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菲
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组经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安全性好。
作者:曹文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H型高血压患者,共计75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5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0例,对照组35例。研究组实施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法;而对照组则只实施依那普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两组于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主要包括血压与Hcy。研究组于治疗后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好,有效率高达87.5%;而对照组于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却比较不乐观,有效率仅5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不论是血压状况,还是Hcy,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研究组于治疗后所体现出来的Hcy,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同时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Hcy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智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通过电化学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结果肺癌组患者NSE和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但CA19-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0.05),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3项血清标志物水平之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肺癌、肺腺癌、肺鳞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敏感度高分别为CA19-9、CEA、CA19-9、CA19-9、NSE。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同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CA19-9、NSE、CEA等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对肺癌早期具有显著诊断价值,提高对肺癌诊断灵敏度和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为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不同基因型的幽门螺杆菌(Hp)培养上清作用GES-1细胞,研究细胞Bax表达的变化。方法分组:(1)不同浓度NCTC11637Hp上清液的试验组,浓度分别为A组(1.3875mg/ml),B组(2.775mg/ml),C组(5.55mg/ml);(2)不同浓度NCTC11639Hp上清液的试验组,浓度分别为A(1.875mg/ml),B(3.75mg/ml),C(7.5mg/ml);(3)阴性对照组(Hp培养液);(4)空白对照组(DMEM)。各组作用GES-1细胞时间均为24h、48h、72h,用RT-PCR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2.775mg/mlNCTC11637上清和3.75mg/mlNCTC11639上清作用GES-1细胞48h后BaxmRNA均显著上调(P<0.01~0.05)。结论不同基因型的Hp培养上清液可上调胃黏膜上皮细胞内Bax的表达,提示Hp可能通过激活Bax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周云;朱锦;吕农华;黄才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100例分别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其血小板聚集率更高,而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值、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更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治疗上给予替格瑞洛替代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血小板的聚集率,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灏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21例,有效9例,显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11例,有效15例,显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奥拉西坦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杨华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略低于对照组(12.82%),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PFNA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较有优势。
作者:万仲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治疗急腹症疗的效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64例)和剖腹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剖腹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3.2±12.1比67.9±15.2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剖腹组(77.2±11.8比112.1±24.1ml,14.2±2.6比23.2±3.4h,5.8±1.2比7.3±1.7d,P<0.05。腹腔镜组误诊、漏诊发生率和剖腹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0%比0.00%,3.13%比0.00%,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剖腹组(4.69%比26.32%,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术用于急腹症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诊断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但仍存在一定漏诊,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军辉;赵永灵;尹作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性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则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较对照组的78.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荣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爱婴一次性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3月本院阴道分娩共20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缩宫素治疗,100例观察组产妇接受爱婴一次性宫颈扩张器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宫颈成熟度评分(7.5±1.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4±1.2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顺产率(91.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1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爱婴一次性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润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120例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 A组患者给予异烟肼以及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基础药物治疗,B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利福平口服,C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利福平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A、B两组,而B组临床总有效率(70.00%)明显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痰菌转阴率(80.00%)及治疗2个月时痰菌转阴率(95.00%)均明显高于A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都表现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且不良反应率相近(P>0.05)。利福平注射液治疗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平权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和股骨踝上骨牵引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和股骨踝上骨牵引联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单用氟桂利嗪及联合应用血塞通对老年偏头痛(M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治疗的96例MR患者作为疗效分析对象,分为氟桂利嗪组、联用组,联用组的治疗药物包括血塞通与氟桂利嗪。结果联合组MR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氟桂利嗪组为77.0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塞通、氟桂利嗪对MR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氟桂利嗪。
作者:覃燕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4%;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6%,并且治疗组患者的包块直径、血β-HCG以及血孕酮的检测结果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异位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安全有效,还能够使患者的生育能力得以保留,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孙海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保留乳房根治术治疗Ⅰ、Ⅱa期乳腺癌的中期疗效,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54例,其中9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根治术,术后放疗治疗,作为Ⅰ组,同期的156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术),作为Ⅱ组,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术后6、12个月观察Ⅰ组患者放疗损伤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外观随访,统计1、3年生存、复发、转移及第二源性癌发生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的1、3年的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及第二源性癌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乳手术组放疗后综合征以溃疡及色素沉着为主,术后1年放疗综合征基本消失,上肢功能的恢复达到满意效果,主观满意度为98.98%,乳房美观效果评定优良率为86.73%,大部分患者能获得理想的外观。结论保留乳房根治术治疗Ⅰ、Ⅱa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可与改良根治术相当,且可获得良好的心理康复和满意的乳腺外观,其操作关键为规范的病灶广泛切除、腋淋巴结清扫加术后辅助放疗。
作者:张泉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均应用荷丹片治疗,研究组均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荷丹片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接受相应治疗之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血脂相关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研究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患者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食欲减退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应处理后症状消失。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荷丹片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嘉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将收治并确诊的68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而试验组37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住院及治疗满意度情况。试验组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近端胃癌根治效果显著,患者出血量少、恢复快,患者治疗满意度也较高,进而增加其术后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廖毅平;刘兴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扩容联合促宫颈成熟治疗对羊水过少足月妊娠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妇产科羊水过少足月妊娠孕妇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扩容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促宫颈成熟治疗。比较两组围产期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容联合促宫颈成熟治疗通过改善宫颈成熟度从而提高羊水过少足月妊娠孕妇顺产率,改善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雪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球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产后出血的48例患者,根据止血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法对其产后出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球囊压迫宫腔法对患者的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止血方式治疗后的止血有效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的止血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止血率也为100%,两组患者在术后止血效果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且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受损,严重者有并发症产生。因此在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情况上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球囊压迫宫腔法进行产后出血治疗的疗效高,且方法简便易行,既可以保留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又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宫晓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随机选择本院100例患者进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从内部固定的患者,然后将10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50例。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后,进而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其认知功能的具体情况进行测定。通过分析得知,在麻醉后的24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全身麻醉组要高(P<0.05)。
作者:聂继英;黄爱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