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辉;魏家琳
分析使用单髁膝关节置换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为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择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试验组使用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经过治疗,手术出血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手术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给予单髁膝关节置换的效果更好,创伤小,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应用。
作者:李健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56例中枢感染患儿进行研究,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进行对比。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PCT阳性31例(96.88%),病毒性脑炎组PCT阳性4例(16.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7.64,P<0.01),化脑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4.25,P<0.01),而病毒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在化脑组PCT与hs-CR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1.50,P>0.05),而在病毒脑组hs-CRP阳性率高于PCT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0.01)。治疗后化脑组PCT、hs-CRP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t=37.96,21.79,P均<0.01),病毒脑组治疗前后PCT、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对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有重要价值,降钙素原的动态监测对于中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骆朋;邱莉;何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肝癌患者中测定的临床价值,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对照组为6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对照组、试验组血清CRP浓度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肝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能够对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田巧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PBCA评分及血清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9个月PBC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PB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水平均有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抑制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郭冬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2年1月~2014年10在本院随机选取35例单纯性急性阑尾炎者且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随机选取以往给予非手术治疗的单纯性急性阑尾炎者30例作对比分析,即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外科小切口手术处理、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应用抗生素时间及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达100.00%、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本次外科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符合目前外科手术理念,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黄进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6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稀释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远端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由双侧子宫动脉进行甲氨蝶呤灌注,增加明胶海绵栓塞,为患者在术后72h内完成宫腔镜电切除术。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对患者机体损伤小,使患者快速恢复。
作者:宋爱华;王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对剖宫产术后的出血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分析。选取47例产后出血患者,对其出血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防治方式进行整理总结。47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剖宫产分娩37例(78.7%);经阴道分娩10例(21.3%),剖宫产23例为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占62.2%;11例为胎盘因素导致,占29.7%;2例为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导致,占5.4%;1例为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占2.7%。医师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降低剖宫产几率,同时要明确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降低术后出血率。
作者:杨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患者2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新生儿25例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围产期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新生儿在因早产、窒息、羊水粪污染、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早破≥18h发生感染的情况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成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围产期原因主要包括早产、窒息、羊水粪污染、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早破≥18 h,对以上高危因素的围产期孕产妇进行严密的监控,能有效提升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几率,尽早对新生儿进行救治。
作者:卢慧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年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发下肢感觉异常患者,依照患者的年龄分为三组,即A、B、C组,采用硫辛酸注射液600mg/d静脉注射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期4周,待疗程结束,比较不同年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感觉异常A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36%,B组为26.7%,C组为25.7,A组明显高于B、C两组(P<0.05);A组的总有效率为88%,B组的总有效率为86.7%,C组的总有效率为82%,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硫辛酸注射液适合应用于每个年龄阶段,其中低年龄存在明显的优势,能够较佳的对临床症状加以控制。不过对于糖尿病引发下肢感觉异常,及时发现并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欧汝奋;郑小清;周秋仁;杨世春;黄如伦;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通过比较各种终止早期妊娠的方式,寻找适合在基层医院妇产科门诊开展的终止早期妊娠的方式。收集自愿在门诊药流后立即行负压吸引清宫术终止妊娠患者800例纳入A组;选取同期自愿在住院部要求药流+无痛清宫终止妊娠者762例纳入B组;选取自愿在门诊要求以负压吸引人流者786例纳入C组及要求以药流终止妊娠患者636例纳入D组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效果。结果:(1)B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留观时间、总费用高于A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人流综合征、NRS疼痛水平,明显低高于A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吸宫/清宫不全、明显高于A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流后立即行负压吸引清宫术终止早期妊娠,成功率均较高、损伤小、疼痛较轻,无麻醉风险,术后观察时间短,对人员、设备依赖较少,费用低廉,快速安全,适合在基层医院妇产科门诊开展。
作者:周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对照组38例患者选择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选择锁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100.00%)与对照组(92.10%)相比明显较高,GOS评分相对较高,并发症少,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健康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魏健强;马剑;高兴国;薛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病例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与呼吸频率较治疗前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PO2、pH值、PCO2分别为64±8、7.44±0.03、49±10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以及稳定期患者可收到满意效果,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秦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我院2008年7月10日~2014年12月10日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1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手术后患者颈内静脉血浆中S100B蛋白NSE的含量水平。结果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及第3、6d,治疗组患者的颈内静脉血浆中S100B蛋白NSE的含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应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颈内静脉血浆中S100B蛋白NSE的含量,对脑细胞具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2013年1~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子宫腺肌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总结诊断及鉴别要点。结果子宫肌瘤的诊断正确率高达93.33%,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正确率高达90.00%。观察组患者RI、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F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作者:陈华;余辉明;郑可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差异,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郑巧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78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予以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的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的统计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胆心反射2例,胆总管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开腹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胆心反射5例,胆总管损伤3例,胆漏和腹腔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德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择收治的ICP孕妇68例,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2),治疗组孕妇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式,对照组孕妇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方式。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AST、ALT、TBA,并观察妊娠结局。治疗后,两组孕妇AST、ALT、TBA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终止妊娠平均孕周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孕周,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谢艳芬;梅珊珊;秦春娟;谢咏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CCCI患者(A组)、40例脑梗死患者(B组)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组后均给予TCD检查,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A组血流异常和血管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25和7,B组血流异常和血管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33和21,对照组血流异常和血管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3和2;A组患者的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和收缩峰/舒张末流速(S/D)显著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CCI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且安全、有效。
作者:于桂玲;廖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108例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随着时间的延长,参数均不断提高,且观察组改善趋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82,P=0.025;F=6.032,P=0.019);两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鼻黏膜干燥、出血,鼻梁皮肤压迫损伤,气压伤,观察组7.41%,对照组22.22%,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30),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均得到改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冯思芳;郑雪梅;蒋春燕;黄蓓;王沙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时41例单纯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设为对照组。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利巴韦林+普通干扰素治疗,于治疗3、6及12个月时观察病人血糖情况,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病毒应答率、以及空腹血糖值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同时,观察组研究对象在homa指数方面存在着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临床上利巴韦林+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效果十分突出,具有显著安全性及可行性,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杨学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