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钟;周锋;梁立华;于晓黎;潘达超;钟瑜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诊的5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的电子胃镜检查,通过采集血清,对其进行系统的幽门杆菌抗体检测.给予观察组患者抗HP三联疗法正规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胃镜检查阳性率、胃粘膜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血清抗HP抗体阳性率均较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为(41.2±3.5)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0.6±5.1)分,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能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海龙;江丽君;陶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产科因素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性.方法 275例产妇根据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分组,比较各组在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前BMI、孕期SUI发生率、会阴裂伤、产钳助产、巨大胎儿等方面的差异性,并以有无SUI、POP发生为因变量(0,1),以研究因素为自变量,予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SUI组及无SUI组产妇在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孕期SUI发生率、会阴裂伤、产钳助产、巨大胎儿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娩方式、孕期SUI及新生儿体质量为产后SU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OP组及无POP组产妇在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前BMI、会阴裂伤、产钳助产、巨大胎儿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前BMI及新生儿体质量为产后PO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分娩方式、孕期SUI、分娩前BMI及新生儿体质量均为产后PF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徐君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对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脑外科脑动脉瘤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MMP-2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60%)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明显更高,P<0.05.(2)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MMP-2水平明显升高,P<0.05.(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结论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对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邱子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对本院2002年3月~2016年6月确诊克罗思病(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CD病例48例,入院拟诊CD31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和腹部肿块为主,分别占98%、70.8%和18.8%;其他还有瘘管形成、消化道出血、肛周脓肿等表现.病变多见于回肠末端及其邻近结肠.病变均呈节段性,有纵行溃疡27例(56.3%),粘膜鹅卵石样改变11例(22.9%).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2例(4.2%),CT小肠造影见梳状征10例(20.8%).CD无特异临床表现,误诊率高.结肠镜检查是回肠末端和结肠病变主要的诊断方法,其次消化道钡餐和CT小肠造影简单经济,对早期诊断小肠CD也有重要价值.确诊CD不依赖于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钡餐、CT小肠造影、内镜及病理综合判断.
作者:王爱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择收治的T2MD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的护理措施.观察组血糖值达到治疗目标的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应用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可以缩短胰岛素泵的治疗时间及改善T2MD护理效果.
作者:王琼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除痹通络经验方熏蒸联合针灸辨治颈肩腰腿痛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行单纯针灸治疗;试验组40例,行除痹通络经验方熏蒸与针灸联合辨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活动功能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感、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活动功能均得到改善,但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分高于试验组,JOA评分、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除痹通络经验方熏蒸联合针灸辨治颈肩腰腿痛效果显著,可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与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郑修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对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在本院进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修复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5.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13/2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5/20),差异显著(P<0.05).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具有良好疗效,术后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医护人员应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皮瓣情况监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小艳;曾俊喜;杨璐;植枝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探究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用手术室无痛护理的效果.研究对象为就诊的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探究经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手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性.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手术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用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及.
作者:颜仙姣;项美艳;刘丹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我院2013年之前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一组,采取传统助产服务模式;并选取2015年1月~8月收治的200例产妇,选取助产综合服务模式.观察指标:(1)自然分娩率;(2)会阴侧剪率;(3)母乳喂养率;(4)产妇满意度.结果:(1)自然分娩率从2013年前30%到2015年上升到60%(P<0.05);(2)会阴侧剪率从2013年前80%,到2015年会阴侧剪率降低到27%,同时无发生III及以上的会阴裂伤,新生儿产伤少(P<0.05);(3)母乳喂养率从2013年前70%到2015年上升到90%(P<0.05);(4)产妇满意度2013年前80%到2015年上升到93%以上(P<0.05).运用助产综合服务模式对促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剪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的作用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邵雪玲;官红梅;冯志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观察急诊介入治疗对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梗的效果.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78例急性心梗及院前心脏骤停的病患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实施急诊介入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两组病患再次休克、诱发出血及心率衰竭的发生率皆比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则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对于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急性心梗病患选择急诊介入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普及.
作者:陈莉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对陈旧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创面的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智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对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在突发性耳聋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选取接收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1%利多卡因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平均听域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突发性耳聋采取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商海明;刘香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探讨低剂量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准确性的临床分析.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有肺部病变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检查,且均给予低剂量(120kV、25mAs)和常规剂量(120kV、200mAs)检查,以病理对照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不同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情况.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76例,肺癌24例,常规剂量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6.05%、95.00%,低剂量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93.42%、91.00%,,二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基本相同,且与病理检查无显著差异性(P>0.05).低剂量螺旋CT可有效诊断早期肺癌,可确保其诊断准确性,但可降低接受剂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景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情况及房角深度和中央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浅前房、后发性白内障、角膜水肿、结膜滤过泡渗漏及虹膜纤维素样渗出6项).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中央眼房深度和房角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林树燕;邹桂年;吴志群;吴庆伟;刘志伟;曾旭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反酸缓解时间、嗳气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氧氟沙星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甲硝唑,安全有效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永明;李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研究零缺陷护理管理对心脏手术患儿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选择进行心脏手术的134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采用零缺陷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及满意度.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饮食、精神、睡眠及心理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4%(6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4%(48/6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97%(4/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9%(15/67).零缺陷护理管理在患儿心脏手术中能显著加快手术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张平;张大莉;汪修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环切术(TST)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行TST手术治疗的120例痔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给予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疼痛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环切术围术期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娟;刘平;张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本文通过对39例顽固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并采取相应的中医饮食护理进行干预,发现顽固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并非难治,只要合理防治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调整,配合中医饮食护理和适当的降压药物,就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
作者:李细娥;刘杏花;徐莉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确诊治疗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胰岛双胍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40例,二甲双胍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胰岛双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采用新生儿窒息评分(Apgar)评估新生儿窒息情况,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前,胰岛双胍组和二甲双胍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前者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双胍组患者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前者Apgar得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彩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经病理诊断明确的乳腺粘液腺癌患者病历资料15例,其中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10例,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5年存活率结合病历分析并对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的表达量.结果 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与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在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转移率为10.0%(1/10),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转移率为80.0%(4/5),两种类型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ER、PR、C-erB-2阳性率分别为70.0%、80.0%和10.0%,混合型ER、PR、C-erB-2阳性率分别为80.0%、60.0%和40.0%,两种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生存率混合型显著低于单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状态可能是乳腺粘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单纯型粘液腺癌较混合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低,其预后相对于混合型粘液腺癌较好.
作者:薛志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