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52例

肖小珠;侯一民;朱未波

关键词:内镜, 黏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摘要:目前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首选内镜下切除,但经内镜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比较困难,且容易发生结肠穿孔和出血。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诊治消化道扁平病灶的一项新技术,自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对52例结肠广基息肉行肠镜下EMR,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横肌阻滞临床应用进展

    近年来,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和疼痛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神经刺激仪、超声引导定位的应用,使得一些新的神经阻滞术-如腹横肌阻滞术的应用成为可能,优点是操作简便、风险低、应用指征广泛。腹横肌阻滞是腹壁区域阻滞中的新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特点,迅速被临床推广。现就腹横肌阻滞术的应用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王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先天性或继发性的原因致使血甘油三酯(TG)增高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的主要致病因素。TG分解的游离脂肪酸诱发胰腺微循环障碍及对胰腺导管和腺泡的直接损伤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发病特点以显著的血TG值升高,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胰腺炎,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重型胰腺炎。早期降血脂是该病治疗的核心,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效果显著,是目前常用治疗方法。预防主要在于坚持合理饮食以及特殊人群的血脂控制,避免TG的增高。

    作者:孙向宇;秦鸣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

    目的:评价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行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术治疗(86例),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86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的症状评分及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术能有效治疗混合痔,减少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为广大肛肠科医师门诊手术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作者:谢琦;居同法;任华;周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米银痔疮净用于多切口复杂性肛瘘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纳米银痔疮净在多切口复杂性肛瘘术后的临床运用。方法:100例复杂性肛瘘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对口浮线引流术治疗,术后分为循管道注入纳米银痔疮净治疗组和甲硝唑纱条组各50例,分别观察两组术后患者伤口舒适度与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患者舒适满意度与肛门不适感,以及术后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t=3.347,P<0.05),而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切口复杂性肛瘘术后,应用纳米银痔疮净治疗,操作简单,疼痛轻微,舒适感明显,利于伤口修复。

    作者:潘德强;黄祖仟;段文志;李美荣;胡丽;邓洪毅;王树添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对全麻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麻术中的咪达唑仑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并存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丙泊酚维持用量随机分为3组,A组3 mg·kg-1·h-1,B组5 mg·kg-1·h-1,C组7 mg·kg-1·h-1;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切皮后2 min(T3)、手术探查(T4)及清醒拔管后(T5)各时点的HR、BP、CSI、CORT。结果:T2、T3、T4时A组比B组、C组HR快(P<0.05),T2、T3、T4、T5时A组比B组、C组SBP、DBP数值高(P<0.05),T2、T3、T4时A组比B组、C组CSI数值高(P<0.05),B组、C组CORT值在T2时刻降低(P<0.05),T3、T4、T5时A组比B组、C组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以5 mg·kg-1·h-1泵入维持麻醉时,高血压全麻患者各指标变化相对比较平稳。

    作者:张义华;王玲玲;刘颖;孔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剂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0只造模,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戊巴比妥钠组、氯胺酮组、乙醚组、乙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分别给药观察大鼠死亡率、麻醉状态、麻醉时间等指标。结果:乙醚组死亡率高,水合氯醛组和乙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低;复合组的麻醉状态稳定,乙醚麻醉诱导时间114 s、持续时间284 s,、水合氯醛诱导时间422 s、持续时间6785 s。结论:水合氯醛或乙醚复合氯胺酮麻醉,诱导时间较短,持续时间适中,适合心梗造模手术。

    作者:蒋文臣;桂晓臣;李平;陈清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且很棘手的骨科创伤。股骨转子下区域是一个生物力学上应力高度集中的部位,内后侧皮质的重建是治疗上的关键。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有畸形愈合、不愈合以及各种内固定器相关的并发症。充分了解了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和生物力学特点,才能有效予以治疗。

    作者:马剑雄;王杰;杨阳;马信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h1/Th2细胞因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规律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DVT患者66例,按病程分为1~3 d组、4~7 d组、8~15 d组和16~30 d组,观察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患者TNF-α、IFN-γ、IL-4、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3 d组、4~7 d组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升高,8~15 d组和16~30 d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降低。结论:DVT中存在Th1/Th2的分化失衡,Th1/Th2细胞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的指标。

    作者:程志新;张玉冬;张玥;王彬;侯玉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磺达肝癸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9例连续的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肢体气压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磺达肝癸钠组44例:给予磺达肝癸钠联合肢体气压泵预防。术后观察比较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总失血量、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变化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磺达肝癸钠组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1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χ2=19.073,P<0.01)。结论:使用磺达肝癸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凝血功能、血小板无明显影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方伦;杜英勋;徐国红;任明安;单军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黑斑息肉病并发回-结型肠套叠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间断性腹部胀痛不适20年,偶有黑便,未系统治疗。入院前2年间加重发作,诊为肠套叠,均予非手术治疗。曾有经胃镜、结肠镜行胃、结肠多发息肉电灼切除术史。4h前,因患者再发阵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及便血,急诊收住院。查体:T:36.4℃,BP:120/70 mmHg,心肺可,急性面容,贫血貌,口唇黏膜及掌指端可见色素沉着;全腹散在压痛,右下腹为著,伴反跳痛,可见肠型,右下腹可触及4 cm×10 cm大小的肿物;肠鸣音活跃,偶可闻及高调肠鸣音。急查:血常规WBC:12.5×109/L ,GRA:88%,HGB:99 g/L ;腹部彩超:右下腹团块,考虑肠套叠;腹部CT:右下腹末端回肠呈同心圆及刀鞘状改变,考虑肠套叠(图1)。临床诊断:(1)急性完全性机械性低位小肠梗阻;(2)肠套叠(回-结型);(3)黑斑息肉病;(4)贫血。经治疗4h症状仍持续加重,体温升高,不除外肠缺血坏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末段回肠套入升结肠内,形成回-结型套叠;套叠肠管扩张,大直径12 cm,近端小肠无扩张,可触及息肉;行肠套叠复位后,切除套叠坏死小肠,行肠吻合、腹腔引流术。切除肠管内可见血性肠液,肠壁多发息肉,大一枚直径约2 cm,基底宽(图2)。病理回报:小肠错构瘤性息肉,肠黏膜变性、坏死伴出血(图3)。术后予抗感染、抑酸止血,纠正低蛋白血症,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待排气排便后给予中药芍药甘草汤合补血养气汤加减,并针刺中脘、关元、足三里、上巨虚等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良好。出院后随访2年,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作者:宋媛;解基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术后复发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剧烈呕吐后突发上腹痛10余小时入院。发病前1周严重呃逆发作,伴上腹胀满感。入院前10余小时出现剧烈呕吐,呕吐后出现上腹痛,伴轻微右胸痛。33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有术后肠粘连、不全肠梗阻、间断呃逆病史,经常出现返流症状。1个月前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入院后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酸、补液。第2d右胸痛明显加重,并出现憋气、心悸症状。查体:T 39.5℃,呼吸急促,膝胸卧位。右胸隆起,皮下捻发感,右肺呼吸音消失。CT示右侧张力性气胸、胸腔积液、纵隔及皮下气肿。胸穿抽出黄绿色浑浊液体。诊断为自发性食管破裂,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1300 mL黄绿色浑浊液体并有大量气体排出。急症行右开胸探查手术,见胸腔内大量脓苔及胃内容物,食管下段有一个长约2.5 cm纵行全层裂口,行胸腔及纵隔清理,食管裂口缝合修补,应用邻近带蒂胸膜瓣包埋加固,在纵隔及胸腔分别置入引流管。术后第4d再次出现频繁呃逆,胸腔及纵隔引流由清亮转为脓性浑浊液体,考虑为再发食管破裂。于术后第6d行内镜引导下三腔喂养管置入术,见原食管破裂修补处有一直径约0.5 cm裂口,被覆较多脓苔。营养管末端置入空肠起始部以远20 cm,注入造影剂,发现近端空肠淤张、造影剂通过缓慢。置管后试行肠内营养治疗2 d,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症状,并可见营养液由胸腔引流管引出。中止肠内营养,继续静脉营养治疗。考虑患者合并频繁呃逆、返流及腹胀等症状,不利于裂口的愈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遵循降逆和胃治则,加用中药及针刺疗法控制呃逆发作、改善胃肠道功能。中药基础方:刀豆15 g,丁香3 g,陈皮10 g,石斛20 g,旋复花10 g,赭石30 g,半夏10 g,白芍15 g,甘草6 g,竹茹10 g,黄连10 g,降香10 g,砂仁15 g,太子参10 g,茯苓20 g,白术10 g,焦三仙30 g。1剂/d,水煎服,分2次经营养管注入。针刺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内关、公孙;配穴:攒竹、翳风、天枢、关元;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次/d。术后20 d,呃逆、返流等症状明显减轻;术后30 d,呃逆、腹痛、腹胀等症状完全缓解,经空肠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并应用生理盐水行持续胸腔冲洗。术后50 d,经X光检查确认食管裂口愈合,恢复经口进食,脓胸痊愈并拔除引流管。

    作者:王冬滨;李志刚;张仲卫;黄景陶;张永民;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发现膀胱神经内分泌癌1例临床报道并文献复习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1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6个月而求治我院。患者6年前因排尿困难入外院检查,当时查PSA 36 ng/mL,肛诊发现前列腺质地变硬,行前列腺经直肠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当时做了全面体检,除有高血压外,身体无其它异常。由于患者年龄偏高,因此行内分泌治疗,应用诺雷得3.6 mg,1次/月皮下注射;康士德50 mg,1次/d口服。以后每月检查一次PSA,发现PSA逐渐下降,2年后患者PSA稳定在4 ng/mL以下,患者未再继续应用内分泌治疗。以后经常复查PSA,一直未发现升高。6个月前,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在外院经B超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肿块,行膀胱镜检查并取活检示膀胱神经内分泌癌。因患者年龄偏大行保守治疗,后留置尿管出院。后因再次出血堵塞尿管,入我院进行治疗,给予膀胱冲洗,应用抗炎、止血药物,患者膀胱出血不能停止,只能采用持续冲洗。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B超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右侧壁可见肿物隆起,范围5 cm×4 cm,基底宽广无蒂,表面不光滑且布满血管,有散在小溃疡及出血点;膀胱CT扫描:膀胱右侧壁有一5 cm×4 cm新生物,突向腔内,浸润肌层,盆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化验血常规及PSA:红细胞3.0×109/L,血红蛋白97 g/L,PSA1.6 ng/mL;其余检查未见异常。由于患者出血不能停止,只能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探查见肿瘤位于右侧壁及顶部,距输尿管口约1.5 cm,大小约6 cm×5 cm,向腔内隆起,表面粗糙,有散在小溃疡及出血点,侵犯肌层及周围脂肪,局部膀胱僵硬。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贫血,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施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输尿管再植术。探查盆腔,骼血管旁有3个肿大淋巴结,切除送活检。病理检查,肉眼观:送检为膀胱及肿物8 cm×6.5 cm×5 cm。黏膜面椭圆形稍隆起肿物,切面见淡黄灰白色鱼肉状肿物5 cm ×3.5 cm×3 cm,肿物界限不清。免疫组化结果:突触素(sy)阳性,嗜铬素A (CgA)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阴性,波形蛋白(Vim)阴性。病理诊断:膀胱神经内分泌癌,侵及肌层外脂肪组织,送检淋巴结见癌转移(1/3),送检输尿管断端阴性。

    作者:王卫东;孙洪福;高兆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纳美芬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能的作用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纳美芬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和对胃肠动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2.5 mg稀释至100 mL,纳美芬组(纳美芬-舒芬太尼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纳美芬0.5μg/k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纳美芬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剂量纳美芬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促进肠蠕动恢复。

    作者:周汾;李肇端;余剑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例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Triport等单孔腹腔镜装置,利用头端可调整弯曲的和常规的腹腔镜器械,对32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平均住院3.0(3.0±1.0)d。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邢惠芝;郭永刚;赵冬雨;侯振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通便痔愈汤联合祛腐生肌膏对肛肠病术后创面的作用

    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们在肛肠病手术后内服通便痔愈汤、外用祛腐生肌膏换药促进创面愈合,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梁伟成;陈祖彦;向爱民;杨吉水;黄锦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肛泰制剂促进肛肠病术后快速康复60例

    肛肠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们采用肛泰栓联合肛泰软膏治疗肛肠病术后患者,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现总结如下。

    作者:傅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心理治疗腹部外科术后焦虑62例

    目的:探讨在镇痛、镇静基础上,心理和针刺治疗腹部外科术后焦虑的作用。方法:124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后完全清醒2 h后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2例)给予镇痛、镇静治疗,心理组(62例)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并针刺双侧神门、内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结果:两组术后48 h、72 h VAS及SAS评分,心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理及针刺可有效治疗腹部手术后焦虑。

    作者:穆群;高美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栓性浅静脉炎154例分析

    目的:探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154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外同治的方法:外治法以外敷硫酸镁为主;内治法以静脉输注活血药及口服抗炎止痛药为主,同时白细胞偏高的76例使用抗生素,抗凝治疗53例,手术治疗41例,观察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154例中治愈121例,半年后复发者33例。结论:有手术指征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应尽早手术,尽早抗凝治疗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浅静脉血栓的蔓延。

    作者:刘现周;张朝晖;李俊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艾地苯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外释放研究

    目的:研究能够提高艾地苯醌生物利用度,并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的纳米脂质载体系统,运用透析袋扩散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形式的艾地苯醌载药方式(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纳米乳(NE)及其水凝胶)在不同的环境(PH1.2、PH6.8、PH7.4)以及不同的摇床转速等变量情况下的体外释放特性,得以模拟在胃液、肠液和体液环境下,脂质纳米载体、水凝胶的缓释和控释性能。结果:艾地苯醌不同载药方式体外释放特性不同,NE剂型的释放速度较快24 h时约有22%的药物被释放;NLC剂型体外释放速率次之,在24 h时约有17%的药物被释放;自由药物体外释放速率慢,在24 h时只有5%的药物被释放。水凝胶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另外,在一定范围内,摇床转速越高,药物的缓释效果更明显。结论:艾地苯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外释放研究方法简单、快速,可以用于用以控制制剂质量,评价制剂工艺。

    作者:康庆伟;阎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 I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普外科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 I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普外科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严重脓毒症好转组和恶化组,另选3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测定入院24 h内及4 d后的PCT及CRP值,同时予APACHE II评分。结果:入院时PCT、CRP值及APACHE II评分,严重脓毒症好转组、恶化组与脓毒症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 d后,严重脓毒症好转组与恶化组PCT及APACHE I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 CRP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CT与APACHE II评分存在正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 II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陈金明;陈吉林;赵锡锋;程飞永;赵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