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鸿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随机抽取4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择选4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入院后3d内PCT上升至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研究组终35例患者治愈好转,其PCT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至正常值,而10例死亡患者的PCT水平居高不下,二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左彦;陈远博;张允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的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进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在术中失血量、骨痂显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采用Mazur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痂显现时间、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Mazur评分研究组平均87.3+2.6分、术后恢复优良率87.5%,均高于对照组的81.3+2.8得分和73.7%优良恢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疗效值得肯定,既能达到良好的骨性效果,还能很好地保护骨折区血供,利用早期活动和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韦森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子宫肉瘤采取表阿霉素及顺铂联合(PE方案)治疗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将子宫肉瘤患者51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纯采取表阿霉素化疗,而观察组采取表阿霉素联合顺铂化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则为42.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Ⅳ度白细胞下降、Ⅳ度血小板下降、心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随访3年时,观察组复发率与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肉瘤患者采取表阿霉素联合顺铂化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但毒副作用较重,尤其是对心功能损伤明显,临床治疗时除了要重视疗效还应加强毒副反应预防与控制。
作者:李雪;付武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研究分析实施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意义。选择临产的18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0例。观察组给予产妇全程助产方式,对照组给予产妇传统助产方式。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产妇活跃期、总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程助产责任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杨历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次腹膜透析患者为参考对象,对其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的种类、耐药性、药敏状况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腹透流出液培养结果显示,43例培养阳性,阳性率71.6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1.3%,革兰阴性杆菌占39.87%,真菌占25.12%。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中,耐药率高的是氨苄西林,达到74%,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7.45%,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中,耐药率高的是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6%,其次是苯唑西林,耐药率达62.56%,再次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49.78%,对万古霉素敏感。随着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的显著上升,腹膜透析中心不仅要关注革兰阳性球菌也应重视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此两种致病菌。
作者:谭东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与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70例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1000m之内为A组(60例);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1000~5000m为B组(80例),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5000m之外为C组(130例),对该对象环境污染源距离与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及住院天数长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和C组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 A、IgG和IgM)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对象免疫功能与环境污染源关系为:C组>B组>A组;观察对象住院天数与环境污染源关系为:A组>B组>C组。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增高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二者呈负相关,尽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胡春华;罗洁;李济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呼吸科近年来收治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中医组(40例),分别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与1s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及大吸气压(MIP)等。结果对照组和中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61%和89.23%;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I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综合疗法用于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可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肺部通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手术患者2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时配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1%,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生护理满意度为96.09%,对照组医生护理满意度为7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中3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科手术中配合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韩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72.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和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1年1月~2013年11月选择出院后入社区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并随访观察12个月内的不良心理、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不良心理发生率9.1%、吸烟率7.3%及再次入院率5.5%,显著低于对照组(46.6%、56.7%、37.5%)(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社区综合性干预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及降低再次入院率,是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与保健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董友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300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患者入院后24h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然后比较预后良好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此外还对不同分级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观察不同分级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所有患者中预后较好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酶时间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比预后不良患者要高,但是血小板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分级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又有所差异,总体来说随着患者伤情的加重,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酶时间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二血小板水平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颅脑创伤患者的凝血障碍越轻,患者的预后就越好。
作者:谢辉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局限性湿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PR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3.75%)较对照组(66.25%)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5%)比对照组(30.00%)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PRP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浩浪;杨广智;谢振生;麦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将63名经常反复发生慢性咽炎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检测,观察其24小时食道PH值。经检测,存在GERD的患者共52例,我们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慢性咽炎治疗和抑酸、促进胃动力治疗(如加用奥美拉挫和吗丁啉),对照组仅给予正规的咽炎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另将我院收治的28例胃食道反流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反应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则进行慢性咽炎的检测。对于治疗前后慢性咽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名患者中存在52名GERD患者,达到82.54%,26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8.46%。另一组实验中的观察组治疗前慢性咽炎的发生率治疗前为71.43%,治疗后仅为14.29%,对照组治疗前为17.86%,治疗后仅为7.14%。导致慢性咽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胃食道反流现象的发生,胃食道反流也是慢性咽炎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对于胃食道反流的治疗反而有助于慢性咽炎的治疗,另外我们可用抑酸和促进胃动力药物进行针对慢性咽炎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50人,进行腹部B超筛查,分析各年龄组人群结石检出率,结石类型,并随访观察。结果各年龄组无症状胆囊结石检出率高低依次为中年组、青年组和老年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结石类型依次为II型16例(30.2%)、IV型14例(26.4%)、I型13例(24.5%)、III型10例(18.9%);随访过程出现临床表现者5例(9.4%),需要手术治疗者IV型7例(13.2%)、III型4例(7.5%)、II型2例(3.8%)、I型1例(1.9%)。腹部B超是体查无症状胆结石的首选,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特别是Ⅲ型及Ⅳ型患者应定期随访,早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各29例,替吉奥组患者使用替吉奥胶囊治疗,卡培他滨组患者使用卡培他滨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替吉奥组疾病控制率为89.66%,高于卡培他滨组的72.4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4%、17.24%,替吉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卡培他滨组(P<0.05)。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在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卡培他滨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昱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将我院60例感染性疾病儿童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组,均为3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比色法检测PA水平、免疫发光法检测PCT水平,比较三组CRP、PA、PCT水平差异及CRP、PA、PCT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菌感染组CRP、PCT水平分别为90.61±20.30mg/L、3.06±0.55ng/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组,PA水平为110.58±20.31mg/L,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病毒感染组CRP低于细菌感染组,PA值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CRP、PA、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33%、90.00%、80.00%,病毒感染组分别为23.33%、3.33%、13.33%,健康组分别为23.33%、3.33%、6.67%。细菌感染组CRP、PA、PCT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P<0.05)。 CRP、PA、PCT联合诊断儿童感染性疾病效果显著,对抗菌治疗有指导价值,可为疗效判定、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助于实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作者:黄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低级别腺鳞癌患者5例,对其进行光镜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5例乳腺低级别腺鳞癌均位于乳腺实质部;由实性上皮细胞巢、小腺样结构及含有梭形细胞的间质组成。免疫表型多表现为CK5/6(+)、CK(Pan)(+)、Calponin(+)、SMA(+)、P63(+)、EGFR(+)、ER(-)、PR(-)、HER2(-)。结论乳腺低级别腺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化生性癌,预后较好,其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检查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同时需与乳腺原发性鳞癌、髓样癌、纤维肉瘤等相鉴别。
作者:孙百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及冷刀锥切术)治疗的258例CI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行冷刀锥切术,观察组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观察CIN患者手术前后术后转阴率,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宫颈锥切术治疗后,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术后转阴率分别为50.0%、50.0%及58.3%,观察组分别为54.2%、57.8%及68.4%。两组术后转阴率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3±2.2min、13.0±2.9ml、33.8±5.9d,对照组分别为22.2±5.8min、32.2±5.5ml、45.2±6.2d,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阴性转化率较高。其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以多普勒超声(Simpgon 法)测定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6WMT)。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明显缩小及LVEF、6WMT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和雷公藤多甙片联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睡眠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得分和睡眠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分及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进行治疗不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复发,且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且不良反应少,是安全而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郑伟军;陈晓阳;杨鲁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