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杨历波

关键词:全程助产责任制, 常规助产, 产妇
摘要:研究分析实施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意义。选择临产的18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0例。观察组给予产妇全程助产方式,对照组给予产妇传统助产方式。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产妇活跃期、总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程助产责任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GP73、AFP-L3在原发性肝癌腹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73和AFP-L3在HCC组(85例HCC患者)腹腔积液脱落癌细胞及HCC组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CC组患者和正常组(80例正常人)腹腔积液 GP73和AFP-L3含量,对比分析两者数值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CC组的腹腔积液脱落癌细胞GP73和AFP-L3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1.7%(78/85)、81.2%(69/85),HCC组的肝组织GP73和AFP-L3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4.1%(80/85)、84.7%(72/85),二者之间的GP73和AFP-L3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CC组腹腔积液 GP73和AFP-L3含量分别为(294.4±105.8)pg/ml,(637.6±121.3) pg/ml,正常组腹腔积液GP73和AFP-L3含量分别为(20.1±24.5)pg/ml,(1.3±0.5) pg/ml,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GP73和AFP-L3在HCC腹腔积液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腹腔积液中GP73和AFP-L3联合检测对HC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邓菲丹;郑定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治疗老年银屑病的临床效果

    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2例老年银屑病患者进行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阿维A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与81.97%,P<0.01;观察组无显著不良反应,总体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采用联合用药(黄芪注射液+阿维A)治疗方式治疗老年银屑病,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临床使用价值广泛,可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志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对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ICVD患者90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CCA-IMT)检测和常规生化检测后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颅内动脉正常、轻、中、重度狭窄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CCA-IMT)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组斑块分级(CPS)、CCA-IMT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轻度组(P<0.05),正常组、轻度组间及中、重度组间CPS、CCA-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CCA-IMT增厚对中度以上颅内动脉狭窄有预测价值。

    作者:黄廷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锁定加压钢板外置和内置辅助治疗软组织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外置和内置辅助治疗软组织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软组织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内置组和外置组,各31例,内置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外置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外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置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内置组(P<0.05);治疗6个月后外置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内置组(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置和外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HSS评分,外置手术在术后恢复方面优于内置手术,且HSS评分改善也较内置手术突出。

    作者:黄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选择接诊的80例因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治疗前停止使用抗结核药。治疗组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983,P=0.0007);治疗组在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后,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因抗结核药物而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霞;辛朝雄;李晓云;陈美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老年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I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发病时间、不同梗死部位及不同体积梗死灶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在发病<24h、24~72h的梗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发病>72h的梗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RI检查在颞叶、脑干及小脑的梗死检出例数明显高于CT (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其余部位的检出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RI在<2mm梗死灶的检出例数明显多于CT (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2mm梗死灶的检出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作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变检出的首要检查手段,能有效提高早期、小病灶的检出率,减少病情恶化。

    作者:康志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超检查对健康人群无症状胆囊结石诊断的应用价值探讨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50人,进行腹部B超筛查,分析各年龄组人群结石检出率,结石类型,并随访观察。结果各年龄组无症状胆囊结石检出率高低依次为中年组、青年组和老年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结石类型依次为II型16例(30.2%)、IV型14例(26.4%)、I型13例(24.5%)、III型10例(18.9%);随访过程出现临床表现者5例(9.4%),需要手术治疗者IV型7例(13.2%)、III型4例(7.5%)、II型2例(3.8%)、I型1例(1.9%)。腹部B超是体查无症状胆结石的首选,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特别是Ⅲ型及Ⅳ型患者应定期随访,早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间断腰穿,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脊液红细胞计数、脑脊液内皮素-1(ET-1)水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3、5、7、10、14d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和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5、7、10、14d的VMCA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郑达理;廖驭国;杨建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的奥曲肽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较少(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较短(P<0.05),复发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12/40)(P<0.05)。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有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纤维胆道镜联合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实施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与术后2个月的残石率分别是13.3%、3.3%,对照组为36.7%、23.3%,存在明显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优良率分别是23.3%、93.3%,对照组为23.3%、73.3%,存在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胆道镜联合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大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残石率,降低患者的再手术率,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好。

    作者:凌韶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微出血的诊断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是以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为特征导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的一种疾病。由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和磁敏感序列检出,表现为直径<10mm的圆形信号丢失,周围无水肿发现。研究表明脑微出血与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等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探讨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其诊断意义。

    作者:樊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玉屏风颗粒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少,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文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联合应用头孢硫咪、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观察

    回顾性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的分布,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药物敏感性;同时将12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阿奇霉素等基础治疗,观察组(n=6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头孢硫咪静脉滴注治疗。结果120例CAP患者痰培养中,革兰阳性菌81例(67.5%),革兰阴性菌36例(30.0%),真菌3例(2.5%);观察组在临床有效率、MRSA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血常规、体温、咳嗽咳痰和肺部罗音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C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为其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可靠数据资料,同时阿奇霉素与头孢硫咪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i)指由dsRNA或siRNA诱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与靶序列特定位点互补配对,通过阻碍靶基因的翻译或者诱导mRNA降解来抑制基因表达,是一项高效率、强特异性的基因沉默技术。 RNAi技术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成为基因功能和蛋白功能研究的工具,也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研究,在肿瘤、病毒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张泰;蔡英;翟博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术后护理疗效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的护理恢复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8月间于我院住院需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96例,其中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为A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为B组,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C组,比较三组术后的各临床指标。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成功手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A、B组术后拔除尿管、肛门排气、术后进食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早于C组(P<0.05),A、B组患者手术后止痛药的使用率、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则明显低于C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均达到疾病治疗目的,但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护理更方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硬化细菌性腹膜炎降钙素原动态变化分析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随机抽取4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择选4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入院后3d内PCT上升至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研究组终35例患者治愈好转,其PCT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至正常值,而10例死亡患者的PCT水平居高不下,二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左彦;陈远博;张允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群组看病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

    随机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重庆市某街道3个居委中的高血压患者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与社区服务中心的签约管理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群组看病的模式进行自我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高血压管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变化。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服药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群组看病模式的自我管理效果显著,有利于长效的管理,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苏强;将艳红;伦款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评估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不同严重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患儿入院时及随访2年的临床资料。根据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44例、中度组49例及重度组45例。对比分析各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各组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三组临床症状分布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以肌张力降低发生率高。同时随访2年结果显示,重度组死亡率高(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重度组发育商(DQ)低,且DQ评分与患儿病情程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均以肌张力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预后越差。

    作者:蔡燕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与鼓膜穿刺抽吸冲洗法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

    97例SOM患儿随机分为两组,45例(76耳)采用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鼓膜置管组),52例(82耳)采用鼓膜穿刺抽吸冲洗法治疗(鼓膜穿刺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鼓膜穿刺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置管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5.1%vs92.1%,P>0.05);术后随访6个月,鼓膜穿刺组术后耳漏、鼓膜愈合延迟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置管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鼓膜穿刺抽吸冲洗法治疗小儿SOM与置管术疗效相当,但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国谦;管志伟;黎润球;叶贝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粉碎骨折患者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四肢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肢粉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振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