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对比分析

钟桂香;钟丽霞;林冬梅

关键词:脑卒中, 临床路径护理, 传统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摘要:选择2014年1~6月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6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7~12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6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Barthel 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分别为(22.4±3.8)d和(8320.6±680.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Barthel指数、满意度分别为(64.3±12.4)分、(73.6±2.8)、95.4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路径模式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自我康复意识和服务满意度。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复发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宫腔形态恢复、月经改善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宫腔形态恢复、月经改善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粘连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龚琴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谷氨酰胺联合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腹泻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小儿腹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观察组予以低渗口服补液盐结合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次数及腹泻缓解所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低渗口服补液盐能有效治疗小儿腹泻,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林婕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袢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

    本次试验对象选取我院76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在关节镜下进行带袢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下带袢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显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可靠的保障。

    作者:许鹏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探讨

    分析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效果,总结应用经验。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椎体前房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0.0%,但未见症状体征;术后末次随访(6.8±2.1)个月,再骨折1例;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平均高度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度低于术前,末次随访前缘高度低于术后、后凸Cobb角度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射量与前缘高度(r=0.346)、中部高度(r=0.675)、平均高度术后高度(r=0.471)增长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末次随访VAS与ODI低于术前,末次随访VAS高于出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疗效较好,有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椎体高度丢失、再骨折。

    作者:陈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木香、砂仁混合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常规工艺中挥发油是直接喷洒在制剂中,但由于挥发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影响药物的疗效。由于本方所含挥发油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应稳定存在于制剂中,故本实验采用了β- CD包合,使挥发油稳定性增强,且提高了制剂的药效。

    作者:李瑾;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用法行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有效性研究

    将114例实施药物流产的早期孕妇随机分为3组,包括研究组A、研究组B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孕妇连续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3d,在第3d服用24h后加用米索前列醇(0.2mg)3片;研究组A、研究组B均按对照组方法口服米非司酮,第3d 24h后分别加米索前列醇(0.2mg)6片及9片。于胚囊排出后第8、15及30d随访,比较三组孕妇引产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A、研究组B引产成功率更高,胚囊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及阴道出血量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用药后仅研究组B出现2例恶心、呕吐,孕囊排出后自然缓解,其余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米非司酮常规剂量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以1.2mg为宜)可显著提升引产成功率及胚囊排出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及出血量。

    作者:卢敏;全冬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康复新液在治疗小儿外科感染伤口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探讨康复新液在小儿外科感染伤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本院近年来治疗的150例具有外科感染伤口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伤口愈合时间、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5.38±0.59)、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4.32±0.41)、总有效率(9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7.08±1.03)、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5.02±1.12)、总有效率(84%)、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小儿外科感染伤口,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疗效显著,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胡友娥;李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和宫颈病变的关系分析

    随机抽取2482例女性患者,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进行HPV 基因型检测,选取部分病例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HPV阳性率为25.7%。高危型HPV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2、HPV16、HPV58、HPV39、HPV53;低危型前三位分别为HPV81、HPV6、HPV1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病变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付向春;余艺萍;刘春菊;梁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观察比较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

    探究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狼疮性肾炎上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35例狼疮性肾炎病人进行观察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7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间断性的使用环磷酰胺进行冲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清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水平,统计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治疗之后24h观察组患者的补体C3水平、尿蛋白定量、SLEDAI评分以及ANA阳性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以让狼疮性肾炎病人的血清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水平降低,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维佳;黄俊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P阳性根除率未出现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相比,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氟西汀应用于辅助治疗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7例伴抑郁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扩冠、抗凝、降压等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V等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价心脏功能,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l、2、4、6周末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情绪的缓解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治疗后对心脏功能的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P>0.05);两组抑郁评分显示,对照组在2周末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则在1周末即显示出明显疗效,两组间的评分及减分率均在治疗的1、2、4、6周末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3%,不良反应率10.9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92%、21.15%,其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氟西汀应用于辅助治疗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中,在保证心脏功能疗效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抑郁情绪,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廖春华;朱瑞光;冯文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转院患者转运过程影响的临床研究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急诊科负责转入或转出的年龄均≥16岁的患者286例,将实施MEWS评分转运管理模式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MEWS评分转运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患者应用前后转运过程中发生病情恶化的比率以及满意度。观察组病情恶化的发生率为2.94%,对照组病情恶化的发生率为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21%,对照组死亡率为1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为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对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是一种快捷、简便、实用的病情评估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死亡率,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燕颜;黎月银;区健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A125、HE4联合D-二聚体、血小板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选取首诊卵巢肿瘤患者200例,将7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和12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外周血中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 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对卵巢癌的诊断及监控中的意义。卵巢癌患者治疗前CA25、HE4、D-二聚体、PLT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Ⅲ~Ⅳ期)CA125、HE4、DD、PLT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的指标检测中,以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争取及早诊断与治疗。

    作者:吴蕴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子宫肌瘤给予亮丙瑞林比照米非司酮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讨论亮丙瑞林比照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疗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参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分别给予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治疗,完成3个疗程后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差异,同时评析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对比各组用药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P<0.05),但不论用药前还是用药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各组用药前后E2、FSH、LH、P等各项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相比下试验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子宫肌瘤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有助于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血清激素水平,比照亮丙瑞林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理想用药方案在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张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整体护理配合在改善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采用血液透析法治疗的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研究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病死3例。整体护理配合在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中具有显著效果,患者的治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瑞花;吴敏慧;曾雪英;陈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推广

    目的:研究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推广。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13例行枸橼酸钠抗凝血液净化1542例次,对照组12例行普通肝素抗凝血液净化1473例次。观察枸橼酸钠抗凝技术治疗后全血活化凝血时间(WBA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BACT和APTT分别为(108.62±9.54)s和(33.26±2.89)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a2+、血清枸橼酸根及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钠抗凝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高浓度枸橼酸钠还可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治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男性不育患者护理效果的分析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南昌市生殖医院男性不育科住院患者18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90例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的9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对治疗的配合率、对治愈的信心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上的差别。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93%与65%)、对治疗的配合率(99%与76%)、对治愈的信心(89%与41%)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9%与68%)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强护患沟通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患者能够更大程度的配合治疗,从而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静雅;刘燕;魏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100例临床效果分析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2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联合1组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联合2组除联合1组所用的两种药物外,另加以尼莫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联合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较之于联合1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联合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2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0%,联合1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可促进神经功能与病灶范围的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利用。

    作者:王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阻滞麻醉下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麻醉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于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长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骨细胞CD44和纤连蛋白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骨细胞CD44和纤连蛋白的表达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8只SD大鼠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同时选取28只建立Ⅱ期骨折愈合模型SD大鼠作为对照,分别于骨折后10、20、40 d进行取材,分别对骨痂进行HE染色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细胞CD44及纤连蛋白,观察各自分布情况。结果在骨质疏松性骨折SD大鼠的不同时间段其CD44及纤维表达具有一致性,且随着骨折愈合,其表达逐渐增加,接近正常SD大鼠组织水平。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SD大鼠骨细胞CD44和纤连蛋白均显著减少,且随着骨折的恢复,水平逐渐上升。提示骨细胞CD44和纤连蛋白在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可能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之一,为骨质疏松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作者:陈健;郑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