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络理论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沈丹丹;喻治达;王万春

关键词:经络, 针灸, 黄褐斑, 研究进展
摘要:黄褐斑多因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肾精亏损所致气机郁滞、气血亏损、经络不畅,以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瘀浊凝结于面部而成,通过经络刺激,使其气血畅达,改善及恢复面部气血运行及供应,正气恢复,则瘀浊之斑消除。本文基本总结国内专家学者针灸治疗黄褐斑经验,可提供临床参考借鉴。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以13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肺部感染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细节护理措施护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HS内固定术、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4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随访时间8~48(23.78±6.8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2%,主要表现为褥疮、肺部感染、假体松动等。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手术是有效、安全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案较多,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术前病情、骨折类型及患者手术的耐受性等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张福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运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干预的效果

    选取来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高龄产妇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高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高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助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剖腹产以及阴道助产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腹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缓解高龄产妇心理压力,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淑梅;黎艳辉;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评价分析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收集收治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予以阿米替林进行。观察两组治疗后第l、2、3、4w的疼痛情况及治疗效果等。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存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内科昏迷患者迅速确诊与急救措施建立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内科昏迷患者常见病因,探讨如何对患者迅速确诊及建立有效的急救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病因分布、不同昏迷病因确诊及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昏迷病因主要为脑部疾病、急性中毒、心源性昏迷及糖尿病性昏迷。320例患者总的病死率为20.3%。其中病死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心源性昏迷。研究显示年龄、性别、病因与病死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昏迷患者应进行及时的病因分析,结合年龄、生活史等客观因素加以判断,迅速有效建立相应的急救措施。各类病因中原发性脑部病变、急性中毒及糖尿病占大多数,老年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成为防治重点。

    作者:胡耀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抗菌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20%左右,且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除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外,还可导致患儿机体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患儿死亡,临床治疗药物以抗生素、免疫制剂及中医为主,本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抗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月艳;叶代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龄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A组)和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DHS组给予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PFNA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人工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可有效缩短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先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长托宁用于小儿口腔全麻手术术前给药的临床效果研究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唇裂或腭裂修补术患儿46例,根据术前用药情况分为试验组(n=24)和对照组(n=2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长托宁和东莨菪碱0.01mg/kg肌肉注射,记录两组患儿给药前、给药后10min及给药后30min时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上述各时间位点和气管拔除时患儿面红、腺体分泌情况。试验组患儿给药前后心率和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给药后较给药前心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气管拔除时口腔分泌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给药后面红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长托宁用于小儿口腔全麻手术术前给药效果确切,对患儿心率影响较微,可有效抑制腺体分泌,可安全应用于小儿口腔全麻手术术前给药。

    作者:蒋鹏飞;杨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大黄、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芒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失败率。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黄、芒硝联合常规治疗(SAP)伴胃肠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睿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当用药情况分析

    分析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当用药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随机抽取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处方、医嘱共1000例,统计合格与不合格处方情况,分析消化系统疾病不当用药特点及其趋势。随机抽取的医嘱、处方中不合格有44例,其中不当处方26例,不当用药医嘱18例,不合格率为4.40%;不合格处方中,误用药物18例,滥用药物8例;消化系统疾病不当用药中,品种混用5例、剂量过大4例、药不对证3例、配伍不当2例、使用方式不当4例、用药时间过长4例,其他情况4例;其中常见不当用药情况有: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合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合用、铋剂治疗胃出血。临床医师和药师在临床用药上应谨慎小心,对处方进行二次检查与验证,确保处方无误,养成合理用药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作者:邱德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选取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治疗患者385例,针对其具体用药情况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385例心血管病患者中出现临床用药问题22例(5.71%),位居前三位用药问题分别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7例(2.07%),配伍不合理5例(1.30%),用法用量不合理4例(1.04%)。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用药剂量控制、药物联合应用问题和老年人用药问题等方面。临床医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理论知识及总结用药经验,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作者:凌大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前白蛋白检测应用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功能损害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81例及正常患者60例,其中肝病患者根据其肝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进行PA测定。结果轻度慢乙组血清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肝病组患者血清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及肝癌组血清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慢乙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肝病组血清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 不仅是肝细胞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也是鉴别不同类型肝病及其不同阶段的有效指标。

    作者:周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研究

    研究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疗效和1年内的再发率。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1年内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岚;杨文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人工流产术前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组术前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宫口软化扩张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宫口软化扩张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94%),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取得良好的宫口软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红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择9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外剥内扎术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29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对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剥内扎术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行干预,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促进了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加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的观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OSAS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液APTT、PAG、Fng、内皮素、PT、WBV、Hct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上午6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PAG、APTT、PT、H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明显低于上午6点,APTT、P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6点,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S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并且清晨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李健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方案分析

    选取就诊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32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并严格遵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更积极的全方面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情监测等,对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抢救率达87.1%,对照组67.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也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被转到内科继续接受治疗,18例转到ICU接受治疗,40例转到CCU治疗,3例病情危急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迅速全面的急诊护理对挽回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何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终止方式的选择及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终止的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22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对照组采用人工流产,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为(40.38±23.41)ml、(8.71±2.04)d及(3.05±1.6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6.50±26.49)ml、(16.94±4.38)d及(6.82±2.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全流产、子宫穿孔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4%、0.00%及1.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6%、4.92%及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盐酸纳洛酮在急诊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

    评价分析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收集收治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7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症状缓解快,催醒时间短,可作为急救急性乙醇中毒常规首选药物。

    作者:王奇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术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的研究

    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治疗,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1次/d,14d为一个周期,治疗三个周期。对照组患者术后只给予常规处理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及6个月妊娠率分别为20.0%(8/40)、42.5%(17/40)和72.5%(29/40),对照组为12.5%(5/40)、32.5%(13/40)和52.5%(21/4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术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可改善促进官腔黏膜内皮的修复与再生,避免输卵管的粘连,降低再闭塞率,增强患者的妊娠几率。

    作者:廖凌芸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