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晋生;王晓华
急症手术多无术前禁食准备,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引起误吸导致严重并发症,我们将穴位按摩用于下腹部手术中预防呕吐,获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蕾;庞克军;蒋红梅;邵洪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78例输卵管妊娠病例分成2组.A组40例,单用甲氨蝶呤,B组38例,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定期检测血β-hCG及B超了解子宫及附件情况.结果: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组治疗成功率高,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氨喋呤组.治疗1周后血β-hCG下降率B组高于A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效果好、起效快的特点.
作者:李江春;张红霞;陈世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手术病人术中应用聚明胶肽与贺斯(200/0.5)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50例ASAI-Ⅱ级,择期乳癌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聚明胶肽组(polygeline,P)及贺斯(hydroxyethyl,H),分别点滴聚明胶肽(P组)及贺斯(H组)1 000 mL,检测输入胶体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输入胶体前、后两组间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变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自组内对比,输入胶体后,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刚性、红细胞变形性及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0.01).结论:输入胶体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宋玮;张彧;高鲁渤;邓迺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中低位直肠癌采用改良拖出式保肛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该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5年9月-2005年6月间1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出血,无拖出肠管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月后总体肛门功能满意率75%.结论:通过对拖出式保肛术术式的改进,改善了术后排便节制,术后肛门功能状态良好,这一手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董小牛;胡小明;何群峰;蒋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将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舒芬太尼0.2μg/kg)和Ⅱ组(芬太尼2μg/kg),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舒芬太尼-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均无显著差异,然而舒芬太尼组术后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也长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不仅安全有效,镇痛作用也强于芬太尼,定向力恢复时间亦长于芬太尼.
作者:王曼;陈惠荣;余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比较复杂,处理不当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近5年来,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65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们在1997-2000年期间采用急诊手术的方法处理嵌顿痔33例,疗效不佳.2001-2004年改用骶麻下将嵌顿内痔复位、择期手术的方法治疗28例,疗效满意.现将两组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保勇;胡新亚;刘松波;费文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75%的胰腺损伤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65%的闭合性胰腺损伤经剖腹探查证实.手术治疗成功率8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胰瘘发生率18.75%.结论:胰腺损伤应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剖腹探查是发现和治疗胰腺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树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Charcot关节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了1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光伟;陈荣华;林垂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由于腹腔炎症刺激、麻醉、术中对肠管的牵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因素影响,术后肠蠕动功能常需2~4 d才能得以恢复,这也是术后早期肠粘连、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1年11月-2003年10月对61例阑尾炎术后用针刺足三里、下巨虚治疗,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章云;吕仁仙;汤加利;程洪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胃十二指肠穿孔误诊少见,但一旦误诊,后果严重.我院1999-2004年误诊9例,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5~82岁,平均56.6岁.发病时间1~7 d,平均3.2 d.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例,急性胆囊炎2例,右侧脓胸1例,盆腔脓肿1例,急性胰腺炎2例.在发病4 h以后腹平片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
作者:王得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我院及嘉兴一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治疗阑尾切除术后炎性肠梗阻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造如下.
作者:高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胸腔持续灌注热化疗对癌性胸水的综合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癌性胸水患者置胸管,向胸水中加入化疗药物顺铂200~250 mg/m2,保持胸水温度42~45℃,持续灌注60 min左右..结果:胸水控制有效率95.2%(CR 90.4%+PR4.8%),平均胸水消失持续时间12.5个月,有5例肺部肿块缩小,2例发生远处转移死亡.中位存活期13.7个月.热化疗前、后CD 19、CD 25的表达率明显增高.结论:胸腔持续灌注热化疗使癌性胸水缓解率明显提高,使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活化率明显提高.
作者:张斌杰;张永奎;乐涵波;王朝晔;陈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新斯的明是治疗手术后肠胀气的常用药物,我科1996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泌尿外科手术后腹胀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邵明峰;徐久平;赵霭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28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分别于术后8年、15年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3例先行外引流术,待病情好转后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左肝外侧叶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行一期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随访25例,成人型4例及儿童型18例术后情况良好,1例于术后第10年因囊肿癌变死亡,2例术后经常有胆管炎发作.结论:先天性胆管囊肿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类型来选择,Ⅰ、Ⅳ型采用囊肿全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效果佳.
作者:徐德征;胡铭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的神康胶囊对失神经支配后的骨骼肌及运动终板退变的影响.方法:坐骨神经切断法制作大鼠实验模型,造模后按给药量大小将实验组分为A组、B组,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4、8、12周末取腓肠肌作乙酰胆碱脂酶(AchE)染色观察运动终板的染色及形态;HE染色观察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结果:4~8周末,实验组运动终板染色及形态的退变均迟于对照组,骨骼肌截面积及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12周末,所观察和测定的图像数据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4、8、12周末三个时段A、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一定时限内,中药神康胶囊对外周神经赖以发挥作用的终末效应器一骨骼肌及运动终板的退变,可产生一定的保护和损伤-延缓作用.
作者:赵建勇;邵新中;李胜水;刘岩;张远林;张植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cervical spaine ailment,CSA)是颈椎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约占1/4,表现为当颈部不正当的姿势或外力作用时出现眩晕、头痛、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针药并用治疗86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颜;王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展网塞填充疝修补术取得很好的疗效,我科自2000年3月以来对老年腹股沟疝利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Bard Mesh Perfix Plug行修补手术67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龙华;李广军;魏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加万古霉素口服;对照组:万古霉素口服.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失水纠正时间及疗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无1例死亡,停药后治疗组仅2例复发,而对照组有7例复发.两组间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罗汉文;关宏刚;陈志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将近3年3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中可以明确发病原因者224例(70%),未发现明确发病原因者96例(30%).其中手术后发病者56例(17.5%),创伤及骨折后发病者58例(18.13%),妊娠及产后22例(6.88%),血栓性浅静脉炎24例(7.5%),恶性肿瘤7例(2.19%),白塞病血管炎7例(2.19%),长期卧床25例(7.81%)、劳累及寒冻16例(5%),应用镇静药等9例(2.81%).结论:各种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产后、血栓性浅静脉炎、恶性肿瘤及长期卧床的慢性疾病,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作者:侯玉芬;张玥;程志新;宋福晨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