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萍;刘燕;李鑫
抽取某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的5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总结严重不良反应类型、药物种类及发生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应对处理措施。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过敏反应、消化系反应、泌尿系反应、心血管系反应、神经系反应、二重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药物类型主要有头孢哌酮钠、头孢美唑钠、头孢曲松、头孢西丁钠、头孢呋辛钠等;研究组伴有过敏史、过敏体质、用药后饮酒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史、过敏体质及用药后饮酒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而头孢哌酮钠、头孢美唑钠、头孢曲松、头孢西丁钠、头孢呋辛钠等则属于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此建议临床应用该类药物前必须做好药敏试验,同时对体质与病情实施全面评估,监测用法用量,加强不良反应的应对处理。
作者:靳凤霞;任小平;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NSCLC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恩度联合化疗及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化疗,比较两组近期与远期疗效。观察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稳定率、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近远期疗效的改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晓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收治的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HBV-DNA转阴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两组治疗前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HBV-DNA阴转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硬度值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较单用恩替卡韦胶囊能更好地抗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进程,疗效确切,是早期乙肝肝硬化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谢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差异。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伟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收治的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药物和手术治疗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44例手术患者,术后1w患眼平均视力0.31±0.23,出院时23例(52.3%)出现视力下降,10例(22.7%)视力无变化,11例(25.0%)视力好转。2例未手术患者,1例未变,1例好转。术后1个月患眼平均视力0.36±0.20,术后3月患眼平均视力0.32±0.18。(2)术后1w平均眼压25.8±3.35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20.4±4.2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9.3±5.1mmHg。(3)术后并发症:浅前房4例,并发性白内障8例,虹膜睫状体炎6例,滤过泡瘘5例,滤泡不成形4例,无眼内炎和交感性眼炎。(4)对行虹膜周边切除术的20例患者随访5~28个月,患者眼压均正常。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疾病发展阶段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学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收治的肥大型扁桃体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采用内镜监视下动力系统扁桃体吸切术)和对照组(常规剥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5.4±3.5min vs 27.5±6.3min,15.9±2.5 vs 62.4±12.1ml,1.1±0.5 vs 1.9±0.6d,5.7±1.1 vs 6.8±1.2d,P<0.05)。研究组出血、感染及瘢痕狭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监视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儿童扁桃体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鑫;罗育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五官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鼻咽癌放疗后后颞骨骨坏死患者70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复方氯霉素清洗,研究组使用耳内镜清理坏死骨组织后使用红霉素贴片。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研究组复发1例(2.86%)对照组复发5例(14.29%),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耳内镜下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后颞骨骨坏死,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复发率低,提高患者生存机会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雪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临床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浮肿患者36例,留置临时静脉导管为通路,每次超滤时间6~8h,超滤速率2~10ml/min,血流量130~180ml/min,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或普通肝素抗凝,超滤量2~5L,治疗频率2~3次/w。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心率、中心静脉压、生化指标(白蛋白、肌酐、电解质等)、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体重、心率、中心静脉压、血压、白蛋白治疗后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缓解,治疗前后对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无影响。缓慢连续性超滤对重度浮肿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莉;鄢艳;苏晓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选取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s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海涛;陈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低血糖反应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经相应方式治疗干预后,其血糖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干预前,恢复至正常状态;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值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患者的意识均得到恢复,患受到影响的语言功能以及肢感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凌小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与根治性切除治疗膀胱癌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42例)和B组(36例),A组采用局部肿瘤切除+化疗,B组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5年内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1、2、5年复发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年复发率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综合治疗膀胱癌相对根治切除术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保留膀胱基本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远期疗效与根治术相当。
作者:莫俊华;罗道升;莫志锋;梁镇锋;黄荏钊;李志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观察并分析使用地佐辛治疗急性创伤疼痛的效果。选择收治的314例急性创伤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7例。研究组用地佐辛实行镇痛,对照组则选曲马多实行止痛,观察并对比两组止痛的情况。通过治疗,研究组止痛总体有效率为95.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地佐辛治疗急性创伤疼痛患者,不仅治愈的效果较高,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成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家钟;郑剑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分析Real-timePCR法和ELISA法在乙肝病毒感染检测中效果。选取收集的290份乙肝患者血清,采用Real-timePCR法和ELISA法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 Real-timePCR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阳性率为98.62%,ELISA为93.10%,Real-timePCR法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LISA法(P<0.05)。Real-timePCR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阳性率明显较ELISA法更高,具有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国强;王晓明;唐淼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56例急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法莫替丁治疗的同时给予硫糖铝口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可有效的提高对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且起效快,治疗时间更短。
作者:罗俊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分析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选取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32例,在手术实施之前,先通过超声心动图像扫描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长轴切面以及心底短轴、乳头肌短轴、心尖短轴切面图像,随后进行脱机分析,然后对患者开展植入双心室起搏器手术,手术后1个月分析术前术后的心功能状况。所有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的患者心功能障碍症状都有明显好转。术后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波宽、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等各项数据较术前都有改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上在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时,应给予双心室起搏手术治疗。
作者:汤建武;张永筠;王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大肠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疑似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第三、四次清肠液,收集其脱落细胞行DNA倍体分析;同时行肠镜检查,取组织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DNA倍体诊断大肠癌的临床价值。结果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肠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测灵敏度为100.00%,假阴性率为0.00%,特异度为75.65%,假阳性率为24.3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21,P=0.5562)。结论大肠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测诊断大肠癌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该检测经济、方便、无创,可作为临床筛查大肠癌的重要方法。
作者:梁若玲;蔡丽逢;张燕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七氟烷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行择期短小手术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3例)和B组(43例),分别采用单纯七氟烷和在此基础上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A 组睁眼时间和清醒时间分别为8.87±1.23min,13.92±1.92min;B组分别为9.04±1.30min,14.10±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6.28%(7/43),46.51%(20/43),20.93%(9/43);B 组分别为11.63%(5/43),4.65%(2/43),6.98%(3/43);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躁动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未影响苏醒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机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并且依据贫血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试剂盒检验,研究组患者给予血液检验,对两组临床检验效果进行比较。对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发挥重要应用价值,研究组经血液检验后,贫血诊断灵敏性高,检验结果较准确,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方法,不仅可以提升贫血检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覃革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对CT三维重建技术对面颈部异物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抽取收治的临床确诊面颈部异物创伤患者23例,对其在术前行CT扫描,对异物的数量、类型及准确定位等作出判断。23例患者共发现异物28处,术后病理检出异物伤30处,CT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CT三维重建发现:玻璃、枪弹壳、砂轮、铁块呈现为明显的高密度、不规则点状或块状影像;铅笔芯、碎石沙砾呈现低密度,表现为较周围软组织密度稍高的均质条状或点块状影像;异物处在鼻面唇部皮下软组织或肌层者13处,咽喉旁3处,椎前筋膜及肌层3处,外耳道骨性段3处,咬肌区2处,上颌窦2处,颈深筋膜中层1处,翼颌间隙1处。 CT三维重建定位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经CT三维重建技术对面颈部异物的定位判断准确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谢永红;欧阳小鹃;高汉斌;叶圣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收治的65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采用不同导管穿刺患者所引发的感染情况,研究具体护理对策。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P<0.05);短时间置管感染率低于长时间置管(P<0.05);单腔置管感染率低于双腔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需严格采用无菌技术,加强穿刺部位皮肤护理,采用单腔置管并缩短置管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
作者:陆嫦恩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