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陈惠荣;余世平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原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为主的病理过程.中后期股骨头塌陷,治疗也较困难,我科1996年9月~2005年11月采用髓芯减压配合软骨下植骨,并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疗效满意.
作者:赵树森;王万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国近几年来犬咬伤发病率呈持续上升之势,传统的治疗原则不主张一期缝合,导致伤口愈合差、时间长,病人痛苦大.我们2002-2005年应用皮下埋管持续冲洗结合中药治疗严重犬咬伤44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泽;李勇;郭晋平;黄磊;赵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的方法,探索表皮干细胞体外大量扩增的途径.方法:采用0.375%的DispaseⅡ和0.05%胰蛋白酶二步酶消化法从小儿包皮中分离表皮细胞,采用MTF法筛选表皮细胞基础培养基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的适浓度,建立表皮干细胞培养的干预体系.逐日观察培养的细胞呈表皮干细胞样的形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结果:以表皮细胞数量和活性作指标,不同浓度EGF干预条件细胞活性不同,以15 ng/mL EGF的无血清SFM培养液为适培养液,可使细胞呈表皮干细胞克隆样生长,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表皮干细胞活性表达呈阳性.结论:采用0.375%的Dispase Ⅱ和0.05%胰蛋白酶二步酶消化法从小儿包皮中分离表皮细胞,以15 ng/mL EGF的无血清SFM培养液培养,此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表皮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
作者:张凯;张杨;李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缝扎硬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整理近几年缝扎硬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病例,分析其疗效特点.结果:近期痊愈25例,显效9例,有效3例.远期痊愈19例,显效9例,有效9例.结论:缝扎硬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损伤小,疗效较理想、稳定,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作者:尚锦秀;杨思娥;刘军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胆管造影在肝胆管结石诊断及个体化手术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9例肝胆管结石病人胆道造影情况及其对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的指导作用.结果:59例病人中,Ⅰ~Ⅱ级肝胆管异常汇合15例(25%),肝胆管狭窄35例(59%),左右肝均有结石32例(54%),位于右肝7例(12%),位于左肝16例(27%).随访0.5~7年49例(83%),效果优良45例(91.8%),差4例(8.2%).结论:肝胆管造影能为肝胆管结石提供明确的定性、定位、定量诊断,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叶关毅;刘志苏;李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的神康胶囊对失神经支配后的骨骼肌及运动终板退变的影响.方法:坐骨神经切断法制作大鼠实验模型,造模后按给药量大小将实验组分为A组、B组,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4、8、12周末取腓肠肌作乙酰胆碱脂酶(AchE)染色观察运动终板的染色及形态;HE染色观察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结果:4~8周末,实验组运动终板染色及形态的退变均迟于对照组,骨骼肌截面积及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12周末,所观察和测定的图像数据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4、8、12周末三个时段A、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一定时限内,中药神康胶囊对外周神经赖以发挥作用的终末效应器一骨骼肌及运动终板的退变,可产生一定的保护和损伤-延缓作用.
作者:赵建勇;邵新中;李胜水;刘岩;张远林;张植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78例输卵管妊娠病例分成2组.A组40例,单用甲氨蝶呤,B组38例,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定期检测血β-hCG及B超了解子宫及附件情况.结果: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组治疗成功率高,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氨喋呤组.治疗1周后血β-hCG下降率B组高于A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效果好、起效快的特点.
作者:李江春;张红霞;陈世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2例病例,结合文献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机、特点、手术及使用中药三七总苷等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12例中,1例中转手术致肠破裂,术后并发肠瘘.11例均采用三七总苷等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1.5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由小肠炎性水肿粘连引起,宜采用非手术治疗.配合中药三七总苷可缩短疗程,初步效果良好.
作者:杜长江;吴晓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大黄是临床上常用的泻下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苦、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湿退黄等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大黄具有影响胃肠运动的作用,正确合理的应用还可以保护肠屏障功能和防治肠道的菌群移位,但对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就大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杨海波;宣正荣;蔡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胆胰疾病,其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然而随着新的治疗技术、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使EST的适应症受到了某些质疑,因此有必要对其安全性及远期后果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
作者:陈震;秦鸣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展网塞填充疝修补术取得很好的疗效,我科自2000年3月以来对老年腹股沟疝利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Bard Mesh Perfix Plug行修补手术67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龙华;李广军;魏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老年人胃癌发病隐匿,未能引起重视.我院1999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胃癌340例,其中老年人(≥60岁)21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郝金成;梁雅静;郭见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腰椎滑脱、腰椎失稳、脊柱侧弯、腰椎骨折共34例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132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132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关宏刚;罗汉文;陈志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Charcot关节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了1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光伟;陈荣华;林垂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由于腹腔炎症刺激、麻醉、术中对肠管的牵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因素影响,术后肠蠕动功能常需2~4 d才能得以恢复,这也是术后早期肠粘连、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1年11月-2003年10月对61例阑尾炎术后用针刺足三里、下巨虚治疗,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章云;吕仁仙;汤加利;程洪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28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分别于术后8年、15年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3例先行外引流术,待病情好转后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左肝外侧叶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行一期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随访25例,成人型4例及儿童型18例术后情况良好,1例于术后第10年因囊肿癌变死亡,2例术后经常有胆管炎发作.结论:先天性胆管囊肿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类型来选择,Ⅰ、Ⅳ型采用囊肿全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效果佳.
作者:徐德征;胡铭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自2002年以来对经B超测量体积在30 mL以下的小体积前列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经尿道膀胱颈部切开术(transurethral incision of bladder neck,TUIBN),随访3~6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崔晋生;王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将近3年3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中可以明确发病原因者224例(70%),未发现明确发病原因者96例(30%).其中手术后发病者56例(17.5%),创伤及骨折后发病者58例(18.13%),妊娠及产后22例(6.88%),血栓性浅静脉炎24例(7.5%),恶性肿瘤7例(2.19%),白塞病血管炎7例(2.19%),长期卧床25例(7.81%)、劳累及寒冻16例(5%),应用镇静药等9例(2.81%).结论:各种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产后、血栓性浅静脉炎、恶性肿瘤及长期卧床的慢性疾病,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作者:侯玉芬;张玥;程志新;宋福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cervical spaine ailment,CSA)是颈椎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约占1/4,表现为当颈部不正当的姿势或外力作用时出现眩晕、头痛、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针药并用治疗86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颜;王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18例全胃切除术采用了3种不同的术式,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1年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结果: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和P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术后能有效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而前者操作较简单.结论: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作者:项鹤彬;赵志军;陈剑锋;顾柯军;朱立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