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华;朱小英;徐红玲;陈弋珍
探讨慢性牙周炎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的效果.选取我院2012年01月~2012年06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牙周维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显示:两组经治疗,观察组每年牙齿缺失数为0.19±0.0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诊时牙周附着水平、PD以及B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疗效,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蔡俊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82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仅给予分娩镇痛,而试验组产妇则给予全程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在不同产程中的疼痛程度以及母婴结局.经过研究发现,对照组产妇在不同产程中宫缩疼痛评分和试验组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全程陪伴联合分娩镇痛,不仅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并减少产程,而且能够提高镇痛效果,增加分娩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MR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为今后该病的及早诊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笔者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所在医院确诊为RESLES的儿童患者,回顾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总结RESLES诊断中MRI特点.结果 本组10例患儿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抽搐、嗜睡;病原学检查发现2例患儿为HRV,2例患儿为MP,1例患儿为INFA;脑脊液均无异常状况;电解质检查发现4例患儿为低钠;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各导弥漫性波及枕区背景波偏慢;住院时间为(5.6±1.2)d;预后评估均为良好.首次MRI病灶部位主要为胼胝体压部,1例患儿伴有半卵圆中心受伤;DWI提示弥散受限,呈高信号,T1WI主要呈稍低信号,1例无明显异常;T2WI主要为稍高信号,1例为高信号;1例为MERSⅡ型,其余均为Ⅰ型.治疗后复查均提示病灶部位异常信号消失.结论 RESLE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检查具有一定特征,能用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作者:黄正旺;王文新;钱向东;常莎;郑晓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代谢系统的变化,对手术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可能会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术后恢复效果欠佳等.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是当前临床方面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就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药物调控方法和非药物调控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作者:王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70例双腔留置导管患者,依照护理措施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双腔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中双腔留置导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程善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概率以及腹透液培养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腹透液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合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罹患腹膜炎的概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子阳;曹迅;陈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30例微创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38例常规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疗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76.32%明显提高(P<0.05);术后观察组的腕关节X线Batra评分、Gartlan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痊愈时间更短(P<0.05).微创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且术后康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俊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应用阿莫西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及其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每位患者的用药时间、给药途径、药物剂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药物原理.给药1~7d产生不良反应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并且采用口服给药方式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静脉滴注途径应用(P<0.05),而在不良反应类型分析中,过敏反应是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其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阿莫西林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但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给药途径并控制患者用药时间,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一般状态,降低阿莫西林的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观察对比麻醉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多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麻醉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均具有镇痛、麻醉效果,但是舒芬太尼手术镇痛、术后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芬太尼,更适合在神经外科手术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lc、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丹丹;李湘;李毅芳;张海涛;夏萃;刘薇;胡宇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将我社区门诊收治的164例糖尿病确诊病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菜单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健 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8.8%和96.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8%和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菜单式”健康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值得在社区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永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选取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患者,依次行常规X线平片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曲面重建,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的总检出率、完全线性骨折检出率、不完全性骨折检出率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常规X线平片诊断出12例,其准确率为31.58%;多层螺旋CT检测出37例,其准确率为97.37%.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术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诊断肋骨微细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詹智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脑功能的意义.方法 临床纳入70例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HIE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70例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EEG动态监测.分别观察两组新生儿背景活动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SWC)、带宽结合下边界、高上边界以及低下边界等.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aEEG连续性、成熟SWC比例分别为8.6%、1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100.0%,不连续性及不成熟SWC分别为91.4%、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均P<0.05).研究组上边界振幅大于对照组,下边界振幅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带宽结合下边界振幅成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进行aEEG监测,可有效对HIE进行早期诊断,预测病情的发展.
作者:邓秀初;余碧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3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预后指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引流时间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随时间逐年下降,但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局部复发率、中位生存期以及生存率上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上,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临床效果基本相当,但其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作者:郑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研究组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结肠黏膜NF-κB、TNF-0α、COX-2浓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6.8%,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25.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少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究超声下宫颈长度及宫颈指数测定在预测早产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往我院分娩的38例孕妇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早产分为对照组(足月分娩)20例和研究组(早产)18例,分析超声下宫颈长度及宫颈指数测定在预测早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组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宽度、宫颈Bishop评分、宫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下宫颈长度及宫颈指数能够准确预测早产发生几率且重复性好,可以作为预测早产的观测指标在临床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阳子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胃溃疡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3.78%),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了轻微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为2.70%,与对照组(18.92%)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精力状况评分、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依次为(64.55±4.53)分、(67.47±4.86)分、(61.88±3.58)分、(64.93± 4.11)分,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43.76±4.12)分、(46.18±4.39)分、(44.73±3.26)分、(42.19±3.79)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溃疡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够改善生活指标,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利于患者改善预后情况,值得借鉴.
作者:陈伟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将收治的68例异常妊娠大出血产妇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各为36例和32例,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急救护理干预,B组仪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平均分娩时间、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分娩前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值以及产后恶露天数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进行临床急救护理干预可明显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同时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朱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研究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比较其临床疗效.研究组优良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76.7%和2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微创技术可显著提高骨科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付建;沈宏达;王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选取我院严重创伤患者84例,根据输血量多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为需少量输血患者(输血量<自身血容量的1倍),观察组为需大量输血患者(输血量≥自身血容量的1~1.5倍),对比两组输血前、输血后1d与5d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输血后1d观察组TT、APTT、PT均有显著增加,PLT、FI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d观察组TT、APTT、PT、PLT、FIB基本恢复至输血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大,为避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各指标.
作者:陈居根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