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通过临床调查分析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在血脂正常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他汀类药物是否会产生副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选取收治的120例血脂正常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配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6个月,对比两组的血脂变化及心律失常治疗情况。观察期内,观察组的血脂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患者的血脂变化,并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及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李群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将157例抑郁症患者按照《今日中医内科》中规定的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血瘀、心脾两虚四个证型,同时收集其HAMD得分情况,对抑郁症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HAMD睡眠障碍程度因素变化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抑郁症的睡眠障碍程度心脾两虚型明显重于其它3型,与其它3型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的证型之间,睡眠障碍程度以心脾两虚型严重,可作为判断本证型的指标。
作者:曹森;顾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绞痛与单纯采用传统常规的治疗方法相比较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AML患者,分为对照组7例和观察组9例。观察组采用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对照组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ORR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均达到Ⅲ~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方案对AML有一定疗效,值得深入探索。
作者:张婷;师锦宁;闫薛;桂琳;张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将30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聚甲酚磺醛栓和聚甲酚磺醛溶液的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观察组病情好转117例(78.0%),病情平稳22例(14.6%),病情加重11例(7.3%);对照组中病情好转11例(7.3%),病情平稳58例(38.6%),有效81例(54.0%)。聚甲酚磺醛栓和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陈海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选取儿科收治48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9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分为临床组60例和参照组59例。临床组采用头孢西丁钠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2.54%。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应用头孢西丁钠效果显著。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选取儿科住院部收治患儿6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630例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24%。头孢类药物使用485例(80.83%),二联用药470例(78.33%),与其他项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需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处置不合理用药,提高医务工作者知识教育的方式,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杜传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机械通气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静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沐舒坦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患者男,55岁,因“咳嗽、喘息2个月”入院,胸部CT 示右中叶肺不张。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及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个人史、家族史无殊。行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诊治。局麻下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喉部进入气管、隆突,未见明显异常。在右中叶开口见一息肉样突起,表面光滑被覆黏膜完整,随呼吸上下活动,其根部起源于右主支气管内侧壁,并阻塞右下叶开口(图1)。先后用活检针(仅用王氏针mw319外针,退出部分内芯)及组织钳行活检,随后反复钳夹组织,并行微波电灼切除肿瘤直至右下叶管口通畅。病理提示:可见分化成熟的软骨细胞,周围有软骨基质包绕(图2),后诊断为支气管软骨瘤。11个月后,病人再次出现气道狭窄。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查,以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并成功通畅气道(图3)。患者至今恢复良好。
作者:郭云舞;曹卫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对比分析骨折内固定手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的差异。对收治的12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Harris 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采用骨折内固定手术。
作者:陈军平;袁小洪;赵俊延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将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瑞格列奈,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能显著降低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07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2例)仅接受针对性药物治疗,观察组(n=55例)在针对性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8.8%,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吴秋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周期中进周期前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不孕不育患者与IVF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评价妇科腹腔镜手术在IVF治疗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3年9月在我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所有患者均第一次接受IVF,共244个周期,按进IVF周期前是否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在手术组中按手术部位分为输卵管手术组、卵巢手术组、输卵管卵巢同时手术组,计算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促排卵的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流产及宫外孕发生率等,并分析进周期前腹腔镜手术与临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在年龄、体重指数、不孕不育的年限、类型、原因、促排卵的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促卵泡生成素(Gn)的平均使用量及使用天数手术组略高于非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获卵数及优质胚胎数比较,非手术组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3)不同部位手术方式比较Gn的平均用量卵巢手术组高于输卵管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使用天数、平均获卵数、优质胚胎数比较,输卵管手术组均高于卵巢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比较卵巢手术组高于输卵管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规范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造成生殖功能的严重受损。结论 IVF进入体外受精治疗周期前规范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可以获得较好的IVF妊娠结局,可能与手术改善卵子及胚胎质量,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及稳定了体内的内环境等有关,但在手术前注意卵巢功能的评估,术中要注意女性生殖功能的保护。
作者:彭祥炽;龚毅;刘燕;郑艳萍;朱芸;熊承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大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大子宫切除(LAVH)的患者作为LAVH组,与同期进行阴式子宫大切除(LVH)患者进行对照研究(LVH组)。结果 LVH组的手术时间(64.8±9.1min vs 89.6±11.5min)、术中出血量(81.9±16.9ml vs 96.4±21.5ml)均显著低于LAVH组,P<0.001;LAVH组的住院时间(6.4±1.6d vs 6.1±2.1d)及术后病率(4.3% vs 7.1%)与LVH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AVH组的盆腔粘连发生率(10.0% vs 25.7%)及伴发附件疾病发生率(4.3% vs 21.4%)均显著低于LVH组(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LAVH组成功随访64例,LVH组随访成功66例,LAVH组发生便秘2例,显著低于LVH组的9例(χ2=4.635,P=0.031),LAVH组与LVH组在腹泻、尿失禁、阴道干涩及性高潮缺失与LVH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AVH手术与LVH手术比较可更好保留女性盆底功能,显著减少术后盆腔粘连、伴发附件疾病的发生率,且可减少对胃肠道及泌尿功能的不良刺激,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伟艳;吴海燕;成志;刘永珠;陈日利;吴少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发生肾性贫血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铁剂治疗,试验组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连续治疗8w,对比两组患者Hb、Hct、SF、TSAT等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Hb、Hct、SF、TSAT等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试验组各指标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可明显改善贫血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青;古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探讨和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选取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瑞格列奈联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FB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水平)、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等指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上述三项指标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明显,且能有效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这对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睿;张先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探究对新生儿黄疸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黄疸茵陈颗粒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黄疸茵陈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效果更具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黄疸新生儿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黄疸茵陈颗粒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极大程度降低黄疸新生儿的光疗率,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杨远娟;潘健儿;吴玉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ACR、肝功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糖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比治疗前后尿ACR、血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CR、ALT、AST、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降低患者尿ACR水平,改善肝功能,调节血脂代谢,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涛;刘一卓;冯爱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儿62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效果更佳,且预后良好,复发少,安全可靠。
作者:黄学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