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胆管囊肿28例分析

徐德征;胡铭荣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先天性,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28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分别于术后8年、15年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3例先行外引流术,待病情好转后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左肝外侧叶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行一期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随访25例,成人型4例及儿童型18例术后情况良好,1例于术后第10年因囊肿癌变死亡,2例术后经常有胆管炎发作.结论:先天性胆管囊肿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类型来选择,Ⅰ、Ⅳ型采用囊肿全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效果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0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将近3年3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中可以明确发病原因者224例(70%),未发现明确发病原因者96例(30%).其中手术后发病者56例(17.5%),创伤及骨折后发病者58例(18.13%),妊娠及产后22例(6.88%),血栓性浅静脉炎24例(7.5%),恶性肿瘤7例(2.19%),白塞病血管炎7例(2.19%),长期卧床25例(7.81%)、劳累及寒冻16例(5%),应用镇静药等9例(2.81%).结论:各种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产后、血栓性浅静脉炎、恶性肿瘤及长期卧床的慢性疾病,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作者:侯玉芬;张玥;程志新;宋福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

    目的:建立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的方法,探索表皮干细胞体外大量扩增的途径.方法:采用0.375%的DispaseⅡ和0.05%胰蛋白酶二步酶消化法从小儿包皮中分离表皮细胞,采用MTF法筛选表皮细胞基础培养基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的适浓度,建立表皮干细胞培养的干预体系.逐日观察培养的细胞呈表皮干细胞样的形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结果:以表皮细胞数量和活性作指标,不同浓度EGF干预条件细胞活性不同,以15 ng/mL EGF的无血清SFM培养液为适培养液,可使细胞呈表皮干细胞克隆样生长,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表皮干细胞活性表达呈阳性.结论:采用0.375%的Dispase Ⅱ和0.05%胰蛋白酶二步酶消化法从小儿包皮中分离表皮细胞,以15 ng/mL EGF的无血清SFM培养液培养,此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表皮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

    作者:张凯;张杨;李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关节镜技术系膝关节微创手术.尽管并发症很少,但随着关节镜技术应用的增加,有关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我们1997-2005年共进行膝关节镜下手术675例,期间发生轻重不等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海东;张燕飞;刁新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Charcot关节病19例治疗分析

    Charcot关节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了1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光伟;陈荣华;林垂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以超声诊断为主作为淋巴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将1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者61例(53%).临床特点为:女性患者较多,好发于左下肢,肿胀程度较重,在血栓形成范围较广泛的临床类型中常见.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较高的淋巴回流障碍并发率,根据临床特点及超声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刘明;程志新;孙连庆;侯玉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氧自由基对人胃腺癌细胞株 SGC-7901 IL-8表达的调控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IL-8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体外刺激SGC-7901,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的IL-8分泌情况,用RT-PCR测定IL-8及NF-κB的表达,以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U74006F预处理培养的细胞,再用双氧水刺激SGC-7901,再行测定上述指标.结果:SGC-7901在所用H2O2浓度及U74006F治疗剂量下其生长无明显影响,活性氧能刺激SGC-7901 IL-8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并与H2O2浓度相关,U74006F能有效抑制H2O2对SGC-7901的刺激作用.结论:体外研究表明,胃癌细胞株SGC-7901 IL-8表达受到氧自由基的调控,氧自由基可能通过激活NF-κB而起作用,抗氧化剂U74006F对控制IL-8的表达有一定作用,抗氧化治疗有望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作者:贾忠;封光华;王春友;陈道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针刺对阑尾炎切除术后肠道功能影响的观察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由于腹腔炎症刺激、麻醉、术中对肠管的牵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因素影响,术后肠蠕动功能常需2~4 d才能得以恢复,这也是术后早期肠粘连、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1年11月-2003年10月对61例阑尾炎术后用针刺足三里、下巨虚治疗,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章云;吕仁仙;汤加利;程洪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6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cervical spaine ailment,CSA)是颈椎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约占1/4,表现为当颈部不正当的姿势或外力作用时出现眩晕、头痛、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针药并用治疗86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颜;王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首发为肺外表现的原发性肺癌29例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以提高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总结245例原发性肺癌中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2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分布规律.对不同类型肺癌肺外表现的发生率做Fisher'sExact Test.结果:本组资料显示: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发生率为11.4%(29/245).29例病人中表现为骨关节病变14例,神经肌肉病变12例,内分泌功能失调综合征3例.在不同类型肺癌中,发生率为:鳞癌9.5%(10/105),腺癌8.9%(7/79),小细胞癌22.5%(9/40),大细胞癌14.3%(3/21).结论:小细胞肺癌的肺外表现发生率明显高于鳞癌、腺癌(P<0.05),与大细胞癌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类型之间无差异(P>0.05).提高对原发性肺癌中的肺外表现的认识有助于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姜兴涛;吕艳锋;董晓鹏;张所林;赵小刚;王化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肝胆管造影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肝胆管造影在肝胆管结石诊断及个体化手术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9例肝胆管结石病人胆道造影情况及其对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的指导作用.结果:59例病人中,Ⅰ~Ⅱ级肝胆管异常汇合15例(25%),肝胆管狭窄35例(59%),左右肝均有结石32例(54%),位于右肝7例(12%),位于左肝16例(27%).随访0.5~7年49例(83%),效果优良45例(91.8%),差4例(8.2%).结论:肝胆管造影能为肝胆管结石提供明确的定性、定位、定量诊断,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叶关毅;刘志苏;李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32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加万古霉素口服;对照组:万古霉素口服.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失水纠正时间及疗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无1例死亡,停药后治疗组仅2例复发,而对照组有7例复发.两组间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罗汉文;关宏刚;陈志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山莨菪碱和香丹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

    我院2003年5月-2005年7月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采用山莨菪碱加香丹注射液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峰;王新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灌洗联合活血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联合活血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24例病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立即行腹腔灌洗联合活血清胰汤空肠灌注.结果:本组24例中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32 d.结论:腹腔灌洗联合活血清胰汤空肠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作者:冯文明;鲍鹰;朱鸣;温晓红;汪东海;罗玉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祛瘀生新煎配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34例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煎配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祛瘀生新煎足浴日1剂,配合按摩,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4.12%.溃疡局部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祛瘀生新煎足浴配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疗效较好.

    作者:金远林;赖洪华;王海燕;吴军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Ⅳ--大鼠腹膜粘连组织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测定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在防治腹膜粘连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盲肠穿孔法制作大鼠细菌性腹膜炎引致腹膜粘连的动物模型,观察经口投予中药防治腹膜粘连的功效,同时检测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OHP)、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活血清下汤方较单用上述活血或通下方具有更强的抗腹膜粘连形成和减少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作用.结论:在防治腹膜粘连形成过程中活血化瘀中药能对清解通下中药产生增效作用.

    作者:尚晓滨;吴咸中;薛小平;杨秀竹;李东华;郭世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65例

    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比较复杂,处理不当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近5年来,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65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黄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大黄是临床上常用的泻下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苦、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湿退黄等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大黄具有影响胃肠运动的作用,正确合理的应用还可以保护肠屏障功能和防治肠道的菌群移位,但对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就大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杨海波;宣正荣;蔡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穴位按摩防治腹部手术中呕吐55例

    急症手术多无术前禁食准备,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引起误吸导致严重并发症,我们将穴位按摩用于下腹部手术中预防呕吐,获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蕾;庞克军;蒋红梅;邵洪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迟缓18例治疗体会

    混合痔术后创面长期不愈合是其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不高,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们1989-2004年共收治18例,运用内括约肌切断联合中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运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20例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75%的胰腺损伤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65%的闭合性胰腺损伤经剖腹探查证实.手术治疗成功率8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胰瘘发生率18.75%.结论:胰腺损伤应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剖腹探查是发现和治疗胰腺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树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