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许冰莹;邓建强;龙仁;林少影;郭刚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ASA I~II级行创伤手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术前麻醉诱导方式一致,均给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试验组患者给予七氟烷吸入,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静脉泵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意识状态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镇静-觉醒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躁动发生率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创伤性手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安全有效,可积极应用于创伤性手术中。
作者:赵敏;张登文;杨荣国;叶平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观察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 A组予以诺和锐30降糖治疗,B组予以诺和灵30R降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血糖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率等。两组治疗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7d,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d,两组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3、7d,A组各时间段血糖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3例,发生率为5%;B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0例,发生率为16.7%。 A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对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但诺和锐30的降血糖作用优于诺和灵30R,其起效时间短,降糖较平稳,易使血糖稳定在预期值,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对收治的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20例)和青中年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内镜特征、血红蛋白量、Hp感染等老年组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症状就诊,服用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青中年组则主要以黑便就诊,服用的主要药物为布洛芬,老年组伴随腹痛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胃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大多数的损伤部位为胃。老年组Hp阳性检出率低于青中年组。老年组重度贫血率(35%)明显高于青中年组(20%)。老年组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明显多于青中年组(P<0.05)。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患者以呕血和黑便为主,大多数患者伴随有腹痛,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高,贫血程度严重,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不能进行内镜检查。
作者:熊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时间、住院时间、血清β-HCG降至正常水平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时间、住院时间、血清β-HCG降至正常水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妊娠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终止的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22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对照组采用人工流产,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为(40.38±23.41)ml、(8.71±2.04)d及(3.05±1.6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6.50±26.49)ml、(16.94±4.38)d及(6.82±2.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全流产、子宫穿孔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4%、0.00%及1.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6%、4.92%及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研究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疗效和1年内的再发率。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1年内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岚;杨文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探讨留置导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病因素,分析其护理效果。以208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前瞻性的全面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及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试验组发生尿路感染6例(5.77%),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10例(9.61%)。两组比较,试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组间尿路感染发生时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全面护理效果显著。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概率越高,全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涂兰珍;李秋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分析湖北利川地区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对三联疗法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取Hp感染患者3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治疗。 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莫西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硝唑,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Hp耐药情况。 A组Hp根除率为82.7%,B组为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16例患者Hp 菌株培养阳性,其中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75.46%,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9.63%,阿莫西林耐药率为2.78%,三重耐药率2.31%。湖北利川地区Hp菌株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避免应用甲硝唑,根据药敏结果采取规范化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作者:牟来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4月~2013年11月就诊的15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干预,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制定服务计划,并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给予社区康复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项希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外伤大骨瓣常规减压窗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9.37%,对照组有效率为2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术后1d、2d、3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提高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蒲景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剖宫产术后出现脂肪液化早期症状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加用庆大霉素、0.2%利多卡因,对切口周围皮肤进行皮下注射封闭,3d/次;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结果28例切口达到1期愈合,2例液体流出较多,经引流及其他治疗后愈合。用庆大霉素加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皮肤封闭治疗辅助中药外敷,对脂肪液化有确切疗效,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依从性好。
作者:徐小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64例,设为干预组,选取2012年4月~2012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双心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w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两组患者入院时HAMD评分和HAM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干预组患者 HAMD 评分和 HAMA 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无明显变化;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给予冠心病患者双心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徐亚莉;张红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来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高龄产妇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高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高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助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剖腹产以及阴道助产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腹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缓解高龄产妇心理压力,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淑梅;黎艳辉;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处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致残4例,死亡3例,致残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其死亡率,宜选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方案。
作者:周娟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6例,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笑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人工流产术前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组术前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宫口软化扩张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宫口软化扩张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94%),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取得良好的宫口软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红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功能损害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81例及正常患者60例,其中肝病患者根据其肝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进行PA测定。结果轻度慢乙组血清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肝病组患者血清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及肝癌组血清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慢乙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肝病组血清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 不仅是肝细胞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也是鉴别不同类型肝病及其不同阶段的有效指标。
作者:周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HS内固定术、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4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随访时间8~48(23.78±6.8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2%,主要表现为褥疮、肺部感染、假体松动等。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手术是有效、安全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案较多,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术前病情、骨折类型及患者手术的耐受性等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张福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20%左右,且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除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外,还可导致患儿机体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患儿死亡,临床治疗药物以抗生素、免疫制剂及中医为主,本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抗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月艳;叶代祥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