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静脉癌栓取出术和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黄海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 取栓术, 肝动脉栓塞化疗
摘要: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住院部接收的64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其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患者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作不规则性的肝叶切除手术;B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C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取栓术;D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取栓术和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1、2、3年的总生存率。结果B组和C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较A组显著提高(P<0.05);而D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较其他3组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门静脉癌栓取出术与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可显著提高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生存率。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胆道镜联合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实施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与术后2个月的残石率分别是13.3%、3.3%,对照组为36.7%、23.3%,存在明显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优良率分别是23.3%、93.3%,对照组为23.3%、73.3%,存在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胆道镜联合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大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残石率,降低患者的再手术率,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好。

    作者:凌韶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住院的1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婴儿扑粉联合鞣酸软膏和一次性纸尿布;观察组使用茶油联合百多帮软膏和纯棉尿布,观察两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茶油联合百多帮软膏防治新生儿红臀简单、方便,效果明显,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红臀早期护理干预应作为新生儿室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广。

    作者:肖小玲;李晓梅;邹慧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用于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33例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2.39±0.3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39±0.3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可彻底清除腺样体,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姚秀;范佳林;欧阳燕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药综合疗法用于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治疗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呼吸科近年来收治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中医组(40例),分别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与1s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及大吸气压(MIP)等。结果对照组和中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61%和89.23%;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I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综合疗法用于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可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肺部通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过去通常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对它的关注及研究不断增加,但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争议。现根据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作者:范顺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效果分析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肾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7例。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护理,提高生活的质量。

    作者:刘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脓胸的疗效

    目的:观察高负压胸闭式引流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压力下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脓胸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汪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0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次腹膜透析患者为参考对象,对其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的种类、耐药性、药敏状况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腹透流出液培养结果显示,43例培养阳性,阳性率71.6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1.3%,革兰阴性杆菌占39.87%,真菌占25.12%。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中,耐药率高的是氨苄西林,达到74%,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7.45%,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中,耐药率高的是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6%,其次是苯唑西林,耐药率达62.56%,再次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49.78%,对万古霉素敏感。随着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的显著上升,腹膜透析中心不仅要关注革兰阳性球菌也应重视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此两种致病菌。

    作者:谭东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收集98例Ⅱ型糖尿病合并DR患者(189眼)资料,分别进行眼底照相与FFA检查,比较二种方法在DR诊断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FFA对DR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眼底照相(69.4%vs94.9%,P<0.01)。眼底照相与FFA检查结果对DR诊断、分期的总符合率为73.5%(139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早期诊断分期DR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尹娜;张耀明;黄华艳;徐运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结合生活方式指导对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干预效果评估研究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抽样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B组患者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干预,A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结合生活方式指导干预方案,行3个月~1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1)A组患者出院后饮食习惯改善者58例,坚持运动者50例,戒烟酒者59例,药物依从性良好者56例,明显优于B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2)B组患者常规护理结束后1年内住院率为89.29%,明显高于A组的57.38%,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8.36%,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76.79%,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结合生活方式指导方案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干预效果显著,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监管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练秀群;朱美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A、B、C三组。 A组给予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组采取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三组患者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C组出现低血压、高血压人数明显少于A组、B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麻醉效果优良比例明显高于A、B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与髋关节置换术中,有利于控制患者生命体征,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斯来;陈定启;梁雪玲;陈洋;陈思佳;冯泉;周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90例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回顾性探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本组90例内科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者61例,约为67.78%。其中,单用率约为67.21%(41/61),二联用药率约为21.31%(13/61),三联或以上用药率约为11.48%(7/61)。医院感染者4例,医院感染率约为4.44%。内科临床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用药比例比较高,医院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作者:许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和雷公藤多甙片联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睡眠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得分和睡眠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分及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进行治疗不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复发,且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且不良反应少,是安全而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郑伟军;陈晓阳;杨鲁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头颅MR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其中有典型性高胆红素脑病患儿48例为试验组,无典型性高胆红素脑病新生儿48例为对照组,所有的患儿均接受头颅MR的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头颅MR的变化与疾病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的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且试验组患儿在患病前、中、后期的信号变化也有显著差异。高胆红素头颅MR的特异性病变为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

    作者:庄凯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评估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不同严重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患儿入院时及随访2年的临床资料。根据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44例、中度组49例及重度组45例。对比分析各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各组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三组临床症状分布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以肌张力降低发生率高。同时随访2年结果显示,重度组死亡率高(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重度组发育商(DQ)低,且DQ评分与患儿病情程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均以肌张力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预后越差。

    作者:蔡燕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联合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将我院60例感染性疾病儿童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组,均为3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比色法检测PA水平、免疫发光法检测PCT水平,比较三组CRP、PA、PCT水平差异及CRP、PA、PCT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菌感染组CRP、PCT水平分别为90.61±20.30mg/L、3.06±0.55ng/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组,PA水平为110.58±20.31mg/L,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病毒感染组CRP低于细菌感染组,PA值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CRP、PA、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33%、90.00%、80.00%,病毒感染组分别为23.33%、3.33%、13.33%,健康组分别为23.33%、3.33%、6.67%。细菌感染组CRP、PA、PCT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P<0.05)。 CRP、PA、PCT联合诊断儿童感染性疾病效果显著,对抗菌治疗有指导价值,可为疗效判定、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助于实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作者:黄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降尿酸汤和别嘌醇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给予降尿酸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尿酸、血糖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尿酸水平为378.42±37.9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12.37±43.16μmol/L(P<0.05),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尿酸汤治疗高尿酸血症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小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评估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螺旋CT检查诊断结果。CT结果诊断为急性胰腺炎49例,准确率为98%;A级4例,占81.63%,B级21例,占42.86%,C级15例,占30.61%,D级6例,占12.24%,E级3例,占6.12%;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占85.71%,急性坏死型胰腺炎7例,占14.29%。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可反映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病理改变及并发症,图像清晰直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凯;冯冲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20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手术后服用抗生素及益母草冲剂,试验组在手术后当日即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连续服用21d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宫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就发生宫腔粘连情况而言,试验组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而言,试验组显著短于观察组(P<0.01),且试验组阴道不规则出血量也比对照组有显著减少(P<0.01)。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能有效预防人工流产手术后宫腔粘连,并且能有效减少阴道出血量、大大缩短术后阴道出血及月经复潮时间。

    作者:金士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硬化细菌性腹膜炎降钙素原动态变化分析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随机抽取4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择选4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入院后3d内PCT上升至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研究组终35例患者治愈好转,其PCT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至正常值,而10例死亡患者的PCT水平居高不下,二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左彦;陈远博;张允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