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I术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抢救及护理

杨美珍;周云英;兰建芸;洪浪;李林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穿孔, PCI, 抢救, 护理
摘要:回顾近5年来PCI术发生11例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资料,术中抢救及护理配合。结果本组11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及护理,除1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0例病情稳定出院。快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PCI术并发冠状动脉穿孔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医院门诊患者精神心理障碍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中精神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及诊疗情况,为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心理门诊组恐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内科疾病组(P<0.05);内科疾病组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内科非疾病组(P<0.05)。结论综合医院医师在治疗躯体疾病时,要从社会、心理、生物等多个角度入手,在利用生物学手段治疗疾病时合并心理干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作者:袁书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地奥司明片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后肛缘水肿效果分析

    观察地奥司明片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后水肿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1w及2w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奥司明片可有效减轻痔术后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洁琼;丁一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的观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OSAS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液APTT、PAG、Fng、内皮素、PT、WBV、Hct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上午6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PAG、APTT、PT、H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明显低于上午6点,APTT、P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6点,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S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并且清晨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李健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药加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剖宫产术后出现脂肪液化早期症状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加用庆大霉素、0.2%利多卡因,对切口周围皮肤进行皮下注射封闭,3d/次;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结果28例切口达到1期愈合,2例液体流出较多,经引流及其他治疗后愈合。用庆大霉素加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皮肤封闭治疗辅助中药外敷,对脂肪液化有确切疗效,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依从性好。

    作者:徐小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体质辨识在鼻咽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鼻咽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确诊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中医体质辨识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B组给予常规放疗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的辨体和辨证以及中医调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和满意程度。 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判断患者的体质类型从而制定相适应的治疗康复措施,可有效加快鼻咽癌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住院所需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奇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从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出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加上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经过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同时还可作用于血肿部位,减少脑水肿的发生率。

    作者:王运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结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以供参考。我院自2012年5月起加强对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血透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护理干预前1年58例患者为对照组,护理干预后1年6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血透患者的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邹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超声定量检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定量检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12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定量检测,并与肝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S3及S4期患者各检测指标均高于S0、S1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定量检测对肝纤维化轻度准确性为94.87%,中度准确性为87.50%,早期肝硬化准确性82.60%。结论超声内镜检测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一种重要辅助检测手段。

    作者:陈琳丽;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体征以及病理诊断情况,旨在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入我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入院时,临床体征以经期异常症状月经量异常、腹痛症状、经期延长为主,部分绝经妇女伴随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呈明显增大状。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处于增生期,小部分处于分泌期。结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易出现误诊的现象。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妊娠情况、临床体征以及超声等辅助检查进行病情确诊,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疾病的诊断率,还能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汪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大黄、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芒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失败率。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黄、芒硝联合常规治疗(SAP)伴胃肠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睿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观察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张仕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观察

    收集就诊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程序及护理方式;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组从从就诊到接受手术时间、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大限度地为急性心急梗死患者赢得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吴世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湖北利川地区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状况及对治疗的影响分析

    分析湖北利川地区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对三联疗法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取Hp感染患者3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治疗。 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莫西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硝唑,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Hp耐药情况。 A组Hp根除率为82.7%,B组为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16例患者Hp 菌株培养阳性,其中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75.46%,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9.63%,阿莫西林耐药率为2.78%,三重耐药率2.31%。湖北利川地区Hp菌株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避免应用甲硝唑,根据药敏结果采取规范化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作者:牟来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及卡前列甲酯栓治疗稽留流产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及卡前列甲酯栓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110例的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和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娩出例数、娩出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二次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和卡前列甲酯栓治疗稽留流产出血量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双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其疗法、疗效。结果中医药物疗法疗程长,但效果显著,疗效90%以上,且未见复发的报道;中医外科疗法操作简单,治疗期长,鲜见疗效报道;现代西医疗法对人体损伤大或对人体有副作用,恢复快、早期疗效好,长期疗效差。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患者自身愿望选择佳疗法。

    作者:姚国兰;孙嵌;汪玲艳;万伯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盐酸纳洛酮在急诊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

    评价分析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收集收治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7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症状缓解快,催醒时间短,可作为急救急性乙醇中毒常规首选药物。

    作者:王奇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自拟蝉龙汤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观察

    选取收治的顽固性咳嗽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蝉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自拟蝉龙汤治疗顽固性咳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潘立酮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选取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鼻饲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鼻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便秘等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观察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便秘等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潘立酮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防治早产儿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金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入院后24h行空腹静脉血检查测定HbAlc,根据HbAlc水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HbAlc升高≥6.5%;对照组63例,HbAlc正常<6.5%。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72h内及30d的LVEF。结果观察组发病后72h及30d的LVEF明显低于HbAlc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bAlc升高可严重影响LVEF。

    作者:王又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