的mRNA,观察IGF-1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观察组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恶性组涎腺恶性肿瘤患者中IGF-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腺体组织(P<0.05);多形性腺瘤中有包膜浸润的IGF-1表达高于无包膜浸润患者(P<0.05)。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IGF-1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包膜浸润程度相关。
作者:向航;马洪;段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探究改良柳木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治疗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为就诊的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患者112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夹板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柳木小夹板治疗,探究不同方法治疗后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优良率的差异性。在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优良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柳木小夹板治疗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具有一定的效果,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消除肿痛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铭;李启中;杜国聪;区杰雄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推广。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13例行枸橼酸钠抗凝血液净化1542例次,对照组12例行普通肝素抗凝血液净化1473例次。观察枸橼酸钠抗凝技术治疗后全血活化凝血时间(WBA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BACT和APTT分别为(108.62±9.54)s和(33.26±2.89)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a2+、血清枸橼酸根及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钠抗凝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高浓度枸橼酸钠还可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治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