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治疗陈旧性下肢动脉栓塞25例

卢惟钦;蒋劲松;杨光唯;来集富;卢凯平

关键词:下肢动脉栓塞, 陈旧性, 取栓术,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陈旧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均予Fogarty导管取栓,取栓后再行血管造影,取栓失败或取栓后仍有管腔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果:12例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11例Fogarty导管取栓后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2例取栓及介入治疗均失败.5例原有足趾及小腿坏死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行截肢手术,1例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结论:积极手术取栓结合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陈旧性下肢动脉栓塞,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1或D2)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3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10)、年龄(P=0.013)、肿瘤部位(P=0.042)、有无合并溃疡(P=0.001)、浸润深度(P <0.0001)、有无脉管癌栓(P <0.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1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8)及有脉管癌栓(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P=0.007)及大小(P=0.010)有关,肿瘤直径> 20 mm(P=0.041)是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建议行淋巴结清扫(D2)术;肿瘤直径>20 mm黏膜内癌也要考虑行淋巴结清扫(D2)术.

    作者:杨磊磊;戴岳楚;董米连;杨秀英;叶甫波;廖伟;梅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消肿止痛膏治疗孕产妇嵌顿痔70例

    孕产期女性因腹压增大,致肛门部静脉压升高,血液回流不畅,痔发病率增高.至孕晚期及产时腹压大而持续,痔核容易脱出并嵌顿.2008 年10 月-2011 年3 月我院用自制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富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3例

    回盲部肿瘤由于位置靠近阑尾,部分患者常常合并阑尾炎症状,甚至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症状[1-2],极易误诊为阑尾炎.现对我院2000 年—2010年收治的13 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衍文;罗高宏;黄伟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成人小网膜腔内巨大淋巴管瘤1例

    患者女,57 岁.上腹部不适1 个月,查体:腹部膨隆,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彩超及CT 示肝胃间及上腹部巨大囊性占位(见图1).诊断:上腹部囊性肿瘤.

    作者:陈立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杂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和个体化治疗

    目的:分析复杂静脉性溃疡的原因并探讨其佳治疗方案.方法:25例复杂静脉性溃疡患者,术前行彩超、CT静脉血管成像、DSA检查,明确溃疡发病原因,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方式手术或介入治疗,并配合中药疗法.结果:25例患者,布-加综合征4例,深静脉血栓后遗症6例,髂静脉受压4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例,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5例;溃疡面愈合时间为7~20 d,平均12 d;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根据病因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是治疗复杂静脉性溃疡的关键,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作者:李彦州;温志国;杜丽苹;李晓健;赵松峰;胡灵;梁德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探查无异常46例

    胆总管探查是胆道外科常见的术式之一.我院普外科在2000 年8 月-2010 年8 月对186 例胆囊切除病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其中46 例探查结果无阳性发现,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吉林;陈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

    目的:了解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行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125例(对照组),PTGBD治疗92例(治疗组),观察两组间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胆漏2例、胆管炎3例、肝周积液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2例胆囊床渗血,伤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6例,死亡4例.治疗组92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术后24~72 h内腹痛缓解,体温降至正常,并发1例胆漏,2例侧孔堵塞,1例引流管脱出;死亡2例.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和急诊胆囊手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措施,PTGD简便、安全、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赖朝辉;梁晓宇;朱理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内镜、B超和CT或MRI检查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结果:肿瘤直径2.5~12.0 cm,平均6.2 cm.低度恶性潜能2例,中度恶性潜能8例,高度恶性潜能6例.1例失访,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肝转移,14例已健康存活6个月~10年.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应根据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厉学民;张家敏;毛根军;俞世安;许龙堂;吴荣进;郑樟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癌第7版TNM分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胃癌第7版与第6版TNM分期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第6版及第7版TNM分期标准分别进行分期,并分析各期5年生存率.结果:两版TNM分期在同一期之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版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49.9%、17.8%、0.0%,4个分期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A期、ⅢB期、Ⅲ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32.2%、28.2%、5.0%,3个亚期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7版TNM分期更加细化,并对患者预后做出科学的评估.对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意;付蔚华;李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颈神经丛阻滞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颈神经丛阻滞术中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颈神经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均分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B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地佐辛150 μg/kg,观察手术进行5 min、10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与镇静、镇痛评分.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中BP、HR比较平稳,R和SpO2无明显变化,镇静镇痛作用完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遗忘作用好,90%病人对手术麻醉满意.结论:地佐辛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颈神经丛阻滞行镇静、镇痛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张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结石手术中解剖异常37例

    我院2000 年-2010 年共施行肾结石手术138 例,术中发现解剖异常37 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7 例,男27 例,女10 例;年龄17~69 岁,平均38岁.病程3~12 年,平均6 年.病变位于右侧22 例,左侧8例,双肾结石7 例.

    作者:张晓群;吴赵兴;汪瑞峰;赵冯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对老年患者结肠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II-III级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L组),手术结束后分别进行切口局部浸润.结果:术后4hVAS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 h、12 h和24 h VAS评分,B组均显著低于L组(P<0.05);B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L组(P<0.05);嗜睡发生率L组高于B组(χ2=7.025,P=0.00836).结论:布托啡诺可有效延长局麻药切口局部浸润的作用时间,减轻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何焕钟;胡晓斌;单汉民;郑照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补片与传统修补法治疗腰疝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补片与传统修补法治疗腰疝的优缺点.方法:对15例腰疝病例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修补法组(n=9)和补片修补法组(n=6),观察2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早期及远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远期并发症补片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由于采用了无张力修补的原则,补片方式避免了对原有已薄弱组织的依赖,减少了复发的几率,术区不适感明显减轻,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朱敏;周冰;崔乃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芬太尼复丙泊酚已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类似的研究报道也较多,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但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的报道较少.2011 年5 月-2011 年10 月我们对60 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作者:施伟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肠道运动功能与中药干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机体很多疾病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又会导致很多疾病甚至成为疾病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

    作者:郭振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直肠类癌36例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黏膜下层者23例,浅肌层11例,深肌层1例,浆膜层1例.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别采用局部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和经腹前切除术.无直肠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经12个月至8年随访,34例直径<2 cm者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直径>2 cm者有1例术后1年死于肝内广泛转移,1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肠类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关键.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敏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 顾性分析31例行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数 据.结果:31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27例术前与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评分(1.10±0.18与0.91±0.12,P<0.01)、术前与术后 胸骨后疼痛评分(0.38±0.04 与0.36±0.03,P<0.05)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体质量指数(21.32±1.26与20.47±1.34,P<0.05)及生 活质量指数(85.69±7.78与80.43±9.19,P<0.05)明显优于术前.结论: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对 于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大勇;秦鸣放;赵宏志;邹富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周围支脉冲射频联合注射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可由正常刺激,例如吃饭、洗漱等所诱发[1].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高龄病人更为多见.2008 年1 月-2010 年6 月,我们对40 例老年病人分组观察,施行三叉神经周围支的脉冲射频联合局部注射法,现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雷龙;赵文华;丁玲芳;张宏利;倪云健;肖旺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圆头塑料空心探针在肛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肛瘘内口的准确定位和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圆头塑料空心探针作为一种新型瘘道探查工具,其特点在于既能进行一般的探针检查,又可通过中空的管腔向瘘道内注入亚甲蓝液以染色定位.2002 年11 月-2004 年12 月,我院临床应用35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凤;王军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便秘29例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可达88%.我们于2008 年2 月-2011 年2 月,应用通下逐瘀法治疗29 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61例,治疗组29例,男10例,女19例;年龄42~83 岁,平均(62±11.16)岁.骨折部位:T118例,T129 例,L18 例,L23 例,L31 例.发病时间1~6 d,平均3d.对照组32例,男12例,女20例.

    作者:宋跃;史长龙;卢泽明;刘晓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