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玮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治疗方案,干预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案。治疗持续10d,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38/50),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具有确切价值,可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症状,促进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可作为本病的基础治疗方案。
作者:余清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从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中选取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在肺功能检查基础上,研究组采取氨溴索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FEV1及FEV1/ FEV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进行肺功能检查,采取氨溴索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可增强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建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的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接收治疗的8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27/4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患者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可以作为心绞痛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
作者:严新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收治的接受喉罩下短小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氟醚麻醉,所有患者均不使用肌松剂。对比两组患者接受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并发症等,并对两组患者拔除喉罩的时间与清醒时间进行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相当,但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拔出喉罩时间、清醒时间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喉罩下短小手术麻醉使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具有麻醉恢复快、生命体征稳定等优点,是瑞芬太尼在喉罩下短小手术中应用的佳方案。
作者:李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医学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恶性肿瘤通常发现较晚,后果严重,患者及家属对其发生发展存在着众多质疑。因此,针对性的研究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CDH13(基因T钙黏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突变和甲基化对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现就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突变和甲基化与肺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刘庆峰;王燕;王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50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危险因子护理方式。护理干预组心绞痛人数,心力衰竭人数,心肌梗死人数,猝死人数及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危险因子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病率,降低患者病死率,降低再住院率,显著改善患者经济负担及预后。
作者:谢敏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00例使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的护理干预。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患者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的水平、服药的依从性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完全依从56%,部分依存28%,不依存16%,而对照组相应为34%、38%和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的个性化健康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认知态度,增强激素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效果。以72例ES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h疼痛评分及止痛剂使用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余亚萍;胡浔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的应用效果。选取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严格完善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96.0%,对照组为8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为94.0%,对照组为8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的应用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效果及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出血的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1)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574,P<0.05);(2)第2w观察组患儿行为功能评价合格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19.369,P<0.05)。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应用中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儿神经系统的恢复时间,改善其预后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许业梅;谢丽丽;吴成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时播放血液透析健康教育视频,对照组血液透析时阅读床边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手册。结果观察组对相关医学知识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的得分方面,如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值得在血液透析时推广应用。
作者:王才英;殷章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全部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近年来,我院骨科年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人数不断增加,且药物用量和用药总金额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其用药构成比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对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见我院的镇痛药物使用比较合理。
作者:张大海;戴栋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将我院收治的4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闭合撬拔复位石膏外固定法,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跟骨X线变化、足部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足部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Bohler 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issane's角、足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小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统计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50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插管方法,同时给予患者护理配合,观察麻醉效果和插管成功率。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均插管成功。良好的护理配合,是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及插管成功的基本保证。
作者:陈友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272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经过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8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任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儿科门诊部10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患儿资料。结果100例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当中,63例(63.0%)患儿为静脉给药,68例(68.0%)患儿累及皮肤及其附件,61例(61.0%)患儿在用药后0.5~1.0h内显现症状。临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谭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地西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莫沙必利联合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鑫;谢萍;李钊;李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患者Scr、BUN、UAER和血清CRP检测结果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精神症状未控制前的护理和得到控制后的护理。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好转,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适当的护理对于精神患者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元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