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洁琼;丁一春
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治疗,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1次/d,14d为一个周期,治疗三个周期。对照组患者术后只给予常规处理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及6个月妊娠率分别为20.0%(8/40)、42.5%(17/40)和72.5%(29/40),对照组为12.5%(5/40)、32.5%(13/40)和52.5%(21/4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术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可改善促进官腔黏膜内皮的修复与再生,避免输卵管的粘连,降低再闭塞率,增强患者的妊娠几率。
作者:廖凌芸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尿路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并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尿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得分均提高,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得分亦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尿路护理可有效减少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细妹;潘瑞华;古雯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来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高龄产妇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高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高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助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剖腹产以及阴道助产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腹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缓解高龄产妇心理压力,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淑梅;黎艳辉;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镇静作用差异。方法选取腰硬联合麻醉下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其中高剂量组35例,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低剂量组34例,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静脉注射时间>15min,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同时间段(用药前T0、用药后30minT1、用药后60minT2、用药后900minT3、用药后120minT4)的镇静效果。结果全部患者T1、T2时间段OAA/S镇静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优于T0,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T1、T2、T3时间段OAA/S镇静评分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于T4均明显恢复至T0,两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增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以1.0μg/kg静脉给予的高剂量组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增高。
作者:沈阳;韦瑛娇;江伟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68例皮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百多邦治疗,对照组给予鱼石脂、红霉素软膏等涂抹包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32/34,94.1%)显著高于对照组(20/34,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48,P<0.05)。百多邦软膏是一种新型的外用抗生素,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易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该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主要目的不仅是缓解症状,重要的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现就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谭宪华;张振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唇裂或腭裂修补术患儿46例,根据术前用药情况分为试验组(n=24)和对照组(n=2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长托宁和东莨菪碱0.01mg/kg肌肉注射,记录两组患儿给药前、给药后10min及给药后30min时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上述各时间位点和气管拔除时患儿面红、腺体分泌情况。试验组患儿给药前后心率和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给药后较给药前心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气管拔除时口腔分泌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给药后面红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长托宁用于小儿口腔全麻手术术前给药效果确切,对患儿心率影响较微,可有效抑制腺体分泌,可安全应用于小儿口腔全麻手术术前给药。
作者:蒋鹏飞;杨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咪唑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发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γ谷氨酰羧化酶(GGCX)(rs699664)基因在云南汉族人群的分布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华法林初始剂量及维持剂量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采集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INR值在1.5~3.0病人的外周血,采用 Snapshot 技术检测GGCX(rs699664)基因型,研究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280例检测出结果,共检出A和G 2种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纯合子A/A(24例,基因型频率为0.0857)、杂合子A/G(137例,基因型频率0.4893)、纯合子G/G(119例,基因型频率为0.425)。服用华法林剂量A/A型为3.507±1.44mg/d;A/G型为3.46士1.236mg/d;G/G型为3.092±l.O44mg/d。结论 GGCX (rs699664)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云南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遗传因素之一。
作者:李文慧;许冰莹;邓建强;龙仁;林少影;郭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将22例住院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配合西医使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并设单纯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能较好稳定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胡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收集就诊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程序及护理方式;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组从从就诊到接受手术时间、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大限度地为急性心急梗死患者赢得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吴世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OSAS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液APTT、PAG、Fng、内皮素、PT、WBV、Hct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上午6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PAG、APTT、PT、H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明显低于上午6点,APTT、P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6点,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S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并且清晨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李健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外伤大骨瓣常规减压窗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9.37%,对照组有效率为2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术后1d、2d、3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提高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蒲景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性胃溃疡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三联(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4、6、8w症状改善情况、治疗8w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2、4、6、8w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宿冬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就诊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32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并严格遵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更积极的全方面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情监测等,对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抢救率达87.1%,对照组67.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也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被转到内科继续接受治疗,18例转到ICU接受治疗,40例转到CCU治疗,3例病情危急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迅速全面的急诊护理对挽回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何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采取莫沙比利联合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后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沙比利联合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作者:蓝希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4月~2013年11月就诊的15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干预,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制定服务计划,并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给予社区康复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项希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ASA I~II级行创伤手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术前麻醉诱导方式一致,均给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试验组患者给予七氟烷吸入,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静脉泵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意识状态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镇静-觉醒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躁动发生率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创伤性手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安全有效,可积极应用于创伤性手术中。
作者:赵敏;张登文;杨荣国;叶平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对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回顾分析62例护士给药错误事件资料,对其类型、原因、特点等进行分析。给药错误类型中发生率高的是药品名称错误,达30.65%;给药错误时间主要集中发生在低年资护士中;所有事件中无损伤46例,占74.19%;给药错误排名前3位的原因分别为核对流程不规范、患者身份确认不规范和业务知识不全面。针对护士给药错误事件,采取相关对策,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用药安全性,终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作者:罗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