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英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外伤大骨瓣常规减压窗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9.37%,对照组有效率为2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术后1d、2d、3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提高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蒲景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采取莫沙比利联合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后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沙比利联合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作者:蓝希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6例,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笑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入院后24h行空腹静脉血检查测定HbAlc,根据HbAlc水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HbAlc升高≥6.5%;对照组63例,HbAlc正常<6.5%。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72h内及30d的LVEF。结果观察组发病后72h及30d的LVEF明显低于HbAlc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bAlc升高可严重影响LVEF。
作者:王又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深入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患者出院时对比护理结果。结果采取人文关怀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人文关怀在男科护理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尚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鼻咽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确诊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中医体质辨识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B组给予常规放疗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的辨体和辨证以及中医调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和满意程度。 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判断患者的体质类型从而制定相适应的治疗康复措施,可有效加快鼻咽癌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住院所需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奇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观察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 A组予以诺和锐30降糖治疗,B组予以诺和灵30R降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血糖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率等。两组治疗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7d,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d,两组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3、7d,A组各时间段血糖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3例,发生率为5%;B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0例,发生率为16.7%。 A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对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但诺和锐30的降血糖作用优于诺和灵30R,其起效时间短,降糖较平稳,易使血糖稳定在预期值,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分析湖北利川地区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对三联疗法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取Hp感染患者3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治疗。 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莫西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硝唑,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Hp耐药情况。 A组Hp根除率为82.7%,B组为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16例患者Hp 菌株培养阳性,其中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75.46%,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9.63%,阿莫西林耐药率为2.78%,三重耐药率2.31%。湖北利川地区Hp菌株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避免应用甲硝唑,根据药敏结果采取规范化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作者:牟来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功能损害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81例及正常患者60例,其中肝病患者根据其肝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进行PA测定。结果轻度慢乙组血清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肝病组患者血清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及肝癌组血清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慢乙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肝病组血清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 不仅是肝细胞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也是鉴别不同类型肝病及其不同阶段的有效指标。
作者:周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9.0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液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永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6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经治疗,观察组32例患儿获得有效治愈,总有效率为94.1%,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27例7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单用药物治疗,给予小儿手足口病联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作者:曾振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内科昏迷患者常见病因,探讨如何对患者迅速确诊及建立有效的急救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病因分布、不同昏迷病因确诊及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昏迷病因主要为脑部疾病、急性中毒、心源性昏迷及糖尿病性昏迷。320例患者总的病死率为20.3%。其中病死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心源性昏迷。研究显示年龄、性别、病因与病死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昏迷患者应进行及时的病因分析,结合年龄、生活史等客观因素加以判断,迅速有效建立相应的急救措施。各类病因中原发性脑部病变、急性中毒及糖尿病占大多数,老年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成为防治重点。
作者:胡耀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回顾近5年来PCI术发生11例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资料,术中抢救及护理配合。结果本组11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及护理,除1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0例病情稳定出院。快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PCI术并发冠状动脉穿孔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美珍;周云英;兰建芸;洪浪;李林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4.3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及APTT具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选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使用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评分亦同样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急诊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案,能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朱正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对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回顾分析62例护士给药错误事件资料,对其类型、原因、特点等进行分析。给药错误类型中发生率高的是药品名称错误,达30.65%;给药错误时间主要集中发生在低年资护士中;所有事件中无损伤46例,占74.19%;给药错误排名前3位的原因分别为核对流程不规范、患者身份确认不规范和业务知识不全面。针对护士给药错误事件,采取相关对策,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用药安全性,终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作者:罗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56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刮除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氯胺酮组(P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诱导期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P组插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高于S组,而拔管时的MAP、HR低于S组,P组苏醒期的躁动少于S组,两组诱导期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无差异。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小儿鼾症手术的麻醉。氯胺酮组血流动力学的控制更为理想。苏醒期躁动较少,而七氟醚麻醉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基础麻醉使用更为方便。
作者:江世林;彭煜琳;彭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病例序号奇偶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醋酸奥曲肽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10.34±2.76)h显著短于对照组(14.47±2.6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醋酸奥曲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较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止血,值得应用。
作者:谢小华;刘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葡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217例妊娠期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09例与对照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定期随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膳食治疗,并由专业营养医师定期随访。比较两组分娩前后血糖、妇孕期BMI指数、新生儿BMI指数、妊娠并发症及胎儿并发症。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孕期BMI、新生儿BMI 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并发症及胎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葡萄糖耐量异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跃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将22例住院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配合西医使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并设单纯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能较好稳定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胡滨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