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直肠类癌36例

王敏峰

关键词:直肠类癌, 诊断,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黏膜下层者23例,浅肌层11例,深肌层1例,浆膜层1例.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别采用局部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和经腹前切除术.无直肠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经12个月至8年随访,34例直径<2 cm者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直径>2 cm者有1例术后1年死于肝内广泛转移,1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肠类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关键.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期疗效.随访43例,随访时间1~30个月.结果:51例手术即刻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后并发症Ⅰ型内漏8例,肺部感染3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期内共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与夹层本身有关.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并发症不容忽视.术后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待随访.

    作者:刘辉;戴向晨;罗宇东;魏民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胆心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胆道疾病(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肝内胆管、胆道或胆囊结石等)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功能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胆心综合征有两种类型,一是胆道系统有疾病而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一是既有胆系疾病又有冠心病,后一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多见.

    作者:马慧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清热解毒方改善脓毒症大鼠脏器功能的比较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对脓毒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清热解毒方1组(QR1)、清热解毒方2组(QR2)和血必净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给予不同配伍的清热解毒方治疗,治疗后0~3 d,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检测尚存活大鼠的AST、ALT、AST/ALT、BUN、Cr以及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情况.结果:清热解毒方,尤败酱草能够提高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并显著降低血小板CD62P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P<0.05).给药3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清热解毒方组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AST及AL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都可以使造模后升高的BUN、Cr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可以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肝、肾及血小板功能,其中败酱草在提高存活率及降低血小板活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静;刘洪斌;李东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周围支脉冲射频联合注射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可由正常刺激,例如吃饭、洗漱等所诱发[1].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高龄病人更为多见.2008 年1 月-2010 年6 月,我们对40 例老年病人分组观察,施行三叉神经周围支的脉冲射频联合局部注射法,现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雷龙;赵文华;丁玲芳;张宏利;倪云健;肖旺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肠道运动功能与中药干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机体很多疾病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又会导致很多疾病甚至成为疾病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

    作者:郭振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杂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和个体化治疗

    目的:分析复杂静脉性溃疡的原因并探讨其佳治疗方案.方法:25例复杂静脉性溃疡患者,术前行彩超、CT静脉血管成像、DSA检查,明确溃疡发病原因,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方式手术或介入治疗,并配合中药疗法.结果:25例患者,布-加综合征4例,深静脉血栓后遗症6例,髂静脉受压4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例,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5例;溃疡面愈合时间为7~20 d,平均12 d;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根据病因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是治疗复杂静脉性溃疡的关键,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作者:李彦州;温志国;杜丽苹;李晓健;赵松峰;胡灵;梁德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内镜、B超和CT或MRI检查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结果:肿瘤直径2.5~12.0 cm,平均6.2 cm.低度恶性潜能2例,中度恶性潜能8例,高度恶性潜能6例.1例失访,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肝转移,14例已健康存活6个月~10年.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应根据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厉学民;张家敏;毛根军;俞世安;许龙堂;吴荣进;郑樟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节注射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女性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31例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是由骶髂关节髂骨部下1/3~2/3 骨密度增高所引起的慢性腰腿痛,好发于女性,尤以经产妇为多.我们于2008 年8 月-2011 年3 月,对31 例患者在CT 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给药,配合中药热敷,疗效满意.

    作者:赵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3例

    回盲部肿瘤由于位置靠近阑尾,部分患者常常合并阑尾炎症状,甚至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症状[1-2],极易误诊为阑尾炎.现对我院2000 年—2010年收治的13 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衍文;罗高宏;黄伟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消肿止痛膏治疗孕产妇嵌顿痔70例

    孕产期女性因腹压增大,致肛门部静脉压升高,血液回流不畅,痔发病率增高.至孕晚期及产时腹压大而持续,痔核容易脱出并嵌顿.2008 年10 月-2011 年3 月我院用自制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富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不同程度软骨退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关节镜对不同程度软骨退变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镜检后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术前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进行分级,术后随访半年~3年,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I~III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例术后近期与远期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IV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例术后远期优良率明显低于近期(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II度及III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较好的中远期疗效,但对于对于IV度关节软骨退变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灌洗清理术的远期疗效不理想.

    作者:牟广韬;闫永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普通电切镜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的疗效.方法:对75例前列腺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TUEP组),11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TURP组).结果:TUEP组术中出血量(前列腺重量<0 g)、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TURP组(P<0.05),增生腺体切除重量明显高于TURP组(P<0.05).术后12个月,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EP术与TURP术相比较,TUEP手术安全性更好,术中出血量少(前列腺重量<0 g)手术时间快、切除增生腺体更彻底.

    作者:杨龙;崔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需臂丛神经阻滞行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C 3组(每组30例),局麻药均为0.33%罗哌卡因30 mL,A组不用地佐辛,B组在局麻药中加地佐辛0.1 mg/kg,C组阻滞完成后即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结果:B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快于A、C组(P<0.01),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C组(P<0.01),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C组(P<0.05,P<0.01);C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A、B两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增强阻滞效果和延长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斌福;许南燕;钱敬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前癃通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癃通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前癃通胶囊和癃闭舒胶囊治疗,观察I-PSS评分、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等.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癃通胶囊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药物.

    作者:贺菊乔;蔡蔚;袁轶峰;周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肠套叠的超声资料,通过B超影像学特征及肠壁血流信号变化,以探讨肠套叠的超声特点.结果:32例中,超声诊断30例,其中22例CDFI显示肠壁血流信号,8例未显示到血流信号,其中7例手术证实为肠坏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可提示肠管缺血坏死,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丙泊酚预处理减少胃肠镜检查术中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作用.方法:60例静脉全麻下行胃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静注依托咪酯0.15~0.3 mg/kg前先静注丙泊酚0.6 mg/kg,B组不用.结果:A组无1例出现肌阵挛,B组出现21例(P<0.01);两组间组内MAP、HR、RR、SpO2各值,以及两组手术时间、呼唤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6 mg/kg的丙泊酚预处理,能明显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不影响麻醉效果,不增加麻醉副作用.

    作者:金运敏;刘骥;王永光;陶玲云;晋辉;金俊卿;刘晓静;陈雪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腔内循环高温灌注化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作用

    目的:总结胸腔内循环高温灌注化学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作用及优点.方法:对40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全身麻醉胸腔镜下用体外循环机将43 ℃恒温液(生理盐水3000 mL、顺铂300 mg)持续灌注胸腔1 h.结果:患者胸闷、气急等症状消失,胸水控制,KPS评分均在70分以上,毒副作用能耐受.胸水中CEA、CYFRA21-1、NSE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镜下观察胸膜癌结节中癌细胞大量坏死,电镜下可见染色质浓缩、凋亡小体形成,终核碎裂、肿瘤细胞死亡.结论:胸腔内循环高温灌注化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微创,对年老体弱患者也适用.

    作者:冯兴;李浒;王国卿;魏东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探查无异常46例

    胆总管探查是胆道外科常见的术式之一.我院普外科在2000 年8 月-2010 年8 月对186 例胆囊切除病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其中46 例探查结果无阳性发现,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吉林;陈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补片与传统修补法治疗腰疝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补片与传统修补法治疗腰疝的优缺点.方法:对15例腰疝病例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修补法组(n=9)和补片修补法组(n=6),观察2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早期及远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远期并发症补片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由于采用了无张力修补的原则,补片方式避免了对原有已薄弱组织的依赖,减少了复发的几率,术区不适感明显减轻,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朱敏;周冰;崔乃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51个病灶)乳腺病变患者的MR T1WI、T2WI、DWI(b值=800 s/mm2)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对病灶信号强度、ADC值和增强幅度、TI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51个病灶中,TIC I型曲线,良性19个,恶性1个;II型曲线,良性4个,恶性7个;III型曲线,良性2个,恶性12个;IV型曲线,6个病灶均为良性病变.病灶的ADC值>1.22×10-3 mm2/s的30个(其中良性27个,恶性3个);ADC值≤1.22×10-3 mm2/s的21个(其中恶性17个,良性4个).结论:MRI动态增强TIC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IC类型和ADC值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光炎;金琼英;沈巨峰;楼英英;叶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