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严新美

关键词:左卡尼丁, 心绞痛, 临床观察
摘要: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接收治疗的8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27/4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患者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可以作为心绞痛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近端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9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方法对股骨近端骨折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洪世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伴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伴有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血管病伴心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及抗焦虑方面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65±4.63)、SDS(41.02±3.36)、SAS(42.82±4.09)、HAMA(17.08±2.3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联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病患,辅之适当的心理干预及疏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彬;李宝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62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问题解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w汉密尔顿(HAMD)抑郁评定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和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w,两组患者HAMD及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w;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6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问题解决治疗在PSD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儿肠套叠误诊为支气管肺炎(重型)1例

    1病例报告患儿,女,1岁,因“反复发热5d,发绀﹑精神萎靡20min”入院。缘于入院前5d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8℃,偶有咳嗽,无咳痰,无恶心,无呕吐,无腹泻,无尖叫,无抽搐,无皮疹,无呼吸困难等,曾就诊本院,查血常规:WBC 27.7×109/L,G%57.8%,L%29.1%,HB 97g/L,考虑“急性感染”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布洛芬”退热等治疗4d,期间仍有反复发热。偶有咳嗽,无阵发性哭闹,无呕吐,无腹泻,无血便,入院前20min左右突然患儿面色﹑口唇发绀,伴精神萎靡,嗜睡。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无二便失禁。查体:体温38.6℃,呼吸尚平稳,精神萎靡,嗜睡,面色、口唇发绀,颈软,无抵抗,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未及肿物。皮肤弹性尚好,皮肤无发花,四肢活动自如。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1.0×109/L,G%38.4%,L%54.8%,HB 91g/L,快速血糖:12mmol/L。胸部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右下肺见少许片絮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故以“支气管肺炎(重型)”收入院治疗。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排果酱样便1次,此时给予查腹部B超,发现腹部有同心圆样改变,故考虑肠套叠,转外科予以空气灌肠,手法复位,不成功,后手术证实为回盲型肠套叠。

    作者:阮美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探讨

    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选取呼吸内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1000例患者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比例及抗生素联用情况。左氧氟沙星使用比例为25.10%(251/1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一联用药使用比例为58.20%(582/1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头孢类药物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经验依赖问题,有待改进。同时,还需要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展开对抗生素敏感性、流行病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刘会玲;陈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80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采用呋喃唑酮、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结合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相对于单纯采取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柯广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腹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取收治的88例急性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使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使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和9例,发生率分别为9.1%和2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腹痛疗效较山莨菪碱更佳,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肥厚皮损的临床观察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4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肥厚皮损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予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随访一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综合比较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肥厚皮损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且更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具有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漆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接收治疗的8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27/4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患者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可以作为心绞痛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

    作者:严新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38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齐拉西酮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与对照组的26.31%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药差异不大,值得推广。

    作者:曹火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视频循环播放在血液透析时的应用体会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时播放血液透析健康教育视频,对照组血液透析时阅读床边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手册。结果观察组对相关医学知识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的得分方面,如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值得在血液透析时推广应用。

    作者:王才英;殷章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20例儿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患者120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例中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对120例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36例患者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剂量超标、药物配伍不当和儿童慎用药物的使用时造成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范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归纳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选取儿科住院部所收治患儿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儿科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65例(65.00%)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皮肤损害;73例(73.00%)患儿为用药剂量超标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滥用、配伍不合理及剂量超标均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提高用药安全水平,需要从强化思想意识,加强宣传,构建规范标准等方面入手。

    作者:杜传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方式在妊高征产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观察并探讨优质护理方式在妊高征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妊高征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分成对照组、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血压控制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干预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方式在妊高征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确切效果,可降低产妇血压水平,改善新生儿结局,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骆宝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选取76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并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两组均通过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持续注射异丙酚的同时间断性推注芬太尼,研究组采用静脉泵持续注射异丙酚及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苏醒情况及血流动力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血流动力变化及苏醒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静脉泵对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持续注射的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较为理想,且具有显著的苏醒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成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分析

    从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中选取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氨溴索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在肺功能检查基础上,研究组采取氨溴索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FEV1及FEV1/ FEV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进行肺功能检查,采取氨溴索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可增强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建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研究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效果。以72例ES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h疼痛评分及止痛剂使用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余亚萍;胡浔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危险因子中的作用

    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50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危险因子护理方式。护理干预组心绞痛人数,心力衰竭人数,心肌梗死人数,猝死人数及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危险因子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病率,降低患者病死率,降低再住院率,显著改善患者经济负担及预后。

    作者:谢敏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观察

    选取46例已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总和游离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中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逐渐好转。丙基硫氧嘧啶能够维持甲状腺功能,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作者:王海燕;叶立功;顿晓熠;许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