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策略

张福兵

关键词:老年, 股骨骨折,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HS内固定术、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4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随访时间8~48(23.78±6.8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2%,主要表现为褥疮、肺部感染、假体松动等。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手术是有效、安全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案较多,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术前病情、骨折类型及患者手术的耐受性等选择手术方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的观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OSAS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液APTT、PAG、Fng、内皮素、PT、WBV、Hct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上午6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PAG、APTT、PT、H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明显低于上午6点,APTT、P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6点,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S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并且清晨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李健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分析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基础评价、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增强护理危险防范能力,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促进护理水平。

    作者:吴菊珍;黄小桃;郭春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运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干预的效果

    选取来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高龄产妇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高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高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助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剖腹产以及阴道助产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腹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缓解高龄产妇心理压力,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淑梅;黎艳辉;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选取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治疗患者385例,针对其具体用药情况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385例心血管病患者中出现临床用药问题22例(5.71%),位居前三位用药问题分别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7例(2.07%),配伍不合理5例(1.30%),用法用量不合理4例(1.04%)。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用药剂量控制、药物联合应用问题和老年人用药问题等方面。临床医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理论知识及总结用药经验,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作者:凌大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入院后24h行空腹静脉血检查测定HbAlc,根据HbAlc水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HbAlc升高≥6.5%;对照组63例,HbAlc正常<6.5%。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72h内及30d的LVEF。结果观察组发病后72h及30d的LVEF明显低于HbAlc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bAlc升高可严重影响LVEF。

    作者:王又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药加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剖宫产术后出现脂肪液化早期症状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加用庆大霉素、0.2%利多卡因,对切口周围皮肤进行皮下注射封闭,3d/次;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结果28例切口达到1期愈合,2例液体流出较多,经引流及其他治疗后愈合。用庆大霉素加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皮肤封闭治疗辅助中药外敷,对脂肪液化有确切疗效,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依从性好。

    作者:徐小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处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致残4例,死亡3例,致残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其死亡率,宜选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方案。

    作者:周娟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术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的研究

    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治疗,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1次/d,14d为一个周期,治疗三个周期。对照组患者术后只给予常规处理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及6个月妊娠率分别为20.0%(8/40)、42.5%(17/40)和72.5%(29/40),对照组为12.5%(5/40)、32.5%(13/40)和52.5%(21/4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术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可改善促进官腔黏膜内皮的修复与再生,避免输卵管的粘连,降低再闭塞率,增强患者的妊娠几率。

    作者:廖凌芸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莫沙比利联合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采取莫沙比利联合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后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沙比利联合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作者:蓝希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2,5-二羟基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5-二羟基苯磺酸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C)、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的变化。结果治疗12w后,观察组24h-Upr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HbA1c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BUN及Scr等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减少患者蛋白尿的排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凌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从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出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加上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经过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同时还可作用于血肿部位,减少脑水肿的发生率。

    作者:王运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15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血脂、心绞痛等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9%,对照组为82.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明辉;王旭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经络理论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黄褐斑多因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肾精亏损所致气机郁滞、气血亏损、经络不畅,以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瘀浊凝结于面部而成,通过经络刺激,使其气血畅达,改善及恢复面部气血运行及供应,正气恢复,则瘀浊之斑消除。本文基本总结国内专家学者针灸治疗黄褐斑经验,可提供临床参考借鉴。

    作者:沈丹丹;喻治达;王万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留置导尿管与尿路感染的监测分析及护理研究

    探讨留置导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病因素,分析其护理效果。以208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前瞻性的全面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及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试验组发生尿路感染6例(5.77%),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10例(9.61%)。两组比较,试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组间尿路感染发生时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全面护理效果显著。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概率越高,全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涂兰珍;李秋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临床路径在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临床路径在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围手术期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围手术期按常规方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8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肯缩短住院日、控制成本,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延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5例为研究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患者3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作者:万智双;熊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人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观察

    对收治的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20例)和青中年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内镜特征、血红蛋白量、Hp感染等老年组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症状就诊,服用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青中年组则主要以黑便就诊,服用的主要药物为布洛芬,老年组伴随腹痛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胃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大多数的损伤部位为胃。老年组Hp阳性检出率低于青中年组。老年组重度贫血率(35%)明显高于青中年组(20%)。老年组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明显多于青中年组(P<0.05)。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患者以呕血和黑便为主,大多数患者伴随有腹痛,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高,贫血程度严重,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不能进行内镜检查。

    作者:熊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自拟蝉龙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观察

    选取收治的顽固性咳嗽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蝉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自拟蝉龙汤治疗顽固性咳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外伤大骨瓣常规减压窗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9.37%,对照组有效率为2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术后1d、2d、3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提高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蒲景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2例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将22例住院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配合西医使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并设单纯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能较好稳定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胡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