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Ⅳ--大鼠腹膜粘连组织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测定

尚晓滨;吴咸中;薛小平;杨秀竹;李东华;郭世铎

关键词:腹膜粘连, 活血化瘀, 清解通下, 增效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在防治腹膜粘连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盲肠穿孔法制作大鼠细菌性腹膜炎引致腹膜粘连的动物模型,观察经口投予中药防治腹膜粘连的功效,同时检测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OHP)、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活血清下汤方较单用上述活血或通下方具有更强的抗腹膜粘连形成和减少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作用.结论:在防治腹膜粘连形成过程中活血化瘀中药能对清解通下中药产生增效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近年来,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胆胰疾病,其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然而随着新的治疗技术、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使EST的适应症受到了某些质疑,因此有必要对其安全性及远期后果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

    作者:陈震;秦鸣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嵌顿痔431例手术治疗分析

    急性嵌顿痔过去多主张先作抗感染治疗,待痔复位后再手术.近年来不断有报道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但大宗资料仍较少.我院自2000年起对急性嵌顿痔实施早期手术治疗,现对相关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干安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以超声诊断为主作为淋巴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将1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者61例(53%).临床特点为:女性患者较多,好发于左下肢,肿胀程度较重,在血栓形成范围较广泛的临床类型中常见.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较高的淋巴回流障碍并发率,根据临床特点及超声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刘明;程志新;孙连庆;侯玉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更有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全疗程中西医结合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潘万能;刘月刚;李劲;张天鹰;毛盛名;李金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改良拖出式直肠切除术12例应用分析

    目的:介绍中低位直肠癌采用改良拖出式保肛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该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5年9月-2005年6月间1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出血,无拖出肠管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月后总体肛门功能满意率75%.结论:通过对拖出式保肛术术式的改进,改善了术后排便节制,术后肛门功能状态良好,这一手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董小牛;胡小明;何群峰;蒋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红元胶囊抗炎镇痛作用的药效学实验观察

    目的:研究红元胶囊的抗炎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实验、甲醛致小鼠疼痛反应实验、0.6%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实验.结果:红元胶囊经口服给药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可降低甲醛致小鼠疼痛反应分值,对0.6%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结论:红元胶囊有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李宝芬;李培新;陈淑兰;闫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采用六味地黄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3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萍格;刘趁芬;袁亚新;王香坤;石杏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山莨菪碱和香丹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

    我院2003年5月-2005年7月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采用山莨菪碱加香丹注射液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峰;王新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65例

    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比较复杂,处理不当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近5年来,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65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6例

    1997年4月-2002年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原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为主的病理过程.中后期股骨头塌陷,治疗也较困难,我科1996年9月~2005年11月采用髓芯减压配合软骨下植骨,并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疗效满意.

    作者:赵树森;王万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87例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超声进行诊断.结果:超声图像特征为:肠壁与肠壁粘连相贴,肠壁与腹壁粘连相贴,肠壁增厚,肠系膜臃积增厚,粘连索带,粘连性包块,肠管局部缺血性改变,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腹腔内积液等.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中超声检查明显优于X线,可提供粘连性肠梗阻的直接和间接影像依据.

    作者:王光霞;王伟;李佟;王艳华;毕哲明;左砚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2例病例,结合文献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机、特点、手术及使用中药三七总苷等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12例中,1例中转手术致肠破裂,术后并发肠瘘.11例均采用三七总苷等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1.5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由小肠炎性水肿粘连引起,宜采用非手术治疗.配合中药三七总苷可缩短疗程,初步效果良好.

    作者:杜长江;吴晓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4组:Ⅰ组为假手术对照组、Ⅱ组为缺血再灌注组、Ⅲ组为葛根素低剂量治疗组、Ⅳ组为葛根素高剂量治疗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通过生理记录仪观察心功能指标.结果:与Ⅱ组比较,Ⅲ、Ⅳ组左心室功能增强,且Ⅳ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比Ⅲ组增强,同时,Ⅲ、Ⅳ组心肌组织MDA含量和血清LDH活性减少,Bax蛋白表达减少,Ⅳ组的心肌凋亡指数低于Ⅱ组,心肌Bcl-2表达高于Ⅱ组.结论:葛根素促进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表现为剂量依赖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损伤和抗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雷;金可可;潘景业;金广建;沈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穴位按摩防治腹部手术中呕吐55例

    急症手术多无术前禁食准备,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引起误吸导致严重并发症,我们将穴位按摩用于下腹部手术中预防呕吐,获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蕾;庞克军;蒋红梅;邵洪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20例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75%的胰腺损伤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65%的闭合性胰腺损伤经剖腹探查证实.手术治疗成功率8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胰瘘发生率18.75%.结论:胰腺损伤应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剖腹探查是发现和治疗胰腺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树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人胃癌215例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老年人胃癌发病隐匿,未能引起重视.我院1999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胃癌340例,其中老年人(≥60岁)21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郝金成;梁雅静;郭见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经尿道电切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36例

    我院自2002年以来对经B超测量体积在30 mL以下的小体积前列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经尿道膀胱颈部切开术(transurethral incision of bladder neck,TUIBN),随访3~6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崔晋生;王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Ⅳ--大鼠腹膜粘连组织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测定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在防治腹膜粘连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盲肠穿孔法制作大鼠细菌性腹膜炎引致腹膜粘连的动物模型,观察经口投予中药防治腹膜粘连的功效,同时检测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OHP)、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活血清下汤方较单用上述活血或通下方具有更强的抗腹膜粘连形成和减少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作用.结论:在防治腹膜粘连形成过程中活血化瘀中药能对清解通下中药产生增效作用.

    作者:尚晓滨;吴咸中;薛小平;杨秀竹;李东华;郭世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氧自由基对人胃腺癌细胞株 SGC-7901 IL-8表达的调控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IL-8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体外刺激SGC-7901,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的IL-8分泌情况,用RT-PCR测定IL-8及NF-κB的表达,以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U74006F预处理培养的细胞,再用双氧水刺激SGC-7901,再行测定上述指标.结果:SGC-7901在所用H2O2浓度及U74006F治疗剂量下其生长无明显影响,活性氧能刺激SGC-7901 IL-8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并与H2O2浓度相关,U74006F能有效抑制H2O2对SGC-7901的刺激作用.结论:体外研究表明,胃癌细胞株SGC-7901 IL-8表达受到氧自由基的调控,氧自由基可能通过激活NF-κB而起作用,抗氧化剂U74006F对控制IL-8的表达有一定作用,抗氧化治疗有望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作者:贾忠;封光华;王春友;陈道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